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江承接的制度效应

2014-06-11韦达韬

当代党员 2014年8期
关键词:协调会黄金水道时任

韦达韬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沿海城市对这句话的体会肯定很深刻。

依托区位优势,沿海发展迅速。

远离海岸线2000多公里的重庆怎么办?

“重庆是如此幸运——有一条天然河流,可以直达太平洋。”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王秀模说。

溯内河向腹地要发展空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重庆要想实现跨越发展,就得好好利用长江。

束手缚脚

1980年7月11日,邓小平第三次来到朝天门,他将从这里登船考察长江三峡。

“几十年来,这里的面貌没啥大变化哟!”出发之前,邓小平留下这么一句话。

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朝天门码头就是重庆经济的“晴雨表”。

在建国初期,重庆是全国仅次于上海的工业城市。

坐拥长江上游航道中心的便利,以及完备的工业体系,重庆为何却“没啥大变化”?

“经济体制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王秀模说。

反映在地区经济上,则是割裂开了地区之间的联系。

“地区横向联系十分微弱,地区经济长期在比较封闭的条件下運行。”王秀模说。

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少有船直航到下游去,也很少有船从下游直接上来”。

作为一个航运中心,却缺少同沿江城市的横向联系,这就是重庆的一道“命门”。

1983年2月8日,中央批准重庆市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这首先在经济上赋予了重庆更多权利。”时任市计委副主任陈之惠说。

重庆开始期望有“大的变化”。

合纵连横

1985年8月中旬,“火炉”重庆的威势开始显现。

而此时,时任重庆市委书记廖伯康却出现在另一个“火炉”——武汉。

廖伯康是被时任武汉市委第一书记王群的一句话吸引而来的——“武汉是一支即将射出去的‘利箭,长江就是那把弓。”

放开了手脚的重庆,“也想借助长江飞出去”。

廖伯康同王群讨论的主题就是——加强横向联系、共同开发长江。

带着这个主题,廖伯康又先后前往南京和上海,均是一拍即合。

1985年12月,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以下简称“协调会”)在重庆正式成立,成员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而等到1986年12月在武汉召开第二届协调会时候,成员已扩展为23个城市。

经过三年多探索,1988年的第四届协调会确定了“抓区域、促流域,抓专题、促联合”的工作方针。

“抓区域、促流域”——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区域经济。

“抓专题、促联合”——要求各中心城市的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着眼于共同优势,把个别城市难以做到的事,通过专题协作加以解决。

在这个方针指导下,协调会成员逐渐壮大——1996年,甚至不属于长江流域的宁波都加入进来。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开花不少,结果不多”。

2004年的数据显示,长江的水流量是莱茵河的6倍,而其运输量仅为莱茵河的1/6,长江航运的作用效能更是只有莱茵河的约1/40。

协调会的作用并没有显现出来。

机制保障

2005年11月27日,北京,时任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签下一纸协议——《长江经济带合作协议》。

这纸协议,事关全中国近一半的GDP。

协议中的七省二市,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38%,GDP占全国的46%。

而他们全是协调会的成员,这纸协议脱胎于2004年协调会的主题——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进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发展。

2004年,第十二届协调会在上海召开,主题即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进长江流域经济联动发展”。

“黄金水道”为何成色不足?

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长江“黄金水道”横跨七省二市,航运体系建设一直面临“如何让大家都受益”的难题。

协调会成员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各有各的算盘,大家的力都没朝一处使。

“长江这条龙要舞起来,关键是龙头、龙身、龙尾三个支点要协调起来。”黄镇东指出问题的关键,要想沿线城市力朝一处使,必须建立一套利益共享机制。

于是从2004年开始,协调会开始着力打造一系列合作机制。

共建长江流域投资与贸易促进机制。

完善重大项目规划、重大决策沟通机制。

健全高层对话机制,把市长联席会制度化。

…………

一系列合作机制将很快发挥作用。

舞动长江

2008年整个4月,时任江津区招商局局长李勇一直都在连轴转。

一周,他带队出现在浙江。

一周,他带队出现在江苏。

一周,他带队出现在上海。

…………

他究竟想干嘛?

“我们在打一场沿江沿海承接产业转移的大仗。”李勇说。

一个月的忙碌,功夫没有白费——14个项目落户江津。

跟江津一样,在协调会合作机制推动下,重庆各区县展开了沿江产业承接大戏。

这种承接不仅是政府与政府合作,还有政府与商会、协会的合作。

2011年7月3日,阳光火辣。

在南岸区工商联工作暨非公经济发展会议的大厅里,重庆江苏商会会长张松林的心,也如窗外阳光般火热。

时任南岸区区长刘宝亚(现任区委书记),向包括他在内的21家重庆异地商会的会长颁发聘书。

与一纸聘书同来的,还有一份责任。

“这是一份委托招商引资协议书。”张松林说。

“商会人脉广,让他们去当说客,比政府更有说服力。”刘宝亚说。

成为招商顾问后,张松林开始主动宣传南岸区投资环境、招商项目,量身寻找合适的投资企业;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他进行一对一跟踪式服务。

经过重庆江苏商会一番张罗,一批项目落户南岸。

2011—2013年,我市引进东部沿海地区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19743个,平均每天“落户”18个。

因为“战果”辉煌,国家发改委批准重庆为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猜你喜欢

协调会黄金水道时任
第四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筹备工作协调会在郑州召开
2021年度统一战线培训工作协调会召开
雨露滋润禾苗壮
——历届省委领导关心浙江老年大学发展回眸
孔祥喜遭公开谴责
服务长江经济带 黄金水道当先行
畅通龙腰 建成支点——提升湖北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的对策研究
《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职摄影》人物考
无锡市质检中心参加长三角联动抽査协调会
时任:定格美丽青春
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与江海航运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