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诗歌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

2014-06-10潘志俊

课外语文·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趣味性诗歌教学

潘志俊

【摘要】如何让诗歌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这是本文需要论述的问题,谈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诗歌;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文学殿堂高雅的女神,但她却并不受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因为在传统诗歌教学里,对诗歌意象、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的讲解,显得僵化教条、枯燥乏味,往往失却了诗歌的韵味、情趣,怎样将诗歌教学生动、充满灵气,使学生易于接受,重焕其艺术魅力呢?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获取了一些心得,以下就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阅读古诗词第一步就是要“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论世”,就是了解时代信息、创作背景。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介绍诗人或词人生平的趣事来调动学生学习该作者作品的欲望。比如,笔者在教授苏轼的词时,介绍苏轼,曾经讲了一个故事: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幅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听完这个小故事,学生对苏东坡有了探知的兴趣,笔者继续下面的授课就容易多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介绍,有时作者的奇闻异事、家庭环境、家人关系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信息。

二、运用图片,理解诗意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揭示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图片将诗中意境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诗词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基于此,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审美情趣,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静态呆板的课本中走出来,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深入到诗歌凝练语言的内涵。比如我在教《春江花月夜》时,用PPT展示了一组图片:夜色下,江面平静,水天交接,明月一半出水面,以此附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夜空中,明月高悬,下面是一片滟滟流波,以此附于“滟滟随波千万里”……这样,画面更直观,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信息传递中尽情领略诗歌的神韵妙境,能够主动探索美、发现美、感受美,充分品味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借助音乐,感知诗情

诗歌与音乐是同质的。诗歌重章叠句的结构有一唱三叹绕梁之美,音乐也有一种回环往复、余音绕梁之美。诗的节奏是语言的,也是音乐的,音乐本身就有一种潜移默化、染情悦性的作用,因此音乐和诗歌一样有传情达意的效果,音乐可以渲染诗文情景。这样,在诗歌教学中融入音乐的手段的确可以取得较佳的效果。比如在执教《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乐曲一段诗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句,我特意选放了琵琶名曲《高山流水》中的一段,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体会了诗句营造的意境,也欣赏了一段美妙的琵琶演奏,通过音乐的播放,同学们似乎更能融入诗中所描绘的意境,对琵琶女的心理变化、性格特点,对诗人的描写技巧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与把握,真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再别康桥》这首诗时,我也运用了音乐手段,在范读该诗时,我选放的音乐是一段舒缓、优美的乐曲《在水边的阿狄丽娜》,一边范读,一边播放音乐,有音乐伴奏的范读似乎更加声情并茂,学生深深地浸润在舒缓、优美的氛围中,仿佛置身于诗歌情境中,与诗人徐志摩漫步于康桥河畔,与其共同浅吟低唱、沉醉其中,自然而然对诗人美好情怀的体会就更深了。

四、激发想象,引入意境

诗歌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可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但是,诗歌意蕴难以言传。诗意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又如“盐融于水,无痕有味”。诗歌往往通过简练的语言来勾画意象,而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思想,我们往往要通过对意象的把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情境中,才能深刻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情怀和感慨;因此透过诗歌形象的语言展开想象,甚至达到身临其境的程度,是有利于对诗歌理解的。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形象的语言,利用自身的生活积累,想象“空山”“新雨”具体是怎样一幅图景,“竹喧”“浣女”有怎样的生活气息,通过“看”其景、“听”其声欣赏诗歌语言所带来的画面,感受到诗人幽静恬淡的心情。又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反映的是一般旅人的共同感受,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十个字是十种典型景物的选择和组合,形象鲜明、内涵丰满,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这十种景物组合的画面,从这一组合中去体会作者所营造的意境,感受其言意之表的羁愁野旷。

五、加强朗读,加深体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朗读一可增加语感,二可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口、耳、脑并用的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通过朗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由口传给耳,既而传给脑,这是一个感悟的过程,是最基本的语言领会过程。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比如我在教杜甫的《登高》时,在让学生把握对“风”、“天”、“猿啸”等意象的理解后,学生齐读一遍,这时只能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顿挫。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之以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于是让学生自由诵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前,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在朗读过程中,对朗读情况及时作出评价,评价中不仅要注重朗读的形式,更要注重朗读时的内心体验。学生在反复自由诵读后,再让他们齐读,他们把杜甫无法释怀的伤感通过语言传递给了我,句中该有的轻重缓急都读得很到位,读出诗中的意味了。

六、 组织比赛,活跃氛围

诗歌中的朗诵不可忽视,但如果在朗读中仅有齐读、带读、教师范读的形式,则显得单一。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在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的教学中,尝试了诗歌朗诵比赛教学。首先学生都有表现欲,这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会更加重视诗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于是,在这一专题即将结束时,我把所教两个班合在一起组织了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并从学生中选出评委,由科代表担任主持,我担任主评,并提供了录音机给需要音乐伴奏的学生。果然学生都作了精心的准备,有的选读课内的作品,有的选读课外的作品;有的选放热情奔放的音乐,有的则选舒缓深沉的;平日里动口不动情,用嘴不用心的朗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丰富表情变化,有抑扬顿挫语调的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们积极了,教室里活跃了,效果超过了我的预想。

这样的诗歌教学才有应有的灵气,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诗歌女神应有的风采!

(编辑:陈 岑)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味性诗歌教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诗歌岛·八面来风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