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师幼有效沟通助力幼儿成才

2014-06-10孙宇

成才之路 2014年15期
关键词:发送者师幼长辈

孙宇

沟通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式、一种技巧。沟通不是人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沟通需要条件,需要环境,更需要投入,沟而不通,就失去了意义,只有有效沟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学前教育的实质就是师幼沟通的过程。因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重视探讨师幼沟通的内涵,更需要深入研究师幼有效沟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平台,透彻认识师幼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意义,并理解什么样的沟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沟通,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沟通,助力幼儿成才。

从通常意义上讲,沟通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这种沟通方式采取的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图片和图形等言语形式。师幼沟通是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信息传播、思想传递、情感沟通的一种最基本方式。师幼间的沟通除了采取言语形式,也采取非语言形式。言语沟通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而非言语沟通则指教师与幼儿之间通过动作、表情等进行沟通。

一、师幼沟通的分类

按照沟通是否进行反馈来看,师幼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师幼间的单向沟通,是指师幼中一方做出沟通的努力、尝试,但另一方没有反馈。在单向沟通中,教师和幼儿无论语言或情感上都不需要信息的反馈(如发指示、下命令等),一方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师幼间的双向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有着一个来回以上的沟通。在双向沟通中,教师和幼儿两者之间的位置不断交换,互为发送者和接受者,且发送者是以协商和讨论来面对接受者,信息发出以后还需及时听取另一方的反馈意见,必要时师幼双方可进行多次重复商谈(如交谈、协商等)。

按照沟通的结果来看,师幼沟通可以分为有效沟通和无效沟通。简单来说,有效沟通就是师幼间一方作为发送者,所传达的信息得到另一方反馈;无效沟通就是师幼间一方作为发送者,所传达的信息没有得到另一方反馈。教师和幼儿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已经是某种程度上的有效沟通了。无效沟通可能是因为师幼相互之间没有理解对方的意思导致的,也可能是某一方不同意另一方的意见导致的。

二、师幼有效沟通的现实要求

随着幼儿教育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幼儿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教师与幼儿之间是否能形成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成为了学前教育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话题。

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在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在集体中能注意听教师或其他人讲话。”

无论是从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来看,还是从学前教育事业近十年的纲领性文件来看,两者都有力地指出了有效的师幼沟通对幼儿的个体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借助良好的师幼沟通,能正确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科学捕捉年龄段的敏感期、提升幼儿个体的认知水平,满足幼儿在学习、生活、社会等领域中的心理环境要求。

三、师幼有效沟通的原则

(1))平等原则。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师幼关系绝不是一种教训与被教训、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融洽关系。作为幼儿教师,不应只是严厉、只会说教的导师,而应把幼儿当成可以谈心交流的朋友。教师必须抛开固有的社会角色规范的限制,转变传统的角色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将幼儿作为完整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体来看待。教师可适当放下架子,将自己当作幼儿活动中的一个参与者、一个朋友、一个伙伴,虚心向幼儿“请教”,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体会事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幼儿才会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交流。这是教师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能为以后幼儿与老师主动沟通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接纳原则。正确看待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和幼儿交流,教师既要注意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如话题、口吻等),从而有效地激励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对幼儿产生偏见,要全身心地接受所有的幼儿,允许他们出错,对于幼儿提出的无理要求或者哭闹现象等要避免误解,多考虑他们的想法、猜测他们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遵循自己的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或不合理地满足幼儿,并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多以镇静、耐心、微笑的姿态陪伴在幼儿身边,等待幼儿的“风雨情绪”过后,再尝试师幼沟通,这时既能有效保护幼儿的心灵,也能使幼儿有效接受老师的劝导和启发。

(3)适时原则。教师及时调整与幼儿沟通的内容,积极寻求主动与幼儿沟通的契机,师幼沟通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用幼儿容易接受的方法与之交流,不一定要讲抽象的大道理,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沟通。譬如讲故事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对幼儿进行提问,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维去判定事物的真善美,也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完成与幼儿的交流互动。做游戏的时候,幼儿教师应适时地提问与引导,同时把自己融入幼儿中间,和幼儿打成一片,贴近幼儿的心灵,使师幼沟通自然开启,与活动的开展同步深入,并伴随着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新一轮的沟通。

(4)渗透与随机原则。兴趣为先,寓教于乐。对幼儿来说,兴趣是参与一切活动的动力。在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进行沟通,是幼儿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此时是他们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时刻,有利于教师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幼儿,引导幼儿主动与老师沟通,坦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教师必须要善于发现幼儿们所感兴趣的事物,选择新鲜、有趣的话题来引起幼儿对交谈的兴趣,善于抓住教育活动的最佳切入点,积极引导幼儿谈起他爱好的活动、交流动画片的情节来培养环保意识,根据收听到的新闻进行礼貌教育等。

总之,在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只有重视师幼有效沟通,才能使幼儿不断成长成才。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鑫苑幼儿园)

猜你喜欢

发送者师幼长辈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网络表情符号的作用
表情符号的使用角度对亲密度感知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梦境叙事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长辈篇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长辈们的教诲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