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法之我见
2014-06-09杨亚东
杨亚东
摘 要: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传授两方面入手,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感觉到走进去的乐趣,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进行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 方法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2-01
“学文言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许多学生发出的由衷感叹。钱梦龙先生曾感叹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时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在语文教改大刀阔斧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成为一种旗帜性标语的时候,文言文却走向了“返古”,一味的讲讲译译、读读背背使学生兴趣大减,甚至于形成了“恐古症”。另一方面,笔者也发现社会上悄然兴起一股“古文化热”,以百家讲坛为主阵地,从易中天的《品三国》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再到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同样是古文化,为什么他们就能吸引亿万观众的眼球?答案就是—— 深入浅出、生动幽默。那么,可不可以让一直死气沉沉的古文课堂也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欢乐的名字是创造”,的确如此。和谐的教学氛围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教学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学实施情境教学,可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也学得主动积极。例如在学习《鸿门宴》时,在琵琶曲《十面埋伏》的音乐背景下,循环播放关于鸿门宴的故事情节的图片。铿锵有力的琵琶曲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四面楚歌中,英雄仰天长啸、拔剑自刎的古战场。接着再观看由本班同学改编、表演的课本剧《鸿门宴》,走入刀光剑影、险象环生的鸿门筵席,重温楚汉相争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这些情境的设置,对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难怪前苏联教育家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看图复述,据图背诵
图画总是以最直接最形象的方式呈现生活内容,这刚好可以弥补文言文与实际生活距离大的不足。图可以是连环画的样式,更可以是动漫动画。如教学《桃花源记》,可出示四幅图画:第一幅是“发现桃花源”,画着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第二幅是“访问桃源人”画着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热情好客的桃源人。第三幅“离开桃花源”,画着渔人同桃源人分别时的场景。第四幅“再寻桃花源”,画着渔人再寻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的场景。要求学生对着画把故事情节复述、翻译出来。最后,还可对着画进行背诵。画面内容教师可自行设计,最好能显示文章的情节层次,突出能表现人物特征的细节。画的题目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自拟。
3 加插与课文或作者有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懂得了学习的方法,还仅仅是学习的初步。我们还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都有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究的动力。语文学习内容丰富,如果我们能结合课文,选择能触动同学们的事,使他们活跃起来,就能很快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结合司马迁的生平思想来理解。据司马迁自己说,他少年时期曾经“耕牧河山之阳”,也就是说他儿童时期曾经在家乡从事过一些农业劳动。后来他的父亲司马谈到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亲也到了长安,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刻苦读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拜了很多名师做老师。司马迁的家族,就是他这个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那么他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就是写一部史书,从他父亲开始就已有这么一个理想,他的父亲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这样一个宏愿。于是,他让儿子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漫游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和科学性。精选有关的故事,让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还与有趣的故事相连,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热情高涨。
4 词、句翻译“接龙”,优胜劣汰
文言文不翻译不行,老师从头到尾译,不仅自己累,学生听着也累。请同学翻译,请到的只是几个学生,面不广、兴趣也不高。可引入竞争机制,让每小组翻译“接龙”,一个同学翻译一句,一小组按座位次序挨个来。只要有一位同学翻译错,就将该组淘汰出局。这种方法,可激发同学的“斗志”,他们往往为了整组的利益,而充分做好翻译的准备,因为不知道自己轮到的是哪一句,因此,得把每一句都弄得很准确,他们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忙的不亦乐乎。有时,也可进行“挑错”比赛,由老师翻译,在重要的字词上故意出错,让学生找出老师翻译错误的地方,哪一组找的错误最多最准,哪一组取胜。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专心听的能力,同时也可督促他们充分预习。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学好文言作品,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情趣,能将中华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弘扬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文言文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多种主体参与的以文本为媒介的对话过程。要让对话能够顺利进行,作为教师,就必须转变思想,改变传统模式中落后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文言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精彩让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钱国利.高中文言文词语归纳教学探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 王义清.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3] 杨帆.关于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 陆微微.关于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