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身边的家庭医生
2014-06-11董莎莎
董莎莎
2014年3月4日,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小南村卫生室。
“张医生,来帮我测一下血压嘛!”村民李朝远进门就喊道。
“要得,坐下嘛!”村医张伟调出了李朝远的健康档案。
“昨晚吃了火锅,怕血压升高了,来测一测。”李朝远不好意思地“交代”实情。
“是有点偏高!”张伟说,“还是要注意吃清淡点、注意情绪。”
“嗯、嗯,下次一定注意!”李朝远使劲点头。
2013年5月,村医张伟与村民李朝远签署了服务协议,定期上门为他管理健康。
和李朝远一样,2013年4月至今,永川区25万余户居民享受到了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对症下药”
2013年初的一天,永川区来苏镇水磨滩村,乡村医生龙超和同事背着医药箱走村串户。
“张大爷,我们来帮你检查一下身体!”
“我没病,不检查!”张中富回绝道。
“很简单,抽点血验一下,看你血糖是否正常。”
“那不行,你们不能抽我的血……”一听要抽血,张中富扬长而去。
“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够,缺乏管理健康的主动性。”龙超无奈地说。
“一方面,乡村医生都是坐等患者上门,很少主动上门;另一方面,村民对政府的医疗惠民政策也不够了解,很少主动要求服务。因此,很多村民并未享受到相关政策。”永川区卫生局副局长阳家长说。
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永川决定“对症下药”,探索建立医生和群众之间“一对一”的服务契约关系。
2013年4月,永川区卫生局出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应运而生。
“城镇由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团队与居民签约,社区团队由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人员3人组成;农村由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约。”阳家长说,“农户可自愿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2013年5月,南大街小南村村民陈红家。
“放心,你以后的孕产服务,我包了!”张伟对刚刚怀孕的陈红说。
自从与陈红签约后,张伟就成了陈红的贴心家庭医生。
“上门服务就没有断过,包括送免费叶酸、指导饮食、免费预防接种疫苗等。”陈红说,“这让手足无措的我得以安心养胎。”
和其他村民一样,陈红手里有一张“联系卡”,上面有家庭医生的电话以及免费服务项目,签约户可随时电话咨询。
2014年2月,陈红当上了妈妈。
“真没有想到,现在的医生服务这么好!”正在“坐月子”的陈红感激地说。
但让陈红不解的是,医生为她提供了这么多服务,为何从没收过一分钱?
按照协议,张伟有责任为陈红家提供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孕幼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等10项免费服务,这些服务都由政府“埋单”;同时,政府根据“工分”奖励家庭医生。
“每服务一户,我都要计‘工分,‘工分越多,奖励越多!”张伟兴奋地说。
“这样一来,一方面提高了乡村医生主动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村民知晓自己的权利,增强了其要求提供服务的主动性。”阳家长说。
截至2014年3月,永川区累计签约25万余户,累计签约人数75万余人,签约覆盖率67.32%。
为保证签约服务质量,永川还建立了联动机制。
三级联动
2013年11月4日,永川中医院培训室。
多媒体设备前,心血管病科蒋福政医生、肺病科张磊医生、急诊科商连春医生等三位老师轮番授课。
台下,来自何埂、松概等地区的30多名社区医生、乡村医生认真地听着。
“像这样的培训每年都会举行2—3次。”蒋福政说,“课程设置都是专门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开设的,包括抗生素及激素的合理用药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治疗等基层常见知识。”
“培训确实提高了我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诊断水平。”乡村医生唐赐财翻着笔记本说。
同样的培训,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经常举行。
2013年6月的一个周末,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房。
“村民健康档案的录入、调取和管理……”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文玉正在教授电脑操作。
大南村卫生室40多岁的乡村医生彭成亮聚精会神地记着笔记,不时还在电脑上操作一下。
“我每周都要来学习一次,包括电脑操作、医疗知识等。”高中毕业的彭成亮很珍惜现在的培训机会。
为把好服务质量关,永川实行了三级联动的技术培训支撑体系——区级医疗分片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口帮扶村卫生室。
与此同时,群众享受到了更多延伸服務。
服务延伸
2014年2月,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急促的电话响起。
“您好,公卫科……”值班护士李红赶忙接电话。
“李红呀,我老伴突然吃不下去饭,喂下去的饭全部吐了出来……”电话里响起了紧急求救声。
李红马上意识到是位于南大街川东威尼斯蓝湾小区的50岁汪治香一家——一年前汪治香突发脑溢血,虽然捡回一条命,却瘫痪在床。
2013年4月,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四支社区团队,分别负责不同的片区。作为其中一支社区团队的成员,李红多次与同事走访签约户,汪治香就是其中一家。
没等汪治香老公说完,李红就明白了情况,立即通知相关诊室医生出发。
20分钟后,李红和医生赶到现场,给汪治香做了处理并插上胃管。
“像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群众更愿意拨打我们家庭医生的电话。”文玉说。随着签约服务的深入,家庭医生和群众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群众更愿意找家庭医生看病。因此,对于很多困难群众来说,社区团队、乡村医生很多时候无偿承担了超出协议之外的服务。
“接下来,我们要把家庭医生作为我们区卫生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阳家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