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成才条件培养农村小学中高年级阅读习惯
2014-06-10王四平
王四平
摘 要:有兴趣地阅读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生成功的关键。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激发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发、愉悦地阅读,转变教学思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中使学生逐步进入高效阅读的轨道。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激励;条件
一、变“要我阅读” 为“我要阅读”
在现实农村小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要求学生去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范围仅仅局限于文本,使学生很被动地阅读,课外阅读几乎空白。有的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漠然视之,很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放任自流。也有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功利心太重,强调学生多阅读作文、诗词名句等对语文考试有用的内容。非语文学科教师更有相当部分不能站在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高度肯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间看课外书会给予否定,课堂上看课外书更会受到严厉处置。要达到学生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发生过渡和转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让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一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他们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与学生站到一起。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教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教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阅读。
(3)给予恰当的激励。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一是合理统筹时间,创造阅读条件。教师必须每周安排出具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阅读。一周可安排2至3次,每次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二是要保证阅读质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形式的多样性、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下大力气加以落实。三是学校应大力打造“书香校园”的氛围,倡导领导、教师、学生人人读好书的活动,使之感受读到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的一次谈话,让思想受到撞击,让心灵得到净化,让行为找到标准,最终形成读书是一所学校每一个人自觉的行动,阅读是师生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作为家庭,则要使农村小学生的家长们提高阅读意识,通过家长会等形式培训有关阅读方面的意义,让其自觉给子女订购一些课外阅读书籍,并督促自己的子女开展阅读活动。
为农村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意义很大。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的整体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状况。教师可在班级建立读书角,每周举办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让每个中高年级学生人手一本书并交换阅读,一月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重要性,从人文关怀入手,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在日常生活、身心健康以及知识学习等方面处处关心和爱护小学生。课堂是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因此,教师是否具有愉快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能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生活。
二、“寓”读于“玩”
(1)阅读形式趣味化,让孩子想读。小孩子天性就是“玩”,没什么事情比玩更有吸引力了!要让他们爱上阅读,就要寓“读”于“玩”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是玩的有效方式。在每周的班级读书活动中,我都安排了不同的读书形式:如自由阅读喜爱的书籍,或者按不同的方式组合:喜欢读唐诗的在一起,读猜谜语的在一起,读同一本《学语文》的在一起……或者两个人共读一本书,或者小组比赛读等。每隔一两周安排一些读书活动,如故事会、唐诗我会背、读书比赛……在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先设计好详尽的活动计划,即活动的规则和步骤。比如我曾开展过一次讲故事比赛的读书活动,活动前,先安排每一位同学下去准备一个简短而有趣的故事,并从这个故事中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用来对听众提问;活动时,先公布活动规则和步骤及评奖办法,特别强调听者必须认真听,听后能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并能对讲故事的同学作简单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避免一个人在台上讲,其他人在台下讲的现象;活动结束时,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对讲得好、听得好及小组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颁发“故事大王”“倾听之星”“先进小组”等称号,这样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阅读方法简单化,让孩子易学会读。对于刚接触课外读物的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最简单的阅读方法:拼拼、读读、看看、勾勾、画画,不必要求他们一定要怎么去做,可以建议鼓励他们读时看看插图,用笔圈圈不认识的字,勾勾喜欢的词句,还可画喜欢的画等。在教师巡视的时候,一定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表扬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让表现好的同学得到肯定。
(3)阅读任务多样化,让孩子乐读。孩子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体验后,教师可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课外阅读任务,任务不必强求一致,让他们心理没有压力、容易完成为原则。如回家自选一篇文章阅读,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首古诗、一则谜语……在安排课外阅读任务的同时,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比如让孩子把故事读给家中的人听,听后让他签字并注明“已读”字样;或者将课外阅读与画画、制作卡片相联系,增强趣味感,这样有了家长的监督和兴趣的驱动,课外的任务就比较易完成,天长日久,他们就会将短时的兴趣变为一种良好的习惯,乐意去做这件事。
三、丰富课外阅读
加大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以解决农村小学生“量不足”的现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少做题,以保证有一定的读书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孩子一起读书,从小为孩子心灵播下阅读兴趣的种子。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开出一张课外阅读的清单,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如反映战斗生活的读物、讲述历史故事的读物、文学名著等。另外,不少期刊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如《小读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平时,教师可把竞赛引入阅读活动中,这有益于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很多同学不愿意写读书笔记,教师可开展“读书笔记评比活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同时,要求学生记下好词佳句,心得体会等。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环境,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社、杂志社投稿,这样既密切读书和生活的联系,又及时了解学生所读读物的内容,防止和减少了信息污染,促进了学生阅读的发展。同时,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采取不同的方式检查阅读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注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注重生活积累,由“教育即生活”向“生活即教育”转变。用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开展有益的阅读活动,来改变农村小学生阅读量不足的现状,促进他们不断成长成才。
(甘肃省漳县四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