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花缘》女性观分析

2014-06-10王海萍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李汝珍镜花缘命运

王海萍

(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镜花缘》女性观分析

王海萍

(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是一部对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进行关注与探讨的优秀小说,作者以其犀利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百多位形象命运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这些女性生存命运和实际活动的描写来表达他对当时女性地位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女性观。本文主要从女性人格上的独立、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对女性才能的颂扬等方面来探讨和分析《镜花缘》小说中的女性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进行了评价。

《镜花缘》;女性观:人格独立;女性教育;评价

一、《镜花缘》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

(一)女性在人格上的独立和解放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向来被看作是无独立人格的男性附属品,她们的命运常常被掌握在丈夫的手中。小说《镜花缘》中描写的女性不再是被禁锢在闺阁之中,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并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去实现存在的价值。如小说中讲述的当薛蘅香和姚芷馨流落到巫咸国时,她们看到当地的桑树长得茂盛,就因地制宜通过养蚕纺织来谋生,并无偿地向他人传授养蚕与纺织技术,从而使当地的妇女慢慢地都学会了织布与养蚕,家家都生活的富足安康。这里的女性不再是闺阁之女,而是走入到了社会中去,她们在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不是胆怯退缩,而是凭借自身的胆识与智慧来发展自己,并通过自食其力来重塑当时社会女性的独立人格和存在的价值。

(二)对女性教育的重视

在等级制度和宗法制度紧密结合的封建社会,人们遵循和崇尚的是“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男尊女卑”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女性观已经深深地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当时的女性教育并没有被列入学制系统,而只是通过家庭训导的方式来进行,且其受教育的内容也是《女诫》和《列女传》等一些讲述三从四德操行的书籍。而小说《镜花缘》则为读者勾勒出了黑齿国来作为女性教育宣传的理想国度。在这个有理想国度里,每隔十几年,“国母”就会通过开展观风盛典来选拔有才德的女子,并且对她们进行赏赐。而且当地的风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社会中不论贫富都是以才学高者为贵,而以不读书者为贱。

从接受教育的目的来看,作者不仅肯定了女子本身的聪明才智,还认为女性在接受教育之后也可以像男子一样去治理朝政,担当保家卫国的重任,这就在根本上否认了女子历来的从属地位。如在小说第六十八回中,讲述了阴若花作女儿国的太子,枝兰音、芦紫萱、黎红薇则做了护卫大臣。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女子接受教育进行赞美,并表明了作者希望女子通过接受教育来参与国家政权治理的进步主张。

(三)对女性才能技艺的颂扬

封建社会的女性受着“无才便是德”的深刻影响,这也是长期以来社会对女子接受教育的限制和约束。李汝珍在小说中不仅大肆倡导女性的教育问题,还对她们的聪明才智进行了极大的赞善与颂扬。如在小说中作者多次描写才女们的聚会活动,并通过她们的言行举止来充分展示她们的智慧与才华。如小说中描写的女子在聚会时大都是围绕《史记》《中庸》《大学》《论语》等经典论著来行酒令的,以充分展示出女子们知识渊博的一面。

同样,小说中还描述了女子对琴棋书画以及医学算术等文艺和科学知识的精通。如卞素云、孟瑶芝、井尧春、田舜英等女子对琴道的精通,谢文锦、印巧文、林书香等人擅长书法,白丽娟、祝题花、阳墨香等对绘画的擅长,同时还有米兰芬对数学的精通,并且对“听雷计程”、“圆周率”“差分法”以及“盈朋法”等知识的运用都很熟练。此外,小说还塑造了许多善于骑射的刚毅女子,如骆红蕖通过对射箭和各种武艺的日夜操练,最终杀死猛虎为母报仇,并且也造福了周围的百姓。而易紫菱、燕紫琼、颜紫绡、魏紫樱等女子也都有着极高的武艺。小说中除了赞扬女子的各种才能外,还颂扬了她们正直善良、风趣幽默等的良好品性,从而彰显了作者独特的女性观。

二、关于小说中女性观的评价

小说《镜花缘》通过对女子不同命运的描述来赞扬了她们独立的人格精神和聪慧的才华,在作品中,作者主要探讨了对女子接受教育的重视,并对女子缠足的社会习俗和男女不平等地位进行了严肃的嘲讽和批判。但同时,小说中所宣扬的女性观也有着一些矛盾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李汝珍思想上的时代局限性。

如虽然作者反对缠足等社会习俗对女子身体的残害,并在女儿国和君子国中通过血淋淋的情节向读者展示了缠足对女子们造成的煎熬和痛苦,但当她们逃出女儿国时却仍要忍受缠足的折磨,如阴若花再次缠足后走路的不便。同时,黑齿国虽然开设了女科,女子也可以像男子一样来参与政治,但她们在考试过后,却只是被赐予“淑女”“秀女”和“才女”等匾额,充任的也只是一些“内廷供奉”的职位,在热闹之后,她们仍要回到家中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如林书香、由秀英、阳墨香等人最后的结局或者殉情自杀,或者随夫战死,她们仍然没有完全跳出当时封建社会女子被限定的桎梏。

小说《镜花缘》彰显的是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和女性问题的独特思考,也是其能够享誉后世的重要原因。作者李汝珍通过对女性生存命运的思考来表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作者笔下女子的命运仍摆脱不了封建社会的牢笼和桎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小说女性观中的局限性。

[1]刘阳.《镜花缘》女性观及其文化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1(4).

I206

A

1005-5312(2014)08-0020-01

猜你喜欢

李汝珍镜花缘命运
镜花缘(视频)
命运的更迭
《镜花缘》,果真一番镜花水月?
镜花缘(13)
命运秀
镜花缘(2)
镜花缘(1)
镜花缘(8)
镜花缘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