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曲目选择的几点思考

2014-06-10贾鼐

艺术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贾鼐

摘 要:声乐教学中对于曲目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曲目的选择不合时宜而造成了声乐学习上的障碍。曲目的选择应该遵循一个科学的原则。笔者对曲目选择问题的具体表现作出分析,并且给出了曲目选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 演唱风格 演唱方法

如何选择合适的声乐曲目来服务于教学是师生经常碰到的问题,曲目选择的过程是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各方面声乐学习特点的过程,也是学生全面展示自己审美理念、歌唱水平与表现力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声乐作品的数量庞大不可计数,然而并不是任何作品都可以作为教材来使用。所以,要从这数以万计的作品中选择出适合于教学的教材,尤其是适合于个人的曲目谈何容易。学生个体的声音特点千差万别,而且也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教师在对声乐作品的选择观念上往往过于主观,对各种声乐作品的熟悉和把握程度有很大差异。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对当下声乐教学曲目选择方面做如下分析:

一、选择声乐曲目不当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1.曲目不适合学生的声音特点。由于对某些著名曲目盲目崇拜,学生在选择曲目时往往一方面对作品的声音技术要求及艺术训练价值缺乏考虑。另一方面也容易忽略自己的声音及演唱特点,造成的结果就是所选择的曲目对演唱水平提高不大,甚至有悖于自己的嗓音特点。客观来讲,每首作品都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及声音训练价值,但如果重复演唱风格与技术要求特点相近的作品,岂不是事倍功半。

2.曲目的难度与学生的歌唱水平不符。声乐学习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与之相应难度的声乐作品才能最大可能地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有时为了找寻正确的发声状态,拿一些较容易的作品作为发声练习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选择超过自己驾驭能力的高难度声乐作品,就很容易破坏歌唱状态,不利于声乐的学习。特别是面临考试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曲目大了才能体现出个人高超的演唱水平获得高分,而事实上往往很难如愿。另外,曲目的难度与歌唱水平差异过大还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演唱做出不切实际的结论,并影响其随后的期望、情感和歌唱行为。

3.选择的曲目不符合学生声乐学习的时宜。曲目、学生个人特点、时机三者要很好地结合。三者需要交叉到一个点上,在教学中才会产生最大效益,推动学生声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学生的歌唱灵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这时如果选择恰当的声乐作品演唱就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成绩。教学中很多进步快的学生往往都清楚地记得自己进步最快时演唱的曲目。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选择的曲目在时机的把握上不准确,对有些作品不是学习得早了就是晚了。

4.选择曲目被动,体裁范围狭窄,掌握曲目较少。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的声乐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中常用的许多声乐曲集对曲目也没有适当分析、注释及综合音乐特点和演唱特点的难度分级。这样就不能调动基础差的学生,主动和有创造性地自学新的曲目,选择曲目盲目且迷信老师的选择,即使学习新歌也主要沿用大家常用的、自己熟悉的作品来唱。这样往往一学期下来,学生会唱的曲目差不多就那么几首,“这就像人的营养不良一样,学生毕业后再去学习时,就会发现对很多著名的作品和它们的领域全然不知”。①一方面违背了声乐教学的民主原则,另一方面也非常不利于学生歌唱技术的形成和各方面表演能力的发展。

5.中外曲目没有搭配选择。很多教师总是按照自己学习声乐的经历来帮助自己的学生来选择曲目。有的老师是从国外回来的,或者对歌剧比较偏好,那么他就给学生留大量的歌剧作品让学生来演唱。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这个能力来胜任。而又的教师提倡洋为中用,对中国歌曲情有独钟,外国歌曲演唱很少,只让学生演唱本土的中国歌曲,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对西洋美声唱法的真谛一知半解。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缺乏辩证关系而造成的。中外曲目应该搭配而来,外国歌曲对学生的发声状态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歌曲对学生的咬字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选择曲目上中外都要考虑进去。

二、声乐曲目选择的几点建议

1.注意遵循声乐曲目选择的基本原则。在曲目选择上,首先应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选择曲目。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曲目训练完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就应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声乐教学曲目。其次,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歌唱能力和技术水平选择相适宜的教学曲目进行教学,是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曲目要以演唱者对演唱曲目的歌唱技术驾驭能力为前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歌唱能力与表现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最好以练声曲的练习为主,同时可选择音域不宽、旋律平稳、字句简单的曲目作为辅助练习。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中声区较为稳定时,便可根据情况选择音域稍宽些、难度稍大、歌唱效果好的曲目,以便帮助学生转换声区,扩展音域。再次,选择曲目要适合演唱者的声音特点。如嗓音细腻、音域不宽的演唱者应选择润腔细腻、声音线条流畅的抒情性的曲目;声音丰满、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演唱者应选择咏叹调较为戏剧性的曲目。最后,在选择曲目时不仅要注意曲目的广泛性,还要注意风格的多样性。这有助于演唱者开阔眼界,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2.加强关于声乐曲目的综合研究。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声乐作品可能会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也可能感到无所适从。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是有了如此众多年代不同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才使我们在不同的风格曲目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在欧洲,从1768年开始音乐会上就出现了节目单,又称“曲目单”、“程序表”、“说明书”,它的作用在于让听众事先对音乐会的程序、内容直至作曲者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内涵和表演者的情况有概要的了解。其后,还出现了许多专门介绍作品曲目的研究文章,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专门介绍曲目的期刊(比如《音乐会周刊》),专为下一周演出的各场音乐会提供解说。有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声乐曲目介绍的著述,而且注意了不同声乐作品对声乐训练的不同价值。endprint

3.声乐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长期以来,声乐教学中师生一直十分注重追求歌唱的技能技巧,甚至视其为教学的唯一内容,对于作品的分析与研究较少。究其原因,除了教师对该问题的关注不够外,也与一部分教师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及研究能力有关。声乐教师的授课对象一般是不同声部的学生,学生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再加上声乐曲目如此众多,如何根据每个学生的声乐学习特点帮助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声乐作品是每一个声乐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自身首先要拥有大量的声乐作品积累,不但要把本声部作品把握得非常牢靠,同时还要对其他声部的作品及演唱技巧方面做到深入了解。也就是说,只有在教师全面深刻把握各种题材、形式、风格的声乐曲目前提下,学生才能在声乐学习中更快捷、正确地选择合理的学习曲目。

4.学生应加强音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由于受旧的声乐教学观念的影响,师生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声乐主课的学习,对于其他音乐基础课的学习努力不够,造成许多学生只懂歌唱技术而缺乏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他们在学习中常常非常被动,缺乏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在面对众多优秀的声乐作品时,不能辨别哪些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自己,从而陷入曲目选择的盲目境地。

5.改革陈旧的歌唱测评方式,规范评分制度。由于个人的歌唱风格不同、审美倾向差异,他们可能对同一歌者的歌唱做出完全不同的测评结果。对于歌者的演唱曲目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见解,这无形中对歌者今后在曲目选择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歌唱测定体系研究”就是应运而生的学术课题,其后的相关系列研究都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目前在许多院校已明确规定了自己的声乐成绩评定办法,伴随人们对声乐测评研究的不断加深,将会形成一套公认的较为客观、科学的歌唱评分制度。

6.加强声乐教材的建设。我国的声乐教育起步较晚,教材建设尚不完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生的声乐教材大多是从图书馆借来用手抄写,五线谱使用不普及,再加上改革开放前的封闭观念,使得声乐教材涉及国外的部分极少。可喜的是,目前出版单位已出版了大量包括新创作的声乐曲谱,有的还附有歌唱理论、歌唱处理分析、作品背景、作者简介等内容,甚至还附带有相应的范唱CD光盘,这就给歌曲的选择者以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与声乐教学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新的声乐教材应把声乐文献资料、歌曲分析理论作为教材改革的重点,同时也可辅以现代的声像资料,使声乐教学曲目的选择更科学、更合理。

三、结语

声乐教学曲目的选择是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行演唱实践的开始的第一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曲目的选择引起必要的重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声乐学习特点,研究不同声乐作品的声音要求特点和训练价值,学生自己也要对声乐作品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积极主动去学习新的适合于自己的声乐曲目,对声乐曲目选择的恰到好处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曲目的选择保持慎重的原则,积极发现学生的个人声音特点,最大限度的扩充自己的曲目储备量,科学的态度来对学生进行演唱曲目的选择。

注释:

① 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P159.

参考文献:

[1]韩勋国等.声乐艺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罗依琪.声乐艺术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

[4]胡钟刚等.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6]薛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美声唱法声乐教学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