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心理工伤”
2014-06-11
近期,有调查机构进行了一项职业心理调查——在近千名受访白领中,有60%认为“工作让自己的心灵‘很受伤”,甚至有人因此“考虑自杀”。
“‘心理工伤应当警惕!”消息一出,议论风起。
什么是“心理工伤”?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于客体(即工作环境)未能满足主体(职场人)的主观预期,而在主体心理和情感上形成的伤害。
“心理工伤”从何而来?作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力军,机关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员工该如何避免“心理工伤”?
伤情一:工作受挫型
“在靠业绩吃饭的部门,搞‘黄了一个重要项目,就可能失去领导信任,从此永困‘冷宫。”
——国企营销策划部组长黄伟
2008年,黄伟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成都一家地方国企工作。
由于工作踏实、业绩突出,他当上了企业营销策划部小组长。
新职位还没坐热,黄伟就接到了一项大任务——为新产品设计营销方案。
“新官上任三把火”。黄伟立即忙活起来——和生产部门衔接、分析市场、提炼卖点、策划营销……一连20天,他和同事们吃住在办公室。
20天后,方案提交给了总经理。
却不想,策划方案引来的是总经理的怒火。
原来,在做营销成本核算时,黄伟团队有人算错了一个数据,导致成本核算少了10%。
“完了,把这么关键的任务搞‘黄了。”
“完了,别想得到领导信任了。”
“完了,要被打入‘冷宫了。”
被领导痛批一顿后,这些想法萦绕在黄伟脑海间,让他惶惶不可终日。
诊疗:
把挫折变成进步力量
诊疗专家:钟春晓,雅日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
业务受挫、考核失利、领导批评……这样或那样的职场挫折,常常让人感觉“成功遥不可及”。
职场人如何战胜这种负面心理?
具体建议如下——
如何消除职业挫折造成的心理负担?“战胜恐惧,吸取教训”。
对“一城一地”的得失,战术上应当高度重视,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掉进同一个坑里”;战略上则应该“藐视困难”,即通过持续学习和实战磨练,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以此来树立职业自信,排除对失败的恐惧。
如何面对领导批评?学会寻找批评的积极面。
来自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是发现自身工作不足的最好手段之一。因此,应该以一颗感恩之心宽容接纳批评,以谨慎和自省的态度分析批评,从批评里找到自身工作不足,这样,就能让批评成为提升业务素质、激励个人进步的力量。
如何消除职业挫折造成的负面影响?用实际行动说话。
黄伟刚升职就被委以重任,足见上级对他信任有加。上级为什么信任他?工作踏实、业绩突出。同理,他要消除这次失误造成的影响,就必须继续坚持这样的从业态度,用不断产生的新业绩赢得信任和尊重。
伤情二:人际自闭型
“实话实说也是错?”
——机关干部李莉丽
2010年,李莉麗考进了现在的单位。
在新单位里,有一位资深科员对她很是热情——不仅带她熟悉环境,还详细为她介绍业务。
不知不觉间,李莉丽和那位同事越走越近。
其后一年间,李莉丽工作勤奋,业绩突出,深得领导赏识;那位资深科员却拈轻怕重,业务能力原地踏步,常被领导批评。
为这,李莉丽有些急了。
今年2月,部门召开了年度考核会。
这次考核设置了同事互评环节,单位“一把手”也亲临会场。
李莉丽精心准备了互评材料,希望能通过公开客观评价,激励那位同事走出低谷。
“工作态度不积极,业务操作观念落后,存在畏难情绪……”会上,李莉丽把所见所感和盘托出。
却不想,那次考核会以后,李莉丽开始听到一些关于自己的议论。
“领导凭什么喜欢她?”
“说不定她给领导送了‘信封。”
“莫非她是领导的‘关系户?”
…………
对这些议论,李莉丽耳朵里听着,心里忍着。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这些议论都出自那个同事。
那天,李莉丽泪水倾斜而下。
诊疗:
如何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诊疗专家:贺鹏,组工干部
荷兰人力资源公司兰德斯特德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2429名受访者中,有60%认为最无法容忍的“心理工伤”就是“充满勾心斗角和流言蜚语的人际关系”。
“李莉丽们”如何摆脱人际困扰?
我有三项建议——
在个人从业操守上,要坚持真理不动摇。
游走于职场主体之间,常常可以见到三类人——
一是谈工作避重就轻,谁都不得罪。
二是善逢迎奉承,以此赢得好口碑。
三是坚持原则,仗义执言,“宁为万夫所不容,不耻白黑之不分”。
第三类人常常不被同事待见,甚至落下“人缘差”的话柄,却可以屹立于是非流言之间,为何?原因就在于他们坚持原则——对任何机构来说,坚持原则守底线的员工,都是最宝贵的资源。
对其他同事的态度上,要开放心态、求同存异。
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思维方式、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等不同,每个人对同一问题的考量不尽相同,解决方法也存在区别。
因此,面对和自己持不同意见的同事,应以开放心态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向工作目标共同奋斗。
帮助同事须注意技巧。
李莉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帮助同事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和动机同样重要——过于激烈和不留情面的批评,常常会伤到个人自尊,甚至引起对方强烈反弹。
因此,就算你拥有良好动机,给同事提意见也要注意方式。以李莉丽为例,在会上公开批评同事前,如果她先和对方私下谈谈,情况可能就会好不少。
伤情三:家业两难型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事业和家庭如何平衡?”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张勇
张勇的业务能力在单位堪称顶尖。因此,他会接到大量急难险重任务,也就有了加不完的班。
时间一长,张勇家人不乐意了。
“家里的事情你管过吗?”
“整天板着脸,让全家为你操心。”
“什么时候陪陪我和孩子?”
…………
每天,张勇都能听到妻子这么抱怨。
每次听到妻子抱怨,他都陪着笑脸蒙混过去。
直到前些天,张勇接到了“最后通牒”。
那天,儿子幼儿园要开家长会。
“这次,我一定参加。”张勇向儿子保证。
就在家长会前一天,张勇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
“儿子,对不起。”他只能这样回答儿子。
那天,儿子嘟了嘴,妻子发了怒。
“你的工作,我和孩子,你要哪个?”她说。
从那天起,张勇失眠了。
诊疗:
“忠”“孝”也能兩全
诊疗专家:沐寸工,媒体高层管理者
在事业上,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的成就让人高山仰止。而在生活中,他的幸福家庭也让不少“成功人士”自叹不如。
正所谓“上行下效”——在比尔·盖茨主导下,微软公司也一直坚持“尊重员工个性”和“维护员工幸福”,营造了一个让员工“忠孝两全”的工作环境。
盖茨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员工和用人机构一起努力。
首先,职场个人应该做到——
妥善统筹工作和家务,尽可能做到两者兼顾。如工作要求必须加班,应及时向家人解释沟通,同时向家人介绍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避免长期加班造成情感危机。
利用各种机会补偿家人。如抽空和家人聊天谈心,帮孩子辅导作业,帮妻子(丈夫)做家务等。
不要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
同时,用人机构也应该做到——
建立合理高效的工作程序,帮助员工提高效率少加班。
建立健全合理的年假制度,让员工有时间陪伴家人。
通过组织人性化互动活动,赢得员工家属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