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快乐自由地作文
2014-06-10余乐生
余乐生
【摘要】作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把学生引进到快乐自由的写作境界中去,让学生领悟写作技巧,感受表达幸福,体验创作乐趣。要真正进入这样的境界,作为教师要从这三个方面狠下功夫:引导学生寻求活水,快乐采撷素材;因势利导,激发创作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自由作文。
【关键词】快乐采撷;因势利导;自由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仍然存在效果差的现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深化作文教学改革。那么如何改革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寻求活水,快乐采撷素材,改掉学生材料不足的“苦”和“烦”,进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还学生一个“乐写”;其次要鼓励学生自由发展,大胆创新,抒写真情实感,张扬个性,还学生一个“自由”。于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这样一种尝试:让学生快乐自由地作文。
一、寻求活水,快乐采撷
古人写文章都很重视“聚材取事”。这里的“材”和“事”,就是指写文章的材料,人们都把取材视为写文章的首要工作。学生兴趣再浓、作文技巧再高,没有充实、新颖的素材也是枉然的。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学生要获得充实、新颖的素材,必须在生活中、阅读中、作文中快乐采撷,积累素材,丰富作文源泉。
(一)用心生活,“乐”在观察
鲁迅先生说:“如要写作,第一要观察。”因此,积累材料首先要学会观察生活。我们要善于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快乐积累素材。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休息、文娱活动,还是走街串巷,都要以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为乐趣,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如富有个性的人物语言、动作、着装、神情,地方上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时尚风貌等,都要睁大眼睛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乐而忘返,力求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这样积累多了,一到作文时就会成为有用的、可供选材的材料,同学们就不愁做无米之炊了,就能快乐地作文。
(二)专心阅读,“乐”在吸收
关于阅读与作文的关系,阐述得最直截了当的莫过于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何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一个“破”字,也就是要求学生专心阅读,细心品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别人的东西消化成自己的知识,快乐吸收。例如朱自清的“淡淡”哀愁,冰心的温馨与深情,鲁迅的深刻冷峻,契诃夫的夸张与讽刺,高尔基的高昂与积极,都会给我们熏陶与影响,我们要学其一二,久而久之,作文“营养”便会充足起来。而书籍报刊是作文材料的另一个丰富源泉,虽然是“第二手”材料,但由于书籍报刊冲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知识材料和间接的生活材料应有尽有,相对集中。学生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快乐摄取,从中获得丰富的材料。阅读是快乐吸收营养的过程,吸收得越丰富,表达时越有“神”,写起文章来就会游刃有余了。
(三)潜心作文,“乐”在借鉴
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是由于多写和练习”,可见“多写和练习”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光读书不动笔,容易形成“眼高手低”,好书即使读得再多,自己写来也是力不从心;光写不读,不能吸取别人所长,眼力上不去,手也高不了。正如俄国作家果戈理所说:“必须每天写,要紧的是叫手学会完全服从思想。”总之,中学生写作要读写结合,借鉴他人文章,取长补短,从而获得丰富的作文技巧。一旦心有所触,笔有所动,就可以随手拈来,自成佳作。
二、营造氛围,自由作文
作文是生活的沉淀,是情感的宣泄,是心灵的告白,伴随作文流程始终的不应该给学生大多的题材、体裁和主题的限制,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作文氛围。
(一)勤于练笔,思路流畅
一般地说,初中生时间紧、任务重,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他们写整篇文章,他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平时尽量让学生多练笔,多写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假如我们中学生平时能照此去做,平时多写日记,多写片断,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写作兴趣,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我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力求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下笔畅快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能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推荐发表,激发创作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另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笔者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优秀习作,在课堂上为之宣传,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特别优秀的作文推荐至校园广播台播放或杂志社发表。比如笔者班郑敏同学,她平时喜欢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对写作也比较感兴趣。她的文章富有时代气息,选材新颖,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经常在校园广播台播放或杂志社发表,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反响。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优秀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千万条,很多迷宫正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探索。快乐自由地作文,注重学生心理与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到“理想写作”的境界。只要让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深植于素质教育的土壤中,用崇高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去耕耘、浇灌,那么新课改的作文教学改革必然是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叶圣陶,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学作文[M].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2.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陈毛美,郑蓉芳.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编辑:陈 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