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有效组织活动开展语文教学
2014-06-09郭丹
郭丹
摘 要:目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必要条件,该文试从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加强学习等几个方面粗浅地论述一下如何以有效组织活动来开展语文教学。
关键词:组织活动 开展教学 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8-01
现今中职院校学生语文水平整体不高,固然与选择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素质偏低,基础知识薄弱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教师的授课方式陈旧。所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该文就“以有效组织活动开展语文教学”这一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努力创设情境,精心设置问题
现在,素质教育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课堂教学要坚持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地展开思维呢?
一是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条件。情境的设置,要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可采用音频、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例如: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利用学生喜欢听音乐的特点,先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听完都知道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很自然想到三国的人和事。说到三国的人和事,就不得不提到赤壁之战,由此顺利导入新课的讲授。
二是要精心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要给学生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他就会执着的做下去。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和学生沟通,获取他们的喜好,据此来组织教学。例如: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第二个环节,寻找感动时,我抓住学生爱攀比的心理,从文中两个孩子入手。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很体贴孝敬父母,我就让他们和文中两个孩子进行比较,找出文中表现两个孩子体贴孝敬父母的语段并与自身进行比照,看谁的表现更好,他们一听都认真寻找相关语段,并列举自己与父母相处的实例,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他们从中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并表态以后会做的更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了指引。
了解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要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就需要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只有了解学生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
一要学习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通过研究心理学和教育学,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更好的组织教学活动。
二要多与学生沟通。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是思想达成一致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既能了解他们近期的喜好,以便组织教学活动;又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更加配合活动安排。
三要建立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通过了解学生特点,建立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例如,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同时他们又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但对事物的认识仅浮于表面,不善于挖掘事物的深层含义,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基于此,我建立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反思质疑—— 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通过整体感知环节,补充了相应的基础知识,通过分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反思质疑,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的拓展延伸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了有利指引。这一模式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参与,增强学生自信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一是师生互动: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活动中。课堂上,教师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并积极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进去。在讲《一碗清汤荞麦面》时,我们做了情境表演,在我刚刚介绍完这一环节是情境表演时,大家都低下了头,我知道大家都不好意思去演,参与度不是很高,于是我先宣布给自己一个角色:饰演老板娘。学生一看老师都饰演角色了,分别举手要饰演老板、母亲、两个孩子、周围顾客等等其他角色,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就起来了。气氛很活跃,教学活动开展很顺利。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在教学活动中,对每位学生的表演或回答问题,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和称赞。这样,慢慢的,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在表演《一碗清汤荞麦面》的情境剧时,我们师生互当演员,互当评委,同学们既体会到了角色的内涵,同时也学到了一些舞台经验,整个过程活跃而精彩,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时,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安排,设置奖项奖品,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只有学生自信心强了,参与度高了,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学效果才能明显提高。
3 深入钻研教材,加强业务学习
教材是供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要想用好这个工具,就得深入研究,不断挖掘。
一要深入钻研教材文本。就语文教学来说,就要从最基础的字、词、段、句,到文中主题,再到由此延伸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需仔细研究、琢磨。形成系统的知识构架,再传授给学生。
二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材本身涉及面相对较窄,要想组织好教学活动,需要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相关知识。例如:历史、地理、时政、风俗、表演艺术等等。
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之前,我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包括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出版后的社会效应及各类学校对本篇课文主题的发掘分析等等,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此外我还查阅了有关日本过年习俗及情景剧表演的相关技巧、注意事项等大量资料,为讲授课文做了充分的准备。
总之,以有效组织活动开展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知识和知识本身以外的社会能力。我结合自身实践觉得以上几方面最为关键。当然,如何更好地组织教学,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新课程总结与反思[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3] 张忆雯.中职生职业素养将是永恒话题[J].江苏教育,20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