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陵山禅堂寺《禅堂宗谱》探微

2014-06-10戚现青

档案与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宗派新沂宗谱

蔡 丽 戚现青 周 兵

(新沂市档案局,江苏新沂,221400)

新沂市档案馆馆藏明代马陵山禅堂寺《禅堂宗谱》是一件珍贵的谱籍档案文献。该宗谱以小楷书写而成,纸张为宣纸,版式为四眼包背装,包背基础上加竖线。《禅堂宗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佛教南禅在新沂马陵山的传播史,记载了马陵山禅堂寺真全大用和尚法传的历史渊源。全书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记述了真全大用和尚来马陵山(原司吾山)的经过及当时修建庙宇、招收法徒的情况;第二部分是真全大用的世系情况,即世系索引与真全大用二世十元祖的世系表。全书共49 页,10000 字左右。新沂市档案馆馆藏《禅堂宗谱》于2012年6月入选“徐州珍贵档案文献名录”。

《禅堂宗谱》修谱情况

据《禅堂宗谱》记载:“按法传尺寸住此山,亦不得尺寸典人。如有犯此同宗,共为罪之。以为灭祖之论,上祖意在传山而谱之。自康熙三十四年,不染祖寻宗序派,检查谱绪,至今百有余年。代远宗稀,谱残失绪。佩于嘉庆元年,邀族长普信省三祖禅堂,拜祖阅谱,见谱祖下多无子孙,宗派寥寥,此皆未续谱之故也。省公随即命佩查书续谱,前后不致,宗派紊淆。及至本宗问祖师名讳,多云知师上下,不记祖曾名号。又有二僧不识字理,更不记祖曾名号。不将无终考稽字。佩于是访问追寻祖曾,绪入子孙。”

这段话揭示了续谱的缘由以及续谱之人的身份和续谱的方式。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该《禅堂宗谱》由住持不染祖修谱,距今百有余年。之后,由于年代久远,法传子孙越来越少,宗谱残缺不全,顺序紊乱。嘉庆元年(1796年),住持佩邀请宗长普信检查三代以来的禅堂寺的谱修工作。普信宗长祭拜宗祖后,检阅宗谱,发现谱里的法传子孙稀少,宗派几乎不存,这都是导致没有续谱的缘由。禅堂寺宗长普信立即命令佩祖续谱,佩祖问众僧祖师名讳是什么,众僧都说只知道祖师的上下次序,不知其名号。其中有两个僧徒不识字,更不知师祖名号,实在无从考证。于是佩四处调查、访问曾经在禅堂寺的僧人,将未入谱的法传子孙续入谱内。可见,佩是嘉庆元年之后续谱之人。据《禅堂宗谱》所载:“禀退佩,又住持三载,今老迈聋聩,交法子兆行接住持,归故里续谱。”可知,继佩之后续谱的是兆行住持。

据《禅堂宗谱》所载:“五台山华严洞为上八世祖,传至东西禅堂,以至三官庙。及佩为下八世广,众派画一,昭穆朗然。又续四十八代开列于后。”可见该谱共修禅堂寺五十六代法传子孙。

明代马陵山《禅堂宗谱》分传和谱两部分,其中在传中收录了《彼时住山当家如寿松纪副当家性泰化广存珠海严法圆共立碑记》,“住山当家”指当时禅堂寺的住持,可见立该碑记的是当时的住持如寿、如松、如纪和副住持性泰、性化、性广、性存、性珠和海严、海法、海圆。由于长期以来僧人已经统一以“释”为姓,那么区别僧人谱系的标志姓氏就被宗派法派名称取代,同时各宗派法派的派辈诗也显得尤为重要。派辈诗的使用,是佛教宗派谱系的重要特点。明代最先出现的各种派辈诗,主要用于剃度时起名。僧人出家最先跟随一位剃度师,削发为僧,学习基本佛教教义礼仪。在明代,僧人受具足戒,或被名僧大德印可后接受法卷(被传法)时,若为了长期追随受戒师或传法师,就会按照受戒师、传法师所在法派的派辈诗更改自己名字中表示辈分的第一个字。到清代中叶,按照受戒师的派辈改名的作法逐渐消失,僧人剃度时按照剃度师的派辈诗起名,授法时按照传法师的派辈起新名。派辈诗也逐渐形成分工,有专门用于剃度的派辈诗(所谓“剃派”),有专门用于传法的派辈诗(所谓“法派”)。僧人称谓变化极其复杂,需另文转述;现就大体来讲,僧人传法时的名称与佛教宗派有直接的关系。

古刹禅堂历代沿革

据新沂历史文化学者索增仓于1992年12月《新沂文史资料》第六辑的《马陵山名胜古迹史话》中《禅堂》一文所载:“五华顶向西一里许,在冈峦起伏的西山山脉上,有一座三面青峰环抱,一面濒临绿水的古堂,这就是禅堂。禅堂是佛教徒唱经修行庙宇,与禅堂水库相邻。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距今有500 多年历史,目前有前殿、中殿、后大殿及东西厢房等23间殿房,是我市仅存下的一所古庙宇建筑。各殿皆硬山式屋顶。后殿面宽12.3 米,进深9.56 米,脊高7.70 米,檐高4.2 米。后殿原有的东西三间配殿仍在。现存三进,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已列为新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寺内残碑载:“明万历四十七年间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扩建。”禅堂寺常年有僧侣几十人。建筑占地十余亩,一组院落。院内有殿堂七楹,在院内中轴线上有大殿三楹,每楹三间,左右侧在两殿中间,各有配殿一楹,每楹三间。正大门在前殿东侧。整个建筑砖木结构,布局严谨,颇为壮观。禅堂寺东南角十余步处,有一座九层砖塔,俗称“趁山塔”,高七、八丈,方圆丈余。清康熙时极盛,有几百名僧人分支到外地庙堂,故享有“南京到北京,禅堂半数僧”之美称。”

今禅堂寺重建于上世纪90年代,扩建于2005年,周边青山环抱、绿水萦绕,是一座僧尼同修且闻名八方的著名佛寺。其缥缈恬淡的天籁之音,常吸引着香港、澳门、台湾的僧尼慕名前来观光旅游。

据《禅堂宗谱》记载:“佛祖本在西天,法传东流。达摩祖乃东土初祖,法传五家宗派。吾始祖在北五台山开华严洞,传临济派智、慧、清、净、道、德、圆、明上八代祖。”可见,该寺祖庭为山西五台山华严洞,属禅宗临济派,法传徒子徒孙。临济宗创始人为禅宗六祖慧能弟子怀让,怀让乃南禅七祖,金州安康(今陕西省安康市)人,俗姓杜,生于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南禅临济宗在古代分杨歧、黄龙两派,究竟明代司吾山禅堂寺禅宗属临济宗哪一派呢?就此疑问,新沂市档案局编研中心人员专程请教了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弟子、河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姜剑云教授。姜教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明代司吾山禅堂寺禅宗当属临济宗杨歧派,原因是黄龙一派在宋代末年就绝传了,所以临济派只剩下杨歧派。新沂市档案局编研中心又向国家一级档案馆赣榆县档案馆相关人员请教。据《禅堂宗谱》中塑像有“济公”塑像推断,明代司吾山禅堂寺宗派与济公同宗,当属临济宗杨歧派,因为佛教寺庙供奉的祖师有严格规定,只拜本宗祖师。

据《禅堂宗谱》记载:“明即明亮,字晓天老和尚。法徒名真全,字大用,祖太原人,系出勋裔。名应袭职,竟尔厌俗,即弃妻子,削发为僧。与师弟真节,字素庵,朝礼名山拜佛。一日晚后,至司吾山。见其山势峻亚,地辟人希,遂放蒲团,趺坐不去。素庵祖独自南游,至南京栖霞寺,住步立业,单传子孙。大用师祖遂在司吾山朝夕讽经,日夜持诵。与虎狼共居,以山石为伴。众见异之,群愿指山地无主,结草为舍,故名‘禅堂’。当种木为界,故东至烂石沟,西至三汾沟,南至响水沟,北至横沟。计地十余顷,祖遂招徒、收籽、造殿、修廊宇、建佛塔。明万历十五年,岁欠。贼人四起,男女来山。扒粮不意,迷走四沟,不能出去。祖叫众俱来,进禅堂饱餐一顿,再行挑粮,不罪。贼遂抱惭自愧,各愿出家,洗手修行。前后共收十六徒,内有二尼僧另住子孙,皆随大祖务农。今为十支子孙。大祖至万历四十三年,季夏,二十四日。”清同治《宿迁县志》记载:“僧大用主持司吾禅堂,有异术。一夜,盗入室,勘其赀重,诘旦,命徒出视,则群盗止山谷间,不能动。还报大用,往,数盗贼皆哀悔乞怜,挥之,始脱然而去。”据新沂市原民族宗教局局长刘学民于《新沂文史资料》中《禅堂庙》一文所载:“由是,该寺日渐兴旺,后又在沭阳县建造东禅堂,在奶奶山建造尼庵。寺内整日香火缭绕,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寺内僧人经常出游全国各名山大寺。

据新沂历史文化学者索增仓《禅堂寺》一文所载:“明代司吾山禅堂寺傍依梅村,当年植梅甚多,每逢梅花盛开之时,游人如织。著名的“宿迁八景”中的“梅村煮雪”即指此。”此梅林景观记载于明万历《宿迁县志》中,被列为“宿迁八景”之一。

《禅堂宗谱》的文献价值

佛教谱学对于佛教宗派法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本身的历史并不久远,甚至可以说是在明代出现。佛教(道教很大程度上也如此)通过建立起一套谱学,严格界定了法派谱系辈分,实际上建立起一套宗教职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填补了原有制度崩溃后的空白。“正统”佛教普遍承认的临济宗十九代碧峰性金禅师下传六世至突空智板禅师演派十六字:“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这十六字在佛教僧侣内部广泛流传,《续藏》所收《宗教律诸宗演派》,虚云所编《星灯集》都记录了这个派辈。这个派辈诗之下,有两种续派诗,普陀山前寺、峨嵋山、五台山等依一种续派(“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纪祖宗”)。新沂市明代马陵山古刹禅堂寺《禅堂宗谱》中记录的正是临济宗世代传承的派辈。

明代马陵山禅堂寺《禅堂宗谱》是1990年6月从新沂市民族宗教事务科征集到的,是一件珍贵的古典谱籍档案文献。该《禅堂宗谱》入馆时已有多处破损,字迹难辩。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要求,新沂市档案馆对该宗谱进行了修复等一系列工作。新沂市档案局组织人员对明代马陵山《禅堂宗谱》进行了专题研究工作,广泛搜集新沂历史文化学者对于《禅堂宗谱》的多年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禅堂宗谱》进行断句、翻译、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并将该专题研究成果收入由新沂市档案局编纂的《兰台拾珠》一书。

猜你喜欢

宗派新沂宗谱
《雅桑宗派源流明鉴》译注(四)
试论《高隆诸葛氏宗谱》的价值
辽朝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江苏新沂: 转型出新意 生态更心怡
《雅桑宗派源流明鉴》译注(三)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沂市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民国《姜山陈氏新祠宗谱》述介
新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重“流派”、弃“宗派”与讲“学派”
江苏新沂高庄汉代土墩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