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2014-06-10陈扬
陈扬
摘 要:在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以其自身所具备的艺术创造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素质与能力随之逐渐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便需要高校美术教学尽快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突破,改革及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实现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现状,深入探究了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旨在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及质量。
关键词:高校 美术课程 教学 改革
近些年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便对创造型人才有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应当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方位的更新教学理念,切实的承担起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的责任。在我国高校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真正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明确地知道在教学中并非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师不仅应当掌握精湛而又高超的育人教书的技巧,同时还应当掌握创造性十足的工作方式,将教育教学理论直接提升至经验、实践的层面。只有推进课程教学的创新,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才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由此可见,研究高校美术课程教学改革,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高校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美术教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的美术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学质量评估效果不佳
高校美术教学质量并未切实得到应有的考核,由于学生课程的考核仅仅是简单的根据其他学科的考核方式予以开展,这便导致美术理论课程的考核便缺乏合理性。绝大部分美术院校基本上均是按照一般的理论考试方式来检查及考核学生,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举例而言,人体结构课程的开设,并非只是为了让学生对人体的各个组织与结构进行了解,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素养,而在课程的考核上,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素养的检查,无法达到理想的评估效果。
2.教学理论与实践未统一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人们对审美有了更多需求,而作为有着较强实践性的一门艺术,美术的发展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高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美术教学体系与课程氛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则进一步削弱了教学改革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相互分离。比如,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美术教师即便是与学生均赞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而在实际的实践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们仍然因畏惧教师的权威被动的学习。
3.教学内容与形式相分离
随着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在美术教学中的逐步应用,高校美术教学更加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主体性,因而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当中,对学生创造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通过实践可知,我国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相互分离的突出问题,详细的来说也就是在美术教学中,教学形式在整体上是与现代美术教学改革要求相符合的,而在本质上教学内容与形式缺乏协调性。比如,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在自身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而相当一部分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应当让学生独立的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并且否认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失控。
二、高校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的美术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严重的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改革及创新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1.改革教学理念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的美术教学理念所沿袭的依然是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试教学的滞后思想始终在高校美术教学中贯穿,不仅影响了课程教学时效性的提高,而且还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应当以教育教学改革内容为指导,并且结合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根本上改革美术教学理念,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和发展。
2.加强教学思路设计
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教学实践的基础,是课程教学的总体思路,是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课前教学思路的设计。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应当切合教材,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过程的具体目标。首先,任课教师要透彻而又清晰的了解教材和教学大纲,要使教学与教材的任务、教学大纲所制定的方向保持一致,与此同时,还应当深入的研究教材内容,此类研究的目的并非只是研究教材本身,最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避免在绘画知识、绘画技能等表现形式上拘泥,而是要适当的延伸与扩充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的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提供广阔的空间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3.创新教学内容
定位于现代教育、创新教育上的高校美术教学内容,与以往的逻辑思维培养和一般的知识教育是大不相同的,其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具体涉及到直觉、感知、情感、想象、审美理念及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高校美术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均要切实围绕该目标,技能训练以及知识教学均要遵循审美育人的内在规律,教学内容要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服务,根据开放发展、形式多样及健康向上的基本原则予以安排。另外,还应当强化课程教学与现代生活、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不仅要充分的彰显人文特色,具备丰富的科技含量,并且还应当切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及创新教育的目标。
4.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过去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往往占据的是教学主导地位,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时间的划分,这些基本上均是教师决定的,而学生却无法切身的参与其中。教与学之间有着非常分明的界限,学生的任务是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传授知识,两者是完全分离的。所以,教师应当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重点强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教师的教学任务要具备一定的重合性。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师生间的知识差距随之日趋减小,因而教学任务并无法一味的凭靠教师完成,还需要学生的参与。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全方位的融入到教学中,主动积极的置身于学习,以此发展创造能力,并且真正的学会思考,学会学习。endprint
5.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高校美术教学是有着突出个性化特征的一个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组织下,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以及审美活动中。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应当按照现代教育所具备的特殊性,实施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的变革,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化体验,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还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此外,信息社会的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为学生利用知识、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美术教学要将传统的单一传授的教学模式予以变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并且将课题制教学模式引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调整教学评价方式
美术教学属于探究性教学的范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切勿要求学生必须解决具体问题,必须得出正确的结果,因为学生究竟探究出什么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借助于探究某一个问题,使学生掌握问题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因此,对于美术教学的评价应当是形成性的评价,要客观的反映学生发展的过程与成长的历程,要及时的调节反馈学生在动态教学中的执行效果和执行情况,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要尽可能将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所形成的轻过程、重结果的不良状况突破,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审视学生,采用多级的、多维度的评价方法,适应不同能力、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采取积极评价的手段诸如表扬、鼓励等,给予正面上的指导,使学生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在美术习作和美术作品的评价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创设出良好的条件,大力提倡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才能的展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在美术教学中也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因此,在高校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出切实可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独创精神发挥出来,顺应美术教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便于为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坚实的保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熊伟.浅析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华章,2013,17(5):77-79.
[2]虎高英.高校美术教学中素描的重要性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82-83.
[3]叶乐.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4):136-138.
[4]王雪.论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实用性和趣味性[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3):55-56.
[5]高宏刚.穷思竭虑,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高校美术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艺术评论,2012,09(2):99-101.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