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的探讨
2014-06-11杨华
杨华
【摘 要】老年性高血压发病率增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有大幅上升。老年性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之间有密切联系,防止心力衰竭,避免出现脑血管意外。老年患者经常合并糖尿病。老年人肾脏、肝脏功能降低。血容量会减少,抑制交感神经敏感性,同时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对于老年人高血壓要应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预防治疗
老年性高血压病发病率增高,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老年性高血压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合理科学的管理老年性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高血压的管理预防,关系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该科学管理合理预防,减少和避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1 老年性高血压具有的特点
老年性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年龄越高,收缩压会随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稳定。血压水平因为日常生活中情绪、运动、气温因素改变而波动。老年人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明显,在气温天气变化时,血压波动大,收缩压升高。老年人顺应性降低。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会降低,神经体液机制无法发挥调节血容量能力,老年人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疾病,加重动脉硬化,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心脏受损,心肌肥厚,治疗高血压病时,要对高血脂高血糖监测,有异常情况给予干预管理。
1.1 老年性高血压的防治
戒烟戒酒:有一部分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嗜烟酗酒,对高血压高血脂有影响,加强健康教育,与一些老年人开展健康宣传,专家座谈,讲解高血压危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宣讲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患者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戒烟戒酒。提高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意识。
1.1.1 科学饮食:日常生活中,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减少血清胆固醇含量,控制饮食中胆固醇含量,以轻淡为主,减少食盐摄入量,患者及家属都要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控制和降低高血压。
1.1.2 心情愉快: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外界刺激,心态平和,心情轻松,避免剧烈运动,适当锻炼,运动量不宜过,动作轻柔,轻松活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老年患者由于外界刺激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喜过悲。
1.1.3 作息规律: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休息,早睡早起,心情轻松愉悦,合理安排运动和休息时间,劳逸结合。
1.2 糖尿病的控制
1.2.1 饮食控制:老年患者不宜暴饮暴食,进食不宜过快,细嚼慢咽,少荤多素,少细多粗,少油多清淡,少盐多醋,少烟多茶,少量多餐,少吃多动。每个患者根据自己基础代谢资料,理想体重和工作性质,生活习惯,计算摄入食物总热量。肥胖者恢复正常体重应酌减体重。糖类约占总热量的50%~60%,用粗粮、面和一定量杂粮,忌葡萄糖、蔗糖、蜜糖及其制品。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15%。
1.2.2 运动管理: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运动,合适的体育锻炼能降低患者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针对每个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不宜空腹运动,随身带一些糖果,运动过程中防止低血糖发生。有氧运动,步行时,采用快慢结合方式,先快步行走5分钟,慢速行走5分钟,再次进行快步行走。确定步行速度时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身体状况好时,快速步行,120~150步/分钟;身体状况适中,可中速步行,110~115步/分钟;老年体弱者可慢速步行,90~100步/分钟,每天早晚进行。
1.2.3 心理管理:患者有负面情绪时,会提高胰岛素抵抗力,血糖升高患糖尿病。老年人认识到积极乐观心态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缓解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2 老年性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管理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日常生活中血压水平因为情绪、气候、运动量因素的影响,发生波动。患者降压治疗期间,对血糖和血脂变化进行检测,出现异常情况给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的原因,肱动脉硬化,测量血压时被气囊压迫,测的使得血压数值高于正常值。给予药物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积极合理控制饮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自己认识到控制血压的重要性。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老年性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营养吸收功能差。治疗时依据一定治疗原则,控制血压波动。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药物治疗时从小剂量开始,观察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用量或者联合应用降压药。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不宜过快,合理饮食。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以良好心态接受医生建议。
3 结论
老年性高血压病有特点,主要是收缩压高。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差较大。老年患者身体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在一定时期血压有很大波动,血压上升引发高血压病,血压高导致心、脑、肾合并症,并发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等。严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有效防治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科学有效合理治疗高血压病,加强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合理用药,定期检测普查健康教育。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的疾病发生,提高老年人生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峰,于浩,钱晓勤等.杨州农村社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J].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07.
[2]胡蓉,侯永兰,黄晓波等.重庆市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27(3):225.
[3]张新梅.社区高血压常见的诊疗误区[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86-388.
[4]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56-157.
[5]曲孝章,李特,刘全.糖尿病、高血压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8):1016-1018.
[6]李浩,刘龙涛.基于老年高血压病临床治疗的思考[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