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王超
2014-06-10张卓
张卓
王超出生时就和别的婴儿不一样,他全身皮肤溃烂,没有完整的手指和脚趾,多个器官发育不全。他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且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医生说他很可能活不到成年。为了防止身上的皮肤感染,他的身体每天都被厚厚的纱布缠绕着。缠纱布的工作是妈妈李梅完成的。李梅每天早上给他的皮肤涂抹药膏,然后再缠上纱布,晚上她再将这些纱布拆下,给他的皮肤重新涂抹药膏,并为他缠上新的纱布,缠好以后,她再把之前拆下的纱布清洗干净,晾干。李梅一年四季,天天如此。李梅的身体也不好,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疾病,身体经常难受,但她还是带病坚持干家务活。李梅一直觉得儿子之所以患病,很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导致的。所以,她经常对儿子说:“都是妈妈不好。”王超的爸爸因为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与妻子离婚了。从那以后,王超就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
王超和妈妈住在一个狭小低矮的平房里,屋里的陈设十分简陋,生活过得非常俭朴。王超一直无法站立和走路。他只能整天待在家里。时间长了,他觉得家里十分憋闷。妈妈有时会带他到外面透透气,走出家门以后,妈妈站在他的身边,他则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四处张望。那些和他同龄的孩子们吸引了他的目光。他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们正在一起玩捉迷藏,他们脚步灵活,玩得十分开心,不时地发出笑声。他很羡慕他们,很想加入他们。但一想到自己不能站立和走路,不能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他就很难过,也很着急。回家以后,他开始尝试站起来,但刚站起来,就掉下去,再站起来,又掉下去,反复多次后仍是如此。最后,他只能坐在原地委屈地哭泣。虽然他的努力一直都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没事的时候,他还是会像以前那样继续努力尝试站起来。到王超七岁的时候,他扶着墙壁,终于可以站起来了,王超为自己的进步由衷高兴。他一个人在房间里大声地喊到:“我终于站起来了。”不过,虽然能够站起来,但王超还是不会走路,于是,他又尝试扶着墙壁走路,起初,刚走了两步,他就摔倒地上,摔倒的时候,他身体很疼痛,不过,等疼痛的感觉减轻了,他又扶着墙壁重新站起来,继续尝试走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摔倒和无数次的疼痛以后,他终于可以扶着墙壁走路了,但只能走十几步路,而且这十几步路走得也是十分艰难,十分缓慢。不过,这对于王超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他非常高兴,甚至对自己的未来都产生了一丝憧憬和希望。当他看到和他同龄的孩子都已经上学了时,他也想去上学。他对妈妈说:“别的孩子都能上学,我也想去上学。”于是,妈妈带着他来到了学校,找到了老师,和老师说了王超上学的事,但是,老师看到王超的身体情况后,委婉地拒绝了他。连续两年被拒绝入学后,他和妈妈再次来到学校。这次,他们找到了校长。他们见到校长后,就给校长跪下了,他的皮肤很脆弱,跪在地上后,血流了出来,浸湿了裤子,血沾到了地板上。校长一开始没说话,他们就一直跪着不起来,后来校长就同意收他入学了。
得知能够上学,他和妈妈都很高兴。上学那天,妈妈骑着三轮车送他去学校,在上学的路上,他憧憬着即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他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能上学了。”妈妈说:“知道了。你已经说了十回了。”妈妈把他送到学校的教室以后,就去上班了。他身体有残疾,妈妈曾想过跟班陪读,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妈妈需要上班,才能维持生活,所以,他只能独自在学校读书。进入学校后,班里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同桌,最后,老师把教室角落里一个单独的座位安排给他,他是班里唯一一个没有同桌的学生。他是被妈妈抱着进入教室的,他记得他被抱进教室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投去好奇的目光,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有时还发出一阵笑声和叫声。他独自坐在那个单独的座位上,有点不自在。但是,他没办法,只能这样。进班级后不久,同学就开始就给他起外号,他有很多外号,如“僵尸”“怪胎”等等,还有的同学经常朝他身上扔东西,如小纸团、水果皮之类的。他很痛苦,但没有办法。然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他遇到的苦恼远不止这些。下课的时候,他的很多同学都去上厕所,他也想去上厕所。但由于行动不便,他选择忍着。他知道,妈妈中午会过来给他送饭,他想忍到中午的时候再去厕所。下午也是一样,也是忍着不去厕所,等妈妈晚上来接他的时候再去厕所。每次妈妈中午送饭或者晚上接他时,他都会和妈妈说:“我要先去厕所。”然后,妈妈就抱着他去廁所,这时他才解决了问题。由于平时不能去厕所,他上课的时候,会很难受,坐得不安稳,担心自己随时可能憋不住,但他还是一直憋着,一直盼望着中午或晚上的到来。刚开始的几天,他都成功地忍住了。但他并不是一直都能成功。有一天早上,他感觉到早餐中的豆腐有股酸味,豆腐已经变质了,但当时他没太在意,还是把豆腐吃了下去,而且还吃了不少。到学校以后他开始感觉到肚子很不舒服,上了一节课后,他肚子疼得厉害,想马上去厕所,他知道他这次是吃坏肚子了,需要马上去厕所,肯定不能等到中午了。他行动不便,想找同学帮忙,但想起同学对他并不友善,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最后,他想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走到厕所。于是,他扶着桌子站起来,然后扶着教室的墙壁缓慢地向前走。其实,他扶着墙壁是可以走路的,只是速度比较慢,也比较艰难。他艰难地挪着步子朝教室门口走去。经过努力,他已经成功地走到走廊了。他又扶着走廊的墙壁一步一步继续艰难地向前走,他一边走,一边努力地憋着,头上渗出了汗水。就在他快走到厕所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实在是憋不住了。他开始着急起来,他越着急,身体越不听使唤,走得也越慢,而走得越慢,则让他更加着急,陷入了恶性循环。虽然厕所就在眼前,他却只能是望洋兴叹,他感到裤子里一阵温热,然后,他知道他现在已经不必着急去厕所了。但他还是去了厕所,他不想被别人看见,就一个人在封闭的大便室里清理了一下被弄脏的裤子。清理以后,他想返回教室。于是,他挪着步子,朝教室走去。他扶着墙壁在教室里行走的时候,他的同学发现了异常。虽然经过了清理,但他的裤子仍残留着污物的痕迹,而且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同学们看到了他被弄脏的裤子,也闻到了难闻的气味。大家兴致勃勃地看着他,有的学生大声喊:“王超大便拉裤子里了。”很多学生发出笑声,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他没有理睬同学的叫声和笑声,仍旧一步一步地朝自己的座位艰难地走去,并且在同学的叫喊声大笑声中,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这时候,他附近的同学不干了,好几个同学一起驱赶他,他们说:“你臭死了,别坐在这,赶紧走!”他坐在座位上,没有动。他心想,自己往哪里走呢,哪里有自己的位置呢?那几个同学见他不动,开始辱骂他,问他是聋子还是傻子,为什么听不懂话。不论同学怎么辱骂他,他都是坐着不动,都是一言不发。他想等妈妈到来,想让妈妈带他回家,好早点结束这令人痛苦的一天。过了一会儿,妈妈没来,老师进来了。那几个同学开始向老师反映这件事。后来,老师带他到了一间办公室。老师怕他弄脏办公室的椅子,找了几张旧报纸,铺在椅子上,铺好以后,让他坐下。然后,老师打电话把他的妈妈找来了。妈妈来了以后,老师对他说:“王超,你站起来一下。”王超扶着桌子站了起来。老师又对妈妈李梅说:“你看看你儿子的裤子吧。”妈妈看到了儿子被弄脏的裤子,然后老师对妈妈说:“你儿子连上厕所都不能独立完成,生活不能自理,不适合读书,还是退学吧。”老师说完以后,王超没有请求老师留他继续上学。妈妈看儿子没有反对,就把他领回了家。
现在,王超又是整天都待在家里了,且天天如此。他常常趴在窗口向外张望。他看到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他们都能够自由地走路,他很羡慕。看着看着,一个拄着拐行走的年轻人进入了他的视线,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看到这个年轻人的腿部也有问题,但是,在拐的帮助下,也能正常地行走。然后,他就多次对妈妈说:“我要一副拐。”后来,妈妈有一天下班回家的时候,给他带回了一副拐。得到这副拐以后,他非常高兴。从那以后,他就开始在家练习拄拐走路,他每天都练习,起初,他由于不会掌握平衡而多次摔倒,但他没有放弃,摔倒以后扶着床站起来,然后继续练习。经过多次练习后,他掌握了用力的窍门,逐渐找到平衡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已经可以拄拐走路了。然后,他让妈妈带他再回学校上学。经过申请,他回到了学校,这次,他不必再为上厕所的问题烦恼了。下课的时候,他可以拄着拐独立上厕所,而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忙。虽然上厕所的问题解决了,但由于他之前在家待了很长时间,落下了很多课程,他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上课的时候,他经常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作业也不会做,并且因为经常做不完作业而受到老师批评,考试成绩则是班级倒数第一,老师和同学都很轻视他。老师嫌他给班里拉低了分数,想再次劝他退学。他请求老师再给他一些时间,才得以勉强继续留在学校。除了老师嫌弃他以外,其他同学也捉弄他。同学们都还记得他把大便拉裤子里的事情,都觉得很好笑。现在,他每天自己拄拐上厕所,没有再出现过笑话。这让一些学生觉得很没劲。他们决定整整他,让他再出一次丑。有一天,有男生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把他的拐偷着藏了起来。他对此毫无察觉,到了某节课下课的时候,他想去厕所,才发现他的拐不见了。他四下寻找,却一无所获。他正着急的时候,几个男生走到他身边,其中的一个男生赵钢对他说:“兄弟,你怎么了?”他说:“我想去厕所,但发现拐不见了。”赵钢又说:“我们扶你去吧。至于拐,等回来以后,我们帮你一起找。”赵刚说完以后,其他几个男生也跟着一起附和道:“是啊,你先去厕所吧。回来以后,我们一起帮你找。”他挺感动,以为他们是在帮他,压根没想到拐是被他们给藏了起来,他又正好急着想去厕所,于是,他对他们说:“那好吧。谢谢你们了。”他们扶着他往男厕所走去。不过,他们到达男厕所之前要经过女厕所。一开始,他们并没有异常的举动,但是,当他们到达女厕所门口的时候,却突然停了下来。他们几个先是互相递了个眼色又点了点头,那意思是可以行动了,他们全都心领神会,然后他们一起把他抱了起来,朝女厕所走去,然后把他扔进了女厕所里。当他们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已经感觉出不对了,他挣扎了几下,但是他力气太小,没起到作用,最终还是被他们扔进了女厕所里。然后,他们就站在女厕所外面看着他。这时候,有女生刚上完厕所走出来,看到了倒在地上的他,女生受到了惊吓,发出了一声尖叫。随即,陆续有女生出来看到他,也都陆续发出了尖叫,尖叫声一阵接着一阵。他们则在厕所外面,笑得前仰后合。很多学生跑过来看热闹。他知道自己正在被人捉弄,想早点离开女厕所,由于他不能独自站起来,他先努力爬到墙壁旁边,然后扶着墙壁站起来。他在地上爬行的时候,他们又是一阵大笑。他顧不得他们的嘲笑,站起来以后,扶着墙壁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外走,可是,眼看就要走出女厕所的时候,却被那些同学一把推了回去,又倒在地上。这次他没有再试图站起来,因为站起来还会被他们推倒,他索性就一直躺在地上。一些女生开始斥责他,说他赖在女厕所不走是在耍流氓,并让他快点滚出去。他没有吭声,任凭她们辱骂。这时候周围的学生越聚越多,笑声、叫声、辱骂声也越来越大。经过这件事以后,大家都觉得他很好欺负,于是,以后这些同学欺负他更加变本加厉、肆无忌惮了。
后来,班级里发生了一件事,打破了这种情况。经常欺负他的那个同学赵钢突然患上了皮肤病,脸部、胳膊等多处皮肤出现溃烂,样子很吓人,症状和他的疾病很像。赵钢因此住进了医院。赵钢住院以后,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由于赵钢经常欺负王超,难免会和王超有身体上的接触,现在,两个人的皮肤症状又如此相似,同学们都觉得赵钢的病是王超传染的。这样一来,同学们都不敢再接触王超,都害怕被传染上疾病。虽然没有人再欺负王超了。但是,每次王超走向同学的时候,同学都害怕地迅速地跑开,作鸟兽散,像躲避瘟疫一样地躲避他。其实,赵钢患的只是普通的皮肤病,只是皮肤方面的症状和他有些相似罢了,赵钢的手脚没有出现问题,内脏器官也没有出现问题,和王超并不是一个疾病,他的病更不是王超传染的。王超知道,自己的疾病并不传染,他曾试图向同学们解释,但没人听他解释。每当他靠近同学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流露出十分夸张的惊恐表情,然后迅速地逃跑。他看到同学害怕的样子觉得十分滑稽。他心想,看样子,同学们现在真的是很害怕他。以往,很多同学经常捉弄他。现在,他也想捉弄他们一下。他选择了一个对他最害怕、反应最激烈,同时也是以前经常欺负他的一个同学作为目标。有一次,他趁那个同学不注意,从背后拍了他一下。同学一回头,发现是他,吓得魂飞魄散,恢复过来以后转头就跑,逃之夭夭。他站在原地傻笑。对于捉弄同学,起初的时候,他还觉得很有意思,并乐此不疲,但几次以后,他就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再进行这样的举动了。
但是,同学们依旧都躲着他,依旧没有人和他接触。时间久了,他觉得孤独,孤独到难以承受。大部分时候,他会选择看书来排遣孤独。他看书的时间会比其他同学多很多。因为没有同学愿意理他,没人找他玩,他便通过看书来度过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另外,由于身体原因,他一直不上体育课和课间操,当别的学生都在操场上体育课或课间操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在教室里看书。时间一长,他就比其他同学多学了很多东西。除此以外,他上课听讲的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刚开始,由于之前休学在家落了一些课程,他经常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现在,他通过平时看书一点一点给补上了,老师讲的内容也能听懂了。最近的一次考试,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因此在班级当众表扬了他。这带给他很大的鼓励。一直以来,他都因为身体而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的生命仿佛低人一等,甚至觉得自己简直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他记得,在他刚学会拄拐走路后不久,有一次,他曾拄着拐在大街上走路,看看街上的风景和往来的人群,当时正好是盛夏,天气十分闷热,他走了一段路以后,身上、头上已经出了不少汗,他想买根冰棍解解热,于是,他在一家小卖店那里停下了脚步,他透过小卖店的窗口对店主说:“买一根冰棍。”店主当时正在看电视,听到有人要买冰棍以后,一边拿冰棍,一边还盯着电视看,并没有特意看王超。当店主准备把冰棍递给王超的时候,店主抬眼看了王超一眼,看到王超的模样以后,店主突然吓得叫出了声音,冰棍则直接掉到了地上。王超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很久才回过神来。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这些经历不断提醒王超,他是一个和别人不同的人,同时渐渐渗透进他的心里,影响了他的性格,让他长期处于深深的自卑之中。现在,学习成绩的提高让他获得了价值感,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了。学习似乎成为了他证明自己的一个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从那以后,他学习更加刻苦,更加发愤。期末考试的时候,他的成绩大幅度提高,进入了班级前十名。一年后,他竟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从那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后来还考上了高中和大学。不过,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高考前夕,他的学习压力很大,他的病情这时候突然加重了,他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突然觉得头晕得厉害,天旋地转,他觉得也许是自己太累了,休息一会儿大概就能好了,于是,他就去床上躺着休息,可是,躺下来以后,头晕的症状却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不断加重,愈演愈烈,严重到根本无法承受的程度,他在床上痛苦地来回翻了几次身,并发出了几声痛苦的呻吟声,然后就昏迷不醒了。后来他被妈妈送进了医院,他在医院昏迷了几天几夜,医院检查后发现他出现了急性肾衰竭,他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戴着氧气罩,打着点滴,一直昏迷不醒,妈妈在他的病床边不停地哭,眼睛都哭肿了。医院后来甚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妈妈已经开始为他准备后事了,结果他却奇迹般地醒了过来。见他醒来,妈妈转悲为喜,每天按时喂他吃饭、吃药。几天后,他渐渐恢复过来并出院了。住院期间,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曾到医院看望过他,大家看到他虚弱无力、奄奄一息的样子,都觉得他病得很严重,肯定是无法参加高考了。老师还为他感到十分惋惜,毕竟他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可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出院以后,虽然身体还很虚弱,但他坚持要参加高考,他觉得自己学习了这么多年,辛苦了这么多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放弃实在太可惜了。于是,他带病参加了高考。他的高考成绩很高,比一本分数线高了一百多分,这个成绩完全可以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读名牌大学。但由于身体原因,到外地读书会不方便,于是,他选择在当地的大学读书,读法学专业。他和学校沟通了他的情况,学校见他成绩很高,同意接受他入学,并且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同意他不住校,只要按时来上课,参加考试就可以。于是,妈妈每天像从前那样,送他上学,接他放学。他好像是全校唯一一个上了大学,还需要家长接送的学生。
妈妈早上还是骑着三轮车送他到学校。到学校以后,他进到教室里上课,同学们第一次看到他,纷纷露出惊讶的目光和神情,他并没有在意,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目光了。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那样,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拿出书本,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并认真记笔记。每天上课以后,他都会到自习室里看书学习。平时的时候,自习室的学生并不多。有时候,自习室里甚至是空无一人,只有他一个人在自习室里学习。他学习的通常方式是默读加书写,默读的时候,他会对书中重点的内容划横线、做标记、加附注,等等,然后,他会把这些重点内容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加深记忆。一个人在自习室的时候,他有时候会选择朗读,这只是为了换个学习方式,避免学习过于单调和乏味。但如果朗读的时候有其他同学进来了,他又改成默读或者书写。他的大学同学,普遍受不了一直在自习室里枯燥地学习。他们大都有着比较丰富的业余生活。有的在校园的树下、长廊中、小河边谈恋爱,有的在操场上打篮球、踢足球,还有的整天待在寝室里打电脑游戏,等等,他很羡慕他的同学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但他却无法做到这些。他能做到的,只有学习。学习可以让他拥有一些知识,可以让他有所收获,不至于让他悲惨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步。所以,他不断地学习,以此来弥补由于不能做到普通学生所做的那些事情而带来的缺憾。他会在自习室里学到很晚,一直学到自习室关门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然后,他收拾好东西,拄着拐,一步一步走出自习室,他的妈妈也会准时在这时候来到教室门口,陪他一起走出教学楼,然后把他抱上三轮车,骑着车送他回家。妈妈每天早上送他上学以及晚上接他放学,是他觉得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刻了,也是他一直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几个月下来,他已经学习了很多本法学著作,每本书上都充满了密密麻麻被划的横线以及被标注的符号、文字,另外,笔记本也被他用掉了好几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笔记,不但正面写满了,连反面也都写满了。他也许是学校里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了。虽然平时自习室学生很少,不过,如果要是邻近考试了,自习室的学生就会多起来,需要提前占座,否则就会没有位置。他就出现过由于没有提前占座而没有位置的情况。那时候,他像往常那样来到自习室,其实,他刚进自习室的时候,自习室里还是有好几个空位置的,于是,他拄着拐朝其中一个座位走去,但由于他走路比较慢,在他身后的几名同学绕过他迅速占据了那几个座位,等到他走过去时,自习室里已经没有任何座位了。几个学生看到这个场景,发出了笑声。他在那里站了一会儿,很尴尬,也很难受,但没办法只能转身黯然地离开自习室,他拄着拐一步一步离开自习室的时候,身后又响起了一阵笑声。他感到一阵痛苦,他觉得自己像是从自习室里逃出来似的。他走出自习室后,在自习室外走廊的地上放一个坐垫,然后他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他很认真地看书,并通过看书来逃避那些烦恼和痛苦。
除了生活过得孤独压抑以外,他的病情也有了新的发展,他本来就短小残缺的两只手的手指最近几年不知为什么一直在不断退化,现在已经退化不见了。他的双手只剩下一团光秃秃的手掌。由于没有手指,他无法写字,而无法写字,意味着他将不能完成考试,而无法完成考试,又意味他将无法拿到大学毕业证书。这令他十分痛苦。怎么办呢?他陷入了苦思冥想。他看着自己光秃秃、没有任何手指的手掌,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他恨自己的命运,恨自己的手掌,他甚至想毁掉它,比如,用刀剁掉,用剪刀剪掉等等。想到这里,他突然想起,如果用剪刀剪开自己的一部分手掌,不就相当于又有手指了吗?不就又可以写字了吗?于是,他找来了一把剪刀。由于没有手指,他需要靠腿部的帮助来控制剪刀。控制好剪刀后,他就开始尝试用剪刀剪手掌了,可是,才刚刚剪了一下,剪刀还没有真正切入手掌,大量的鲜血就流了出来,鲜血很快染红了手掌和剪刀,他的手掌变得血肉模糊,无法判断剪切的位置,他不得不停了下来。他的皮肤本来就十分脆弱,一碰就破,且不易恢復。这次被剪刀弄伤了以后,他不得不在伤处涂抹更多的药膏、使用更多纱布以及等待更长的时间来慢慢恢复。看来这个方法并不可行。他的手掌过了很长时间才得以恢复。手掌恢复期间,他又想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法,手掌恢复了以后,他迫不及待地将这个方法付诸实施。他把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把笔夹在两个手掌中间,然后通过移动手掌来写字。用这种方法,虽然写出来的字很不好看,但毕竟成功了。看着纸上那歪歪扭扭的文字,他笑了,笑得十分开心,他在绝望中又看到了一线希望。此后,他一直不断地练习把双手合在一起写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的写字速度一直比普通学生要慢很多,他也一直担心因自己写字太慢而无法完成考试,所以,他一直很在意写字速度。于是,他经常写字,来提高速度。由于经常写字,他发现,写字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写字可以缓解焦虑,可以填补空虚和无聊。于是,每当他看书看得不耐烦的时候,他就改看书为抄书。他会把书上的内容直接抄写在笔记本上。他抄写的时候,并不要求抄写的同时必须记住内容,而是留下一些印象即可,但他会要求自己保持抄写的进度和速度,也就是说,他会按照书上的内容,以比较快的速度一直抄下去。等他抄写告一段落之后,他会放下纸笔,翻书重新阅读这部分内容,当他重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之前的抄写留下了印象,就会容易很多,之前的抄写等于是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渐渐地,他的写字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十分流畅自如,已经和其他同学相差无几。写字不会成为他考试的障碍了。
虽然写字的障碍解决了,但他心里还是一直有着一丝隐忧。他的身体一直很不好,手指的退化显示他的病情仍在发展之中。那么,自己的疾病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突然恶化?会不会还没等毕业或者毕业后还没等找到工作自己就已经去世了?如果这样,那么,自己这么多年上学学习的知识是不是白学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是不是既毫无意义又愚蠢可笑了?这个念头会时常来到他的心中,让他感到十分恐惧。而且他还记得,他刚出生时,医生就曾说过,他很有可能活不到成年,种种情况都表明,他的身体的确随时可能出现问题、发生危险,但是,他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放弃,毕竟他已经坚持了很多年。后来,他自己安慰自己说,自己应该不会那么倒霉吧,老天爷也应该不会那么安排吧?他抱着一种可以说是侥幸的心理,一直在坚持着,一直盼望奇迹降临在他的身上。
他这边的问题刚刚解决,家里却出了一件事情。他的妈妈下岗了。妈妈是一家大集体钢铁厂的一名油漆工人。这几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妈妈的工资越来越低。到王超大二那年,妈妈的单位已处于停产状态,妈妈也在这个时候下岗了。这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为了维持生活,他妈妈在路边摆了一台电子人体秤,可以测身高和体重,还可以测血压和儿童的未来身高。妈妈早上先为他做早饭,送他到学校。然后,去租用的仓库取人体秤,再把人体秤推到路边合适的地点,开始摆秤做生意。可是,妈妈经常受到城管的驱赶。城管告诉妈妈不让在路边摆人体秤,让妈妈把秤推走,否则就要没收。于是,每次城管来了,妈妈就赶紧把秤推走,躲避城管,等城管走了以后,妈妈再把秤推过来,继续做生意。妈妈一直这样东躲西藏。可妈妈终究还是没有躲避过去。有一年寒假,他陪着妈妈一起在路边摆秤,这次城管来了很多人,还来了好几辆车,他们下车以后,径直朝妈妈走来,这次城管人员什么都没说,他们直接抬起人体秤就要走。妈妈不让,这台人体秤是妈妈花了近万元购买的,几乎是家里的全部积蓄,而且家里就指着这台人体秤生活,人体秤如果没了,整个家也就塌了。所以,妈妈拼命地阻拦。其中一个城管人员对妈妈大吼:“跟你说多少遍了,不让摆秤,这回一定要好好收拾你。你的秤被没收了。”城管人员一边抬着秤,一边推搡妈妈,妈妈仍死不放手,哭喊着哀求:“求求你们不要把秤没收,我和我儿子都靠它吃饭啊。”但城管人员仍不为所动,继续使劲抢夺人体秤,继续推搡妈妈。他看到城管人员在推搡妈妈,就上去帮助妈妈,用手去推城管人员,他的手刚碰到城管人员就出血了,他伤害不到城管人员,而只能使自己受伤。城管人员也推了他一把,一把就将他推到在地上了。妈妈见他倒在地上,就去扶他,也顾不上人体秤了。那几个城管人员就趁这个时候一起把人体秤抬走了,他们抬着人体秤往城管车的方向走去,准备把秤放在车里。当城管人员抢人体秤的时候,周围已经开始聚集了一些围观的群众,大家议论纷纷。城管觉得情况不好,准备把人体秤放在车上以后,就迅速开车离开。就在几个城管人员开始上车的时候,妈妈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突然一下子奔跑到车前,然后趴在车底下前轮和后轮中间的位置。他看到妈妈趴在车轮中间以后,急得不行,他奋力地朝城管车爬去,爬过去以后,趴在了车前轮前面的位置。城管人员在车里按了几下喇叭,然后又将头伸出车窗外,对他们母子俩喊到:“你们快滚开,要不然压死你们也白压。”妈妈和他仍旧趴在车底下不动。随后,城管车启动的声音响起了,妈妈和他仍然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这时候,围观的群众越聚越多,议论声也越来越大,城管车已经被群众围成了一个圆圈,而且不断有新的群众加入到这个圆圈当中,人群十分拥挤,后面不断涌来的群众使人群之间不时地发生身体上的碰撞,人群不停地向城管车的方向拥挤,站在后面的群众有人踮起脚尖探头向里张望,站在前面的群众有人拿着手机对着城管车不停地拍照。不一会儿,道路上也站满了围观群众,道路变得水泄不通,叫喊声、哭声、汽车喇叭声混杂在一起,场面一度陷入混乱。城管车无法前进,也无法后退,十分尴尬地停在那里。后来,城管人员迫于压力,把人体秤还给了妈妈。
妈妈和他在这次城管抢秤事件中都受了一些伤,也伤心难过了一阵儿。不过,也算是因祸得福吧。自从经历这次抢秤事件后,妈妈后来每次摆秤,城管都不再驱赶她了,而是装作没看见。妈妈不必再为了摆秤东躲西藏了。只有当出现某种特殊情况了,城管才会让她不要摆秤,比如,如果明天领导要来视察了,城管会让她明天不要摆秤,等领导视察完毕走了以后,再来摆秤;或者如果有什么重大的活动,如两会、运动会之类的,城管会让妈妈等活动结束以后再摆秤,而妈妈每次也都配合城管的工作,都是等领导视察完毕或者活动结束以后再摆秤。城管对妈妈的配合非常满意,妈妈的秤摊就这样成功地保存了下来。妈妈每天出秤很辛苦,每天都要在外面待十个多小时,起早贪黑,风吹日晒,有时候还要淋雨。其实,每当阴天要下雨的时候,如果妈妈马上收摊,一般是不会淋雨或者不会淋多少雨的。但是,妈妈为了多赚几个钱,总是不肯轻易收摊,哪怕旁边一些一同出摊儿的小商贩因为担心下雨都已经收摊走了,妈妈还是坚守秤摊,她常常是他们当中坚持到最后的。看到天阴多云,妈妈总觉得未必会真下雨,所以不肯收摊;看到掉雨点了,妈妈又觉得雨点很小,不影响什么,兴许过一会儿就停了,所以还是不肯收摊;另外,她也不大相信天气预报,她发现天气预报经常不准,所以,她一般也不会因为天气预报而提前收摊。有时候天气会真的如妈妈所愿,天空由阴转晴,不再下雨,然而也有时候事与愿违,天空突然变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突如其来的大雨让她猝不及防、措手不及,她这时候才开始急着收摊,结果她被大雨淋得很厉害。妈妈在大雨中收秤,雨打在她的头发上、脸上和身上,雨水顺着她的额头哗啦啦地向下流,雨水很快在她的脸上形成了线条,仿佛是地图上的河流,由于雨下得太大,她收秤的时候显得有些手忙脚乱。收好秤后,妈妈又在大雨中推着秤向前快跑,人体秤很沉,妈妈向前跑時非常吃力,跑了一段路后,妈妈出了很多汗,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浸湿了她的眼睛,她有点睁不开眼睛,勉强睁开双眼向前看时,前方的景物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但妈妈没有停下脚步,而是深一脚浅一脚推着秤继续向前奔跑,道路在大雨中显得格外的漫长、遥远,仿佛总也跑不到似的,妈妈跑了很长时间费了很大劲才把人体秤推回仓库。这时候,她浑身早已湿透,她的鞋也已经湿透了,鞋上有很多泥土,鞋里有很多雨水。在仓库里,她用毛巾简单擦了擦被淋湿的头发和脸,拧了几下被淋湿的衣袖,又倒了几下鞋里的雨水,然后就打着伞回家了。妈妈被大雨淋过多次,却始终不长记性,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不肯提前收摊,还是会被大雨淋到。有一次,她被大雨淋得特别厉害,回家以后,就感冒发烧了,浑身虚弱无力,但她还是坚持早起给王超做早饭,还是坚持出秤。由于连病带累,有一天早上,她的病情加重了,病得无法下床,王超就去给妈妈倒水拿药,由于没有手指,他用两只手掌夹着水壶的手柄费力地把水倒入水杯,倒完水后,他一只手拄着拐,另一只手掌托着水杯,一瘸一拐地去送水,他每迈出一步,水杯里的水都剧烈地摇晃起伏,他努力保持着平衡,每迈出一步后,都停顿一会儿,避免水洒到水杯外面。送完水以后,他又去拿药,他先从胶囊里取出了几粒药,然后,他一只手拄着拐,另一只手掌托着那几粒胶囊药,一瘸一拐地去送药。妈妈分别接过了他递过来的水杯和药片,然后服下了药。但是,妈妈无法安心躺在床上养病,因为她知道,如果她不下地给儿子做饭,儿子就得饿肚子。于是,稍微恢复了一点以后,她又强忍病痛从床上起来去给王超做饭。
妈妈下岗出秤后,他心里很难受,他知道妈妈非常辛苦,他特别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功,好让妈妈过得好一点。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他知道,毕业以后找工作都得靠自己了,妈妈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帮忙,而自己身体又有残疾,将来找工作可能会非常困难。他为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于是,他学习变得更加刻苦。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学习上了。大二以后,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其余的时间他几乎都在学习。刻苦的学习给他带来了优异的成绩,他多次取得了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多次拿到了奖学金,也获得了很多荣誉证书。后来,他参加了对于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的考试———司法考试。为了这个考试,他全身心地投入,熬夜复习几十个夜晚,最后几个晚上,几乎是通宵复习,体力和心理都几乎到达了极限。考试的时候,题量很大,他用两只手答题,答到后来,手磨破了,流出了血和脓水,但他没有停下,他担心答不完题影响分数,他简单用手绢擦干伤口以后,忍着疼痛,冒着感染的危险,继续答题,十分艰难地完成了考试。最后,他通过了这个竞争激烈的司法考试,获得了法律职业资格,全班只有他一个人通过这个考试。他很开心,他圆满地完成了他的学习生涯,似乎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
转眼间,他大学毕业已经好几个月了,但他的工作却迟迟没有着落。他的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工作,有进公检法的,有进政府机关的,有进银行的,有进律所的,有进私企的,等等。他想过参加公务员考试,但他觉得,即使自己通过了笔试、面试,也无法通过体检,考了也白考。于是,他放弃了公务员考试,而选择去参加招聘会,他常常去参加招聘会,每次到招聘会现场都是人山人海,他拄着拐行走在密集的人群中,他会在自己心仪的单位那里驻足停留,看看招聘条件,然后递上自己的简历,但人家看到他的样子以后,要么告诉他说,他们已经招聘到合适的人选了,不再需要人了;要么先接过他的简历,等他走后,再把他的简历丢进垃圾桶里。他一直没能在招聘会中找到工作。但他没有就这样放弃。考虑到自己是学法学专业的,他希望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他觉得律师事务所是比较适合的单位,他可以在那做实习律师,发挥自己所学的专长。而他所在的城市里有好几家律师所,他预备每个律所都走一遍,大胆地向律所的主任毛遂自荐,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哪个律所肯要他,他就留在哪个律所。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了这个想法以后,第二天他就拄着拐向这个城市里的律所一家一家地走去了。他并不是一天就走完了市里的律所,他走了三天,用三天走遍了这个城市里所有的律所,然而没有一家律所肯要他。每个律所拒绝他的方式都有所不同。他记得,有一家律所,当他向主任介绍自己的情况并说明来意后,主任对他说,很抱歉,他们所不需要实习律师,让他到别的律师所问问。然而,当他第二天路过这家律所的时候,发现律所的门口写着一个招聘启示,上面写着招聘实习律师。他看到这则启示后,苦笑了一下,他当时就知道主任是在委婉地拒绝他,这则启示印证了他的猜测。另一家律所的主任让他先回去先等电话,说如果需要的话会给他打电话,之后,就一连几天再没有消息了。还有一家律师所的主任则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他认为他的身体状况做不了律师,不会录用他。总之,虽然他走遍了这个城市所有的律所,却没有一个律所肯要他。当他被最后一个律所拒绝的时候,他感觉十分失望,他觉得他并不仅仅是被律所拒绝,而是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他开始陷入绝望。这几天,他哪都不去,整天坐在家里,看着家里的墙壁发呆,情绪十分低落。他想起自己小时候还没上学的那段时间,那时候他也是整天待在家里,也是常常一个人面对家里的墙壁发呆。这一切仿佛那么熟悉,他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十几年过去了,家里依然是老样子,家里没有增加一件新家具,没有增加一件新电器,没有进行过一次装修,仅有的几件旧家具也因为时间久远而变得褪色发黄、甚至已经破败不堪,整个家里一副落魄萧条、家徒四壁的景象,仿佛遭洗劫过似的。他此刻的心情就像家里那悲凉的景象,他的心里空空的,仿佛被人挖走了似的。有时候,他望着墙上那些已经泛黄的荣誉证书出神。他记得,十几年前,家里的墙壁还都是空白的;他上学以后,空白的墙壁开始陆续贴上了他获得的荣誉证书;到后来,各种荣誉证书几乎贴满了整面墙壁。以往看到这些荣誉证书,他感到骄傲,可现在再看到它们,他却觉得心酸。那些已经泛黄的证书似乎记录了他往日曾有的辉煌,但却丝毫无助于改变他现在面临的困境。他在想,他一路走来,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历经坎坷和磨难,但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始终都在努力,取得了很多成绩,可到头来,自己还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还是只能待在家里,靠妈妈养活。难道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难道自己的命运从一出生时就已经注定了?无论自己再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难道自己生来就是无用之人?他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也没有人给他答案。
妈妈看到了他最近情绪的变化。她心疼自己的儿子,知道自己的儿子因为找工作的事情受了打击。有一天早上,母子俩吃早饭的时候,妈妈对儿子说:“儿子,能帮妈妈一起出秤吗?妈妈有时候一个人忙不过来。”她表面上是让儿子帮忙出秤,实际上,她是想让儿子多出去走走,不想让他整天闷在家里。他明白妈妈的意思,不想让妈妈操心,就点了点头,对妈妈说:“好的。”于是,早上,他就和妈妈一起出门,准备一起出秤了。途中,他们路过一个狭长的街道,与两个特殊的人擦肩而过,其中一个整天坐在石凳上呵呵傻笑,嘴里还流着口水,另一个则叼着个烟头面无表情地在这个街道上走来走去,走到尽头后再往回走,一直这样循环往复,他们是小区里的两个精神病人,他们在此生活多年,大家也早已对他们习以为常,他以前也常走这条街道,也常常碰到这两个人,以往看到他们的时候,心里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但是,这一次,当他碰到他们的时候,内心却似乎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他突然放慢了脚步,并陷入了沉思。他觉得,他也是一个特殊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说,他觉得自己和他们也是一类人,他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从来没有上过学,没有进入过社会,甚至都没有离开过这条街道。他突然在想,这是不是就是特殊人群注定的命運?特殊人群是不是只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自己曾经不认命,曾经试图改变命运,并为此付出过艰辛的努力,可结果怎样呢?结果还是失败了,并弄得伤痕累累,甚至像个笑话。自己是不是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自己是不是不该去上学?是不是不该那么努力?是不是应该和他们一样,服从命运的安排,而不要做无谓的反抗?正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传来妈妈的喊声,妈妈喊道:“你怎么不走了呢?”妈妈的呼叫打断了他的思绪,让他回过神来。这时候,妈妈又对他说:“赶快走吧,如果去晚了,位置可能就要被别人占了。”于是,他跟着妈妈继续向前走去。他们先去仓库取了人体秤,然后,再把人体秤推到以往出秤的地点,开始做生意。
一开始,人体秤的生意,都是妈妈在打理,他坐在旁边,一声不响,一副发呆的神情,似乎周围的一切与他无关。前方,有一棵大树的几片树叶被风吹落了。他的注意力被这几片树叶吸引过去。树叶在风中飘摇,却不知道下一秒将飘向何方,不知道最终飘落何处以及命运如何———也许是飘落到树下化作泥土,也许是飘落到马路上被行人踩在脚下,抑或是被行人拾起做成标本,还可能被清洁工扫到垃圾桶里成为垃圾。而且不论是哪种结局,都不是树叶自己所能决定的,树叶似乎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他看着这几片树叶,竟有些看得入迷了。正当他看树叶看得入迷的时候,一个刚刚测量完身高、体重的年轻客人递给他一个硬币,对他说:“给你钱。”这才让他回过神来,他接过了钱,然后又把钱递给妈妈。之后,他又开始慢慢出神了。不过,妈妈并没受到影响,她依然忙着人体秤的生意。他一直陪妈妈出秤到晚上收摊的时候,之后一连几天,妈妈也都拉着他一起出秤,并逐渐让他打理人体秤的生意,比如招呼客人,按人体秤的电钮,收钱、找零钱之类的事情。再后来,妈妈会以买菜、交水、电费等理由暂时离开秤摊,而把秤摊交给他一个人打理。这让他觉得,妈妈可能是想让他干这个活吧,自己将来恐怕要以此为生了。他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职业会是量秤。可现在,这似乎要变成一个现实。难道自己这么多年读书,在大学又学习了四年法学,真的只能荒废了吗?从目前的情况看,恐怕是这样。就这样,他开始了一段量秤的生涯。量秤久了,他遇到了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有一天,他的大学同学和同学的爸爸从他的秤摊面前路过,见他在量秤,同学看了他好几眼,走过去后又回头了看了一眼,流露出惊奇的神情,但没有和他说话,他也看到了大学同学,同样也没有说话。他听到了同学和同学爸爸之间的对话。同学的爸爸问同学:“你认识他?”同学说:“他是我大学同学。”爸爸说:“像他这种身体,考上大学也没用。”然后,父子俩越走越远,消失在人群中,但他们刚才的对话却一直在他耳边回响,挥散不去。他的内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很痛。另一天,在给一个客人量秤的时候,秤突然坏了,不能显示结果。当时妈妈不在,他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很快赶来,妈妈说秤要拿到修理部修理,让他先在原地等着。然后妈妈就推着秤离开了,他一个人坐在那里等着。过了一会儿,有个路人朝他扔了一块钱硬币。路人把他当成要饭的了,路人看到他那双没有手指的双手以及他身旁的一副拐杖,觉得他很可怜,就朝他扔了一块钱。他赶紧解释说:“我不是要饭的。”但是没用,路人扔完钱就离开了,并不听他的解释。路人走后,他把这枚硬币从地上捡了起来,放进了兜里,由于没有手指,他用两只手掌来捡这枚硬币,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吃力。这时候,一个收废品的大爷推车刚好从他身边路过,大爷看到了他从地上捡硬币的动作,大爷觉得这个要饭的小伙子太不容易了,不但身体残疾,连个装钱的盆都没有,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于是,大爷从他的车里找出了一个破旧的瓷盆,然后把瓷盆拿到了他的身边,放在了他身前的地上。大爷对他说:“小伙子,这个瓷盆送给你,留着装钱。”他赶紧向大爷解释说:“大爷,我不是要饭的,不要盆。”大爷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他提高了声音,又说了一次他不是要饭的。然后大爷还是说他听不见。最后大爷说:“你就别客气了。”然后,大爷推车离开了。现在,他的身前放着一个破旧的瓷盆,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要饭的了。为避免继续被人误解,他把瓷盆扔到了垃圾桶里。后来妈妈把秤推了回来,他才重新变回量秤的。
他量秤量了很长一段时间,以至于让他认为他今后可能要一直量下去了。可是,事情在他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却出现了转机。有一天傍晚,有个中年妇女在上公交车的时候,钱包从口袋里滑落出来,掉在车下。公交车很快开走了。当时路上冷冷清清,没有行人。他走过去,把钱包捡了起来。他打开钱包看了一下,里面有两千元钱,身份证以及几张银行卡,还有一部手机。他知道,失主发现钱包丢了以后,会打电话过来。所以,他收好钱包,等着失主来电话。当天晚上,失主果然打来了电话,失主是回家以后才发现钱包丢失的,她没有注意到钱包是在哪丢的。她是在电话里得知了她的钱包是怎么丢的。他告诉了她他出秤的时间和地点,让她有空就过来取。第二天早上,失主就过来了,她拿回了钱包。她第一眼看到王超,发现王超的身体竟然有那么严重的残疾,她感到很意外,接过钱包的时候,她对王超既有感动,又有震撼和同情。她要将钱包里的两千元钱送给王超作为酬谢。但王超坚决拒绝了。就在他们俩说话的时候,一个外国人恰好路过,外国人想要量秤,说了几句英语,王超就用英语和外国人对话。王超的英语很流利,也很标准。她站在一旁,感到很惊讶,又重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王超。等外国人测量完身高体重离开以后,她问王超:“你会说英语啊?”他回答:“是的。”她又问:“你读过书?”他说:“是的,读过大学。”她说:“你读过大学,怎么干这个呢?多可惜啊。”对这个问题,他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于是他欲言又止。她又问:“你是学什么专业的呢?”他说:“学法学的。”她接着问:“你没想过去做律师吗?”他说:“想过,但没有律师事务所要我。”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黯淡低落。她点了点头,说:“哦,我明白了。”然后,她又说:“你先别着急。正好,我丈夫就是律师。我让他和律所的主任说说情,让你去律所,你看怎么样?”听到这句话,他感到很意外,也很惊讶,同时又有点不敢相信,他回答说:“我倒是愿意,不过律所能同意吗?”她说:“应该差不多,我尽力联系。你等我的消息。”他说:“谢谢你了。”她没有回答他,而是冲他微笑地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她就和丈夫马明宇说起了此事,她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她的丈夫一开始并不愿意管这件事,他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不要多管闲事。”她对丈夫的这个态度感到不满,便和丈夫争论起来。她说:“这怎么能说是闲事呢。如果当初王超也不管‘闲事的话,我的钱包,还有钱包里的各种证件就不会找回来了。人家对我们有恩,我们得回报人家。”她丈夫聽了以后,不再说话,但还是没答应帮忙。她并没有就此放弃,她知道,这件事对她丈夫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她丈夫是一位有名的律师,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找他打官司,给律所创造了很多效益,如果丈夫肯跟主任说情的话,主任一定会给这个面子的。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开始对丈夫软磨硬泡反复劝说,几天后,虽然只是为了应付老婆,他还是帮了这个忙,和主任说了此事。他是在所里上班时去主任办公室说的这个事情,说了以后,主任当时就同意了,没费什么周折。然后,她给他打了电话,告诉了他这个消息,他是在秤摊上接到的这个电话,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有些不敢相信,反复确认了以后,他在电话里向她连连致谢。
得知自己能够进入律所,他心情好了很多,精神状态也恢复了不少。但真正进入律所后,好心情很快就被新的烦恼所取代。来到律所后,马明宇律师先带他去了主任办公室,见了主任以后,主任告诉他,现在办公室空间紧张,让他将就一下,他点了点头。然后,马律师带他去了所里安排给他的位置。来到自己的位置后,他傻眼了。那是律所的一个角落,并不是正常的办公区。安排给他的桌子及椅子也和别人的不一样,破旧不堪,明显是已经废弃不用的。只有他一个人被安排坐在那个位置。这个场景,他似曾相识,他记得,十几年前,他刚入学时,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段童年时不堪回首的经历,在十几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又让他重新经历了一回。他不愿坐在这个位置,但他无能力为,不得不接受这个安排,如同他当年刚入学时那样。看到这个位置,他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预感自己在律所未来的日子可能会十分艰难。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这个律所有十几个律师,他希望能有律师找自己做助理,让自己参与办理案件,并从中得到学习和锻炼。但是,由于他身体残疾,律所的律师都不愿意让他做助理,也都不给他安排活干,律所的其他人都忙忙碌碌的,只有他每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律所的其他人都无视他的存在,让他感觉自己在这里很多余。他劝自己要忍耐,毕竟自己刚进律所,困难也许是暂时的,说不定过几天就有律师找自己做助理了。然而,很多天过去了,他的情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律所里其他人仍旧每天忙忙碌碌,仍旧不理睬他,他仍旧每天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呆。在这个座位上坐久了,他感觉像是被隔离了一样。他想主动和律师沟通,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久而久之,他和律师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人们对他的情况开始习以为常,不以为意。他感到自己已经被人遗忘和丢弃。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他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变化,但内心时常感到惶恐不安,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他开始陷入绝望,整天闷闷不乐。回到家里,妈妈问他在律所的情况如何,他总说还好,装作没事的样子,之后便不肯再多说。但到了夜里,他却难以入眠,他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在想,难道自己要一直这样下去吗?该怎么办呢?怎么能改变自己的状况呢?想着想着,他想到了马明宇律师,毕竟当初是他帮忙把自己介绍到律所的,或许现在他还能再帮自己一次。况且,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找他试试了。第二天,他趁马律师不忙的时候,走到他身边,对他说:“有件事想请您帮忙。”马律师说:“什么事?你说吧。”他说:“我每天在律所都没什么事做。我想做您的律师助理,和您学习代理案件,可以吗?”马律师说:“哦,是这个事啊,你毕竟来的时间不长,先熟悉熟悉环境吧,以后有机会的。”这时候,马律师的电话响了,然后,马律师一边拿起电话,一边对他说:“先这样吧,你先回去吧。”然后,马律师开始接电话了,马律师不时地对着电话大声说话,没有理睬他的意思。于是,他就先回去了。他明白,马律师那句“你先熟悉熟悉环境,以后有机会的”可能只是一句托词,但是,马律师毕竟给了自己一线希望,并且,这几乎是他目前唯一的希望,所以,他还是要求自己尽量往好的方向去想,他仍旧将希望寄托在马律师身上,他觉得,说不定哪天,马律师就会把自己叫过去,然后让自己做他的律师助理。所以,他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这个律所的办公区是开放的,他和马律师的距离很近,从他的座位上就可以看见马律师,而且还可以听到马律师说话。现在,他每天都时不时看马律师几眼,他是希望马律师能够主动叫自己过去,他知道,如果马律师一旦叫自己过去,自己会非常乐意并且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的。可惜,这一切似乎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这些天,马律师从未注意过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内心活动,马律师大概已经忘记他说过的话了。看来,给马律师做律师助理的希望不大了,他感到有些失望,但却没有彻底死心。他心想,万一是自己过于着急了呢,万一过一段时间马律师又想起了自己呢,还是再等等看吧。他一直没有忘记马律师说过的那句话“你先熟悉熟悉环境,以后有机会的”,并仍旧因为这句话而苦苦等待。由于没有彻底死心,他仍旧每天时不时地看看马律师。他看到马律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忙着工作,比如接待当事人,解答当事人的提问,等等,马律师是所里最有名的律师,来律所找他的当事人总是络绎不绝,他对这位知名律师是如何解答当事人的提问的感到好奇,于是,他就继续往下看,看着看着,他被马律师的解答所吸引。他的解答思路清晰,专业性强,有时还带有幽默。看完了以后,他对马律师的办案能力和法学知识都感到佩服,心想,怪不得那么多人慕名而来找他打官司,马律师确实是有本领啊。以后,每当有当事人找马律师咨询案情的时候,他就在暗中悄悄地观察、聆听,听到精彩的内容,他还会用笔记录下来。不过,有时候,马律师的解答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过于专业,虽然能听出个大概意思,但是還是不能完全弄明白,王超觉得,对于普通当事人来说,知道个大概意思其实也就可以了,但自己既然想从事律师工作,仅仅知道个大概意思显然是不够的,普通当事人可以不求甚解,但专业人士就应该有个专业态度、专业精神。他想看看马律师写的诉状,因为诉状里一般会有更加详细的内容,会有助于让他弄明白不懂的问题。他想找马律师借诉状,但又担心他不同意,于是,他灵机一动,另想了个办法。由于他经常观察马律师,他知道,马律师写好诉状后,都是放在桌子上的一个档案袋里,很容易拿到,他想趁律所没人的时候,偷偷拿出来看看。有了这个想法后,第二天,他早上很早就来到律所,那时候律所里正好没有人在,只有一个门卫在律所,而且门卫给他开门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间看门就去了,不会影响到他。他就趁这个时候,来到马律师的位置,从档案袋里找出诉状,坐在那里看起来,看的时候,他会结合他之前的疑问、困惑去看,并努力从诉状中寻找答案。当心中的疑问、困惑被弄明白后,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等看得差不多了,他再把诉状放回档案袋里,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像往常那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之后,律所里的人开始陆陆续续地到来,他们并没有注意到他早上的那些举动,马明宇律师也没有注意到,一切似乎都没发生过似的。此后,他就经常做这样的事情,白天经常偷偷地观察、聆听马律师与当事人的对话,尤其是马律师如何解答当事人的提问;早上经常很早就到,去看马律师写的诉状。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他就这样一天天以不被人注意和察觉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学习。渐渐地,通过日积月累,几个月以后,虽然马律师从未让他参与过他办理的案件,也从未向他主动传授过办案知识,但因为耳濡目染,他还是从马律师身上学到不少办案知识。现在,每天偷偷观察马律师办案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甚至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他不知道这样做会为自己带来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会怎样。但是,他觉得,做点什么总比干待着要好,如果什么都不做,简直不知道这一天该怎样度过,至于以后的事情,就以后再说吧,于是,他继续着这样的行动。律所把他视作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没有注意或阻拦过他的行动。这样一来,他和律所之间倒也相安无事。但几个月后,一件事情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平衡。最近几天,马律师突然不到律所了,突然看不到马律师,他有些不习惯,但他觉得马律师只是临时有事,应该很快他就会回来的。可后来,他听到别人议论说,马律师已经离开律所,要另立门户,另开一家律所。不久之后,他被主任叫了过去,在主任的办公室里,主任一开始对他很客气很热情,笑着对他说:“请坐,请坐。”他说:“不用了,谢谢。”主任又说:“你和马明宇律师是亲戚吧。”他说:“不是。”主任说:“小伙子,说话要诚实嘛。当初可是他把你介绍到律所的,他介绍的时候,可说你是他亲戚家的孩子。”他说:“真不是。”主任说:“算了。不管你是不是他亲戚,反正你们肯定是有关系,是吧。要不然他也不会介绍你过来。”他没有做声。主任继续说:“这次就对了嘛。既然有关系,就不要否认嘛。”他又没有做声。接着,主任又说:“马律师已经离开律所,他要另开一家律所,这事你知道吧。”他点点头,说:“嗯,知道。”主任说:“有件事,我想请你帮忙,行吗?”他说:“您请说,主任。”主任说:“既然你和马律师有关系,你能不能和他说说,让他回来。你告诉他,如果他对收入不满意的话,我们可以给他加薪,如果他想当老板的话,我们还可以让他变成律所的合伙人,只要他肯回来,什么都好商量。另外,如果你能把他说服回来的话,我会重重地感谢你。你看怎么样?”他心想,自己和他有什么关系呢?当初自己请求当他的律师助理,都没得到同意,自己想借他的诉状看看,都担心他不同意,不敢向他借,只好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偷看,自己在他面前简直是无足轻重,又怎么有能力做到这件事呢。于是,他说:“对不起,主任,如果我能帮忙的话,我会愿意帮忙,但这件事,我真的是无能为力。”主任听后,脸马上拉了下来,他说“:既然你不愿意帮忙,那我也不为难你了。不过,当初我是看在他的情面上,才留你在律所的。现在,他已经离开律所了,我就不留你在所里了。你可以走了。”他低着头,无奈地离开了律所。
他的生活又一次失去了方向。离开律所后,他猛然回想,自己在律所竟然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里,虽然过得艰难,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的,他在律所学到了不少办案知识,几乎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办案的程度。可偏偏这时候,他却被律所赶走了,不过,他又想,即使律所不赶走自己,又能怎么样呢?自己在律所一年多了,都没有办案的机会,待在这样的律所,自己会有前途吗?这样的律所还是不要留恋了,自己还是向前看吧,可前面的路在哪里呢?前面的道路似乎被浓雾锁住,看不清方向,而他就迷失在这重重浓雾当中。该怎么办呢?他不想就这么放弃,思前想后,他决定自己开一家律所,他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刚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他自己都吓了一跳。因为他知道,这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个很大的挑战,他毕竟缺乏经验,而且,他家里经济条件未必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而且如果一旦失败,对自己也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他已经被逼到了这个地步,别无选择,只能背水一战了。在家吃饭的时候,他和妈妈说了他的想法。饭后,妈妈找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但还是不够,后来,妈妈去了典当行,把她的金戒指和金项链当掉了,才勉强凑够了费用。他在市内一个繁华地段租了间房,作为律所的工作场所。然后,他又去购买了一些办公用品,由于缺少资金,他和妈妈去了旧货市场,他们来到了一个摊位,他告诉摊主,他要买一套便宜的桌子和椅子,越便宜越好,摊主指了指边上那套破旧的桌椅,巧合的是,那正是他原来在律所时坐过的桌子和椅子。很显然,他离开律所后,律所就把这套破旧的桌椅卖掉了。看着这套旧桌椅,他在想,自己和它们还真是有缘,既然这样,不如顺从天意,买下它们。于是,这套桌椅后来又跟随他来到了他的律所。除了桌椅,他还购买了旧沙发以及旧地毯等物件。添置好办公用品等物品以后,很快,以他名字命名的律所开张了。刚开始,来的人很多,但真正找他打官司的人却没有。很多当事人看到他的样子后,以为他也是来找律师打官司的,他们以为他遇到了交通事故或者是工伤。他们一开始还向他打听律师在哪,当他们得知他是律师后,他们就都委婉地离开了律所。还有的当事人来了以后,看到办公室里破旧的桌椅、沙发等陈设,觉得这里的律师肯定没有什么水平和能力,否则不可能连个像样的陈设都买不起,他们也都选择了离开。后来,来到律所的人变得越来越少,律所里空空荡荡,只有他一个人。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高额的房租等各种费用开始让他备感压力。他甚至开始后悔开律所了,律所开张后,他非但没有任何收入,反而又让家里增添不少负担。但是,事已至此,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了。然而,接下来的时间,他依旧接不到案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直到一次意外事件的出现才让他接到了一个案子。有一天,楼里突然停电了,办公室一片黑暗。有个当事人这时候来到了律所,当事人对他说:“这怎么这么黑啊?”他说:“楼里停电了。”当事人说:“我想找律师咨询点事。”他说:“我就是。”当事人没有看清他的样子,便没有离开。然后,他问当事人:“你想咨询什么事呢?”当事人说:“是这么回事。村里有个叫张强的人要翻修自家的房子,张强找到我,让我给他的房屋屋顶更换瓦片,张强每天给我一百元的劳务费,有一天,我站在屋顶接瓦片时,不慎摔伤,后送往医院接受治疗,被评为九级伤残。当我找张强要求赔偿的时候,张强说他已经找了律师,律师说,张强和我之间是承揽关系,根据法律规定,承揽人在承揽活动中自己不慎受伤,责任由承揽人自己承担。因此,张强不必承担责任。我心里一下子觉得没希望了。我不懂法律,寻思找律师问问,正好我今天没事在大街上溜达,走着走着,看到了您的律师事务所,就走了进来。您说,那个律师说得对吗?”他摇了摇头,回答说:“那个律师说得不对。你和张强之间形成的是雇佣关系,而非承揽关系。更换瓦片属于提供一般性的劳务,同时张强给你支付报酬是按天计算,这些都符合雇佣关系的特征。你在雇佣活动中不慎摔伤,根据法律规定,雇主是应当承担责任的。”当事人又问:“这么说,如果我到法院起诉,是可以获得赔偿了?”他回答:“是的,可以。”当事人很满意他的回答,决定让他代理这个案子。这时候,律所突然来电了。当事人看到了这位眼前的律师,然后愣了一下,但也没好意思拒绝他。就这样,他接到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个案子。他为这个案子准备得很认真,很充分,不论是证据的收集、法律依据的援引,还是法律文书的撰写以及法庭上的辩论,等等,他都做得很到位,很精彩,最终,他的代理意见被法官采纳,他打赢了官司,当事人因此获得了六万多元的赔偿。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他和当事人都很高兴,都很激动,但他比当事人还要高兴,还要激动,仿佛他是当事人,当事人是律师似的。他难以控制心中的激动,他借口去了厕所,在厕所里一个人偷偷地哭了,哭了好一阵才渐渐平静下来。
这次代理案件的成功带给他很大的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具备做律师的能力,他也更加坚定了要把律所继续经营下去的信念。虽然有了信心,但是,由于没有名气,仍旧没人找他打官司。他的律所仍旧冷冷清清。他觉得,自己先不要急着赚钱,要想办法多接案子才行。怎么才能接到案子呢?他想先免费给人代理案件。他写了一个免费代理案件的告示,然后把告示贴在了律所门口。告示贴出以后,到律所的人开始络绎不绝,很多人上门找他代理案件,他们不再介意他的残疾,也不再介意律所的简陋。于是,他开始忙碌起来。他代理了很多案件,其中不乏一些困难棘手的案件,导致案件困难棘手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证据的缺乏,而关键性证据能否获得则直接导致案件的成败。遇到这种情况,他总是想方设法努力取证,多次成功地获取了关键性证据,最终使案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记得自己代理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位老父亲借给儿子十万元买新房,由于是父子关系,就没有要求儿子打借条。儿子答应等老房子动迁款下来就还钱。可动迁款下来后,儿子并没有还钱的意思,老父亲受不了了,开始找儿子要钱。可儿子这时候却對借钱的事情矢口否认,干脆不承认有这回事,后来老父亲又多次找儿子要钱,都被儿子拒绝,后来,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还动了手,老父亲不但没要回钱,还挨了打。然后,父亲报警了。警察了解事情原委以后建议老人通过诉讼途径,来要回钱。后来,这位老人找了好几个律师,但因为缺少证据,没有律师愿意代理他的案子,然后,老人又来到了王超的律所,和王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王超听了以后,也觉得难度很大,由于没有借条,缺少有效的证据,即使起诉到法院,也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他没有马上决定是否要接下这个案子,而是想先弄清一个问题,除了借条之外,是否有其他能够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证据。他问老人:“当时借钱的时候,是否还有其他人在场,是否有人证?”老人说:“没有。”他又问老人:“您借钱或要钱的过程中是否进行过录音?”老人说:“一开始借钱的时候没有进行录音,到后来要钱的时候倒是录过音,但那时候儿子已经根本不承认借钱的事情了,这样的录音也没用啊。”他点了点头,觉得单凭一个这样的录音确实无法证明父子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他沉思了片刻,然后对老人说:“请您再回忆一下当时借钱的具体细节。”老人说:“当时我拿着存折和儿子一起去的银行,从银行取出钱后,我儿子就直接拿着钱离开了。”他又问:“当时你们取钱的时候,有没有其他认识的人在场,能证明是你儿子拿走了那笔钱?”老人说:“当时就我和我儿子两个人去取的钱,没有其他人。”他又问:“你们那次取钱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老人说:“一年多以前。”他想,那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如果是最近几天的事情,可以调取银行的监控来还原当天的经过。可事情过去这么久了,银行的监控肯定早就没有了。换句话说,现在根本没有真正有效的证据。这时候,他陷入了沉默,沉默了一会儿以后,他对老人说:“大爷,对不起。我做律师时间不长,能力有限,您的案子,我无能为力。您还是另请高明吧。”老人说:“别啊,我已经被好几个律师拒绝了。您就帮帮我吧。”他对老人说:“我跟您说实话,您的案子,胜诉的希望不大。”老人说:“就算败诉,我也要打这个官司。儿子太不孝顺了,我一定要告他,就算拿不回钱,我也要争这口气。”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说:“既然这样,那好吧,我就接了你的案子。”老人连续说了好几声“谢谢”。然后,他按照程序,拿出了一份《诉讼风险告知书》,念了一遍上面的内容,其中第七条是关于不能充分提供证据将有败诉风险的提示,他知道此案难度很大,他希望老人能充分了解此案的风险,于是,对于第七条,他加大了声音,放慢了语速,重点念了这条的内容。念的时候,他还看了一下老人的反应,但老人并没有提出异议,于是,他就继续往下念。全部念完以后,他对老人说:“如果您没有什么异议的话,就在《诉讼风险告知书》上签个字吧。”老人说:“异议我倒是没有,但我不识字,不会签字。要不你替我签一下吧。”他说:“那不行,这个必须得是本人签字的。”然后,他又对老人说:“这样吧,您把身份证给我,我把您的名字先写在一张纸上,写得大一些,然后你照着写就行。如何?”老人点了点头,但一副很不情愿,很为难的样子,似乎写字对他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但老人还是拿起了笔,老人照着写的时候,手不停地发抖,字迹歪歪扭扭,看起来很吃力的样子。老人一边签字,一边自言自语地感叹说:“以前我儿子在我身边的时候,每次需要签字,都是我儿子替我签的。可惜自己没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他从老人的感叹中发现了一个之前被忽略的重要问题。他说:“等会,大爷,您说,以前您儿子在您身边的时候,都是您儿子替您签字?”老人说:“是啊,怎么了?”他问:“那你们那次去银行取钱,是谁签的字呢?”老人说:“那还用问吗?我儿子呗。”听到这里,他一下子来了精神,本案的关键性证据也许就在这里。儿子取款时的签字正是本案的关键性证据。他又问:“那您还记得您儿子当时是签的您的名字,还是签的他自己的名字?”老人说:“这个我不知道,我也没问过儿子。”他知道,现在应该尽快去银行了,再问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只要到银行调取到当时的《客户取款凭条》,一切就都明白了。于是,他很快来到了银行,银行通过查找,果然找到了当时的《客户取款凭条》,而《客户取款凭条》“取款人”一栏正是儿子的亲笔签名,而且签的是儿子的名字。当看到签字的那一刻,他感到案件有希望了。然后,他突然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曾经,他为这个案子缺少有效的证据而苦恼,甚至一度想过放弃。没想到,这个关键性的证据却在他已经不抱希望的时候突然戏剧性地出现了。真是令他十分意外和惊喜。他知道,这个证据的出现,将成为此案的转折点,案件的结果也将因此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马虎大意,他开始认真细致地准备诉讼文书和各种证据材料,在庭审中,他向法庭出示了多份间接证据,包括当事人陈述、老人的存折、老人向儿子索要欠款的录音、派出所接警记录等等,在这些证据中,最主要的一份就是他到银行调取的《客户取款凭条》签字。最终,法院采纳了他的代理意见,他打赢了官司,为老人要回了十万元借款。老人十分感激他,激动地握着他的手,对他跪地不起,还送了一面锦旗给他,后来,他把这面锦旗挂在了律所的墙壁上。
那段时间,他接了很多案子,为很多人打赢了官司,甚至,一些被认为毫无希望的案子经他代理后却奇迹般地转败为胜。人们对他非常佩服,对他代理过的案子,更是口碑相传,他律所的墙壁上陆陆续续地挂上了很多当事人送来的锦旗,就像他家里的墙壁上挂满了他上学时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他现在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律师了,已经不再为接不到案子而发愁了。这时候,他取消了免费代理案件,他摘下了律所门口那个免费代理案件的告示。律所改成收费代理后,他仍然能接到不少案子。他也开始有了一些收入。有了一些收入之后,他想到了妈妈,当初妈妈为了支持自己开律所,不但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到典当行当掉了她的戒指和项链。如果没有妈妈的支持,自己也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他知道,这戒指和项链是妈妈的心愛之物,妈妈平时舍不得戴,但是,每当参加重要的场合,妈妈就会戴上它们。他记得,妈妈把戒指和项链当掉几个月后,有一天妈妈要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她还像往常那样去柜子里寻找戒指和项链,当她发现戒指和项链已经不在时,她才想起她已经当掉了它们,然后,她的眼里流露出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失望神情。他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他没有说话,但心里感到愧疚。他当时就在想,如果自己将来成功了,一定要报答妈妈。现在,他觉得是时候该为妈妈做点什么了。于是,他去了那家典当行,准备赎回妈妈的戒指和项链。在典当行里,他向典当行的人说明了他的来意,但典当行的人查询了相关资料后,对他说:“现在已经过了赎回期了,如果赎回的话,要交纳高额的违约金,你是否还要赎回?”他说:“要的。”他花了几倍的价钱赎回了妈妈的戒指和项链。赎回以后,他没有马上把戒指和项链交给妈妈,他想给妈妈一个惊喜,他悄悄地把戒指和项链放回了柜子里它们原来的位置,然后,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生活。直到有一天,妈妈又有一个同学聚会要参加,这次,她没有再去柜子里寻找戒指和项链,她知道它们已经不在了,她换了件衣服,准备一会儿就出发。这时候,他对妈妈说:“妈妈,为什么不戴上你的戒指和项链呢?”妈妈说:“你忘了吗?我已经当掉它们了。”他说:“我没忘,但你为什么不再找找看呢?也许它们就在柜子里呢。”妈妈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她说:“这怎么可能呢?”他说:“让你找,你就找找看嘛。”然后,妈妈心中带着疑问去翻了柜子,她果然找到了戒指和项链。那一刻,她很感动,她知道,一定是儿子悄悄地把它们赎了回来。她对儿子说:“真是难为你了。”说完这句话以后,妈妈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然后,妈妈戴上了戒指和项链,对着镜子照了半天,看了又看,她没想到她还能再次戴上它们。看完以后,妈妈离家出发了。妈妈离开家的一刻,他和妈妈挥手道别,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他也流下了眼泪。
后来,他的律所生意越来越好,他的收入也不断增多。于是,他对律所进行了装修,地毯换成了地板,沙发换成了皮沙发,旧桌椅也换成了新的,还购买了电脑和打印机,等等。装修好以后,律所焕然一新,显得很有档次,这反而进一步促进了律所的生意。一年后,他又买了车,雇了一位司机,他与司机相处得很好,司机除了为他开车以外,还会照顾他身体的残疾,每次他代理案子的时候,都是这位司机陪同。再后来,不但很多本地人找他打官司,连一些外地人也慕名而来,请他代理案件。于是,他多次乘坐火车、飞机到外地打官司。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把他的才智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一些律师也不断加入他的律所。他的律所面积不断扩大,由一间房发展到两间房,最后到整个一层楼。几年后,他已经成为拥有十几位律师的律师事务所主任了。有钱了以后,他为妈妈买了新房子,请了保姆。妈妈高兴地住进了新房子,但却谢绝了保姆,并且仍然要坚持出秤,她说她已经习惯了。后来,他的经历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故事,媒体报道以后,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电视台和电台邀请他做嘉宾为公众解答法律咨询,他愉快地应邀多次到电视台和电台给观众和听众做了免费法律咨询。社会上还出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用于资助身体有严重疾病、有残疾的学生。一些大学纷纷请他到学校做报告。各种荣誉纷至沓来。他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个残缺弱小的生命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他比以往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过,成名以后,他并没有忘乎所以,他每天仍旧按部就班地生活,他那瘦小残缺的身影常常出现在该市的各个法庭当中,那里像是他的舞台,他那充满智慧的思辨和富有说服力的辩论就绽放在那里。他对那里感到熟悉、亲切,正如他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现在,每当他来到法庭,就像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