永不磨灭的丰碑
2014-06-11
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什么
——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和“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1963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暴风雪袭击兰考。
县委大院里,县委书记焦裕禄屋里的灯通宵未灭。
阵阵剧痛,从肝部传来——豆大的汗滴,从他脸庞滑落。
但此刻,焦裕禄心里想的却不是自己。他的心绪穿过漫天风雪,飘进了乡亲们的家门。
“乡亲们住的怎样?”
“吃的烧的有没有困难?”
“生产队的牲口咋样?”
…………
天刚露白,焦裕禄就坐不住了。他叫来县委干部说,大家要到基层去,帮助乡亲们克服困难。
说完,焦裕禄领着大家往外走。
几个小时后,兰考县梁孙庄,村民梁俊才听见了敲门声。
由于患病,梁俊才卧床不起,他老伴双目失明,老两口生活十分困难。
“谁啊?”梁俊才打开门。
门外,站着浑身是雪的焦裕禄。
“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老大爷纳了闷。
“我是您的儿子,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焦裕禄说。
二老闻言,热泪盈眶。
这天,焦裕禄强忍着肝部剧痛,走访了九个村子、几十户群众。
1963年又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县委委员开会。
干部们到齐后,焦裕禄却没有宣布议事日程,而是领着大家往外走。
“雪这么大,上哪儿去?”有人纳了闷。
跟着焦裕禄,县委委员们来到兰考火车站。
一幅惨淡光景映入视线——
车站屋檐下,冰柱结了尺把长。候车室里,饥寒交迫的受灾群众拥挤着,等候国家派来的救灾专列把他们送往丰收地区。远处铁轨上,一辆救灾专列在轰鸣声中渐渐远去,载着一批批兰考人远离饱受“三害”蹂躏的故乡。
注视着列车远去,焦裕禄对县委委员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他没有再讲下去,但所有县委委员都低下了头。
从车站回到县委,已是半夜时分,会议才正式开始。
听完大家发言后,焦裕禄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着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阶级感情,去领导群众改变兰考的面貌。”
“在这大雪拥門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共产党员要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兰考是个灾区,群众的生活很苦、很困难,吃这么贵重的药!我咽不下去!”
“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
——焦裕禄
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
1953年7月,焦裕禄被调到河南省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工作。
从农村调入工厂,焦裕禄遇到一个难题——只有小学文化,自感不能胜任新型工矿企业要求。
怎么办?焦裕禄的答案是: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就被分配到大连起重机厂,当上了机械加工车间实习主任。
来到工厂,焦裕禄立即就“缠”上了熟悉工作的老同志。
“学会工厂中的管理业务,得多长时间?”他问。
“一两年时间大致可摸到点门儿。”老同志说。
那天,焦裕禄拿定主意——一定要缩短这个“摸门”时间!
他几乎每天吃住在车间——遇到管理业务的问题,他“缠”着老同志刨根问底;为弄清某个零部件加工过程,他跑遍车间请教前辈;为搞懂工业管理程序,他一边跟调度员学习,一边当起计划员的“徒弟”……
在他废寝忘食的努力下,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一个个管理业务问题被解开。
凡事喜欢探求就里的焦裕禄,很快就完成了从“泥腿子干部”向工业管理干部的转型。
这年底,焦裕禄的车间,出人意料地被评为“前方竞赛优秀单位”。
1962年冬天,焦裕禄履新兰考县委书记。
当时,在风沙、内涝、土地盐碱化“三害”夹击下,兰考粮食产量连年下滑。
一上任,焦裕禄就立志除掉“三害”,还兰考百姓丰收年景。
当时,焦裕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都劝他呆在家里听汇报。
焦裕禄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原野上日夜奔波。
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一直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
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他忍着肝脏剧痛,跋涉了2000多公里,跑了120多个大队,给全县84个大小风口和1600多个大小沙丘编号绘图……
经过120多天奋战,焦裕禄带领调查队,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制服“三害”的方法。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我们每天都要指挥生产,每天都在发言,不调查研究怎么能行呢?”
“我要亲自把兰考县10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情况摸透,掂一掂兰考的‘三害到底有多大分量。”
——焦裕禄
“敢教日月换新天”和
“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
1962年冬,焦裕禄刚到兰考时,展现在他面前的大地,是一幅灾荒景象。
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这一年,全县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面对如此景象,焦裕禄却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在他看来,这些困难都不是困难——这里有36万勤劳的人民,有90多万亩土地。只要敢想敢做,就是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第二天,当人们听说“新书记昨晚已到县城”的消息时,焦裕禄已跑到灾情最重的大队调研去了。
经过深入调研,焦裕禄发现和培养了双杨树、赵垛楼、秦寨、韩村、坝子五个先进典型。
“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像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迸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焦裕禄说。
焦裕禄刚到兰考时,不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
于是,焦裕禄开始用热情和行动感染并改变干部。
他带着一帮干部,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地调研灾情。
见到沙丘,他说:“栽上树,岂不是成了一片好绿林!”
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养鱼。”
见到碱地,他说:“治住它,把一片白变成一片青!”
转了一圈回到县委,他向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的话,说得大家热血沸腾。
大家私下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干革命工作嘛!总会有困难的。越是有困难,越要有雄心斗志。”
“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兰考这块地方,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焦裕禄
艰苦朴素、廉洁奉公、
“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1964年2月7日,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
救灾办同志看到焦裕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三斤棉花,换件新棉袄。
焦裕禄知道后,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
他对救灾办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
实际上,焦裕禄许多衣物都该换了。一床被子用了几十年,被里烂了就翻过来用,衣服、鞋袜补了又补。
爱人想给他换件新衣服,而他却说:“现在兰考遭灾,群众生活很苦。跟群眾相比,咱穿的就不错了。比我要饭时披麻包片,住房檐下避雪那会儿强多啦!”
一次,焦裕禄一件缝了许多补丁的衣服又破了,他让爱人缝补。爱人一看破得不能再补了,就不愿补。焦裕禄又求岳母给缝补,岳母也说太破不能补了。
于是,焦裕禄就自己动手缝补,还笑着说:“补丁多了,穿着结实。”
焦裕禄在兰考时,县委调来一位新干部。
这位干部一上任,就提出重新装修县领导办公室。
县领导办公桌椅、茶具全部换新的,填平污水坑盖一排新房子……
“钱从哪里来?”有人问。
“花钱我负责。”那位干部回答。
但焦裕禄却皱起了眉。
“坐在破椅子上不能革命吗?”他对那位干部说,“兰考灾区面貌还没有改变,群众生活还有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焦裕禄大儿子喜欢看戏。一次,他偷偷跑到县戏院。
“你的票在哪里?”工作人员问。
“县委焦书记是我爸。”孩子机灵地回答。
工作人员甩甩手,放他进去了。
很快,焦裕禄知道了这件事。
当天,他把全家人叫到一起,严厉批评儿子搞特殊化的行为,还命令孩子拿着钱到戏院“补票”。
“鱼塘是集体的,怎么让我一个人尝鲜?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制度,乱尝鲜,集体财产不就变成私有财产了吗?”
“这可不中啊!你看有这么多人上车,都不一定能有座位,我要是上车单找座位,这不是高人一等吗?不行,这样不是照顾我,是让我脱离群众。”
“现有国家安排人员是有计划的,我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给自己的亲属安排,不能带头违反党的政策!”
“勤俭办社、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不论公家和私人都不要浪费一文钱,可以不用的钱坚持不用,应花的尽量少花,可以不办的事情坚持不办,一切从生产出发,从节约出发。”
——焦裕禄
焦裕禄年谱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
1943年秋,焦裕禄在江苏省宿迁县给地主当长工。
1945年,焦裕禄参加民兵,并参加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焦裕禄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后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离开山东,到河南省尉氏县工作,先后担任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1951年,焦裕禄先后在河南省陈留地委、郑州地委担任共青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等职,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一年。
1962年6月,焦裕禄重新回到尉氏县并但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1962年12月,焦裕禄到河南省兰考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村的道路”。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2岁。
(摘编自新华社、《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