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与药剂学教学改革尝试
2014-06-09袁橙
袁橙
摘 要:该文针对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拟构建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剂学专业课相联系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剂学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学》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药学类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开设物理化学的专业很多,例如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实验班等,物理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各药学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公式多、理论性强、逻辑推理严密、课时虽多但过于抽象(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20学时),教学内容难以掌握;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特别是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前我只承担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考虑到该专业基础课和很多药学课程衔接紧密,特别是药物制剂学,如何能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药物制剂学中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学教师从化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加入到药剂教研室这个团队中,因此笔者也逐步承担了一些药物制剂学的课程,在给几个年级、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内容(纯物理化学)和课程整合后内容(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融合)并跟踪了解了教学效果。
1 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了比较课程整合后与整合前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选择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选择了11级制药工程专业和11级药物制剂专业作为传统教学授课,这两个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开设学期为大二下学期;选择10级药学实验班进行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课程整合后的试点,课程开设学期为大三下学期。这三个专业的授课教师相同,同一学期授课。(为方便起见,以下称11级制药工程专业与药物制剂专业为A组、药学实验班为B组)两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课堂教学的设计
2.1 传统教学(A组)的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所选的实验为单纯的物理化学实验与药剂学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热力学原理、相平衡原理、动力学原理、表面现象、溶胶性质等,药剂学实验:鉴定新型制剂中间体的形成、制备稳定的乳剂的重要理论基础、药物制剂有效期、表面活性剂是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1、电位是判断微粒制剂(如微乳)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1]。课上教师利用20 min的时间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对理论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能加深记忆。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物理化学实验中,独立的完成物理化学实验。
2.2 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整合(B组) 的课堂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实验
为了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药物制剂学理论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在韩翠艳主任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合后的实验主要有五个:差热分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乳剂配方的筛选、Vc和青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有效期的测定[2]、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微乳制备及电位测定[3]。
3 教学效果的分析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内容及考试成绩统计
3.2 成绩分析比较
(1)从实验课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8.8,得分率为77.6%;而B组平均分为45,得分率为90%,可见采用整合后的综合实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明显高于整合前的传统授课。
(2)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2,得分率为64%;而B组平均分为37分,得分率为74%,可见采用整合式教学专业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专业,但考虑实验班学生入学时成绩较高,学习努力,因此,期末考试成绩仅做参考。
(3)平均成绩来看,A组的平均成绩为70.8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2分,可见两组成绩有明显差异。
4 结语
采用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课程相互融合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查阅文献的实际能力,另外通过学生的听课效果反馈,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实验内容实践性更强,对其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面向药学专业,体现药学专业特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增娟.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8,24(2):38-40.
[2] 崔福德.药剂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田青平,丁红.物理化学在药学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60-361.endprint
摘 要:该文针对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拟构建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剂学专业课相联系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剂学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学》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药学类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开设物理化学的专业很多,例如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实验班等,物理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各药学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公式多、理论性强、逻辑推理严密、课时虽多但过于抽象(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20学时),教学内容难以掌握;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特别是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前我只承担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考虑到该专业基础课和很多药学课程衔接紧密,特别是药物制剂学,如何能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药物制剂学中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学教师从化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加入到药剂教研室这个团队中,因此笔者也逐步承担了一些药物制剂学的课程,在给几个年级、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内容(纯物理化学)和课程整合后内容(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融合)并跟踪了解了教学效果。
1 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了比较课程整合后与整合前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选择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选择了11级制药工程专业和11级药物制剂专业作为传统教学授课,这两个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开设学期为大二下学期;选择10级药学实验班进行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课程整合后的试点,课程开设学期为大三下学期。这三个专业的授课教师相同,同一学期授课。(为方便起见,以下称11级制药工程专业与药物制剂专业为A组、药学实验班为B组)两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课堂教学的设计
2.1 传统教学(A组)的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所选的实验为单纯的物理化学实验与药剂学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热力学原理、相平衡原理、动力学原理、表面现象、溶胶性质等,药剂学实验:鉴定新型制剂中间体的形成、制备稳定的乳剂的重要理论基础、药物制剂有效期、表面活性剂是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1、电位是判断微粒制剂(如微乳)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1]。课上教师利用20 min的时间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对理论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能加深记忆。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物理化学实验中,独立的完成物理化学实验。
2.2 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整合(B组) 的课堂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实验
为了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药物制剂学理论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在韩翠艳主任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合后的实验主要有五个:差热分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乳剂配方的筛选、Vc和青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有效期的测定[2]、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微乳制备及电位测定[3]。
3 教学效果的分析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内容及考试成绩统计
3.2 成绩分析比较
(1)从实验课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8.8,得分率为77.6%;而B组平均分为45,得分率为90%,可见采用整合后的综合实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明显高于整合前的传统授课。
(2)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2,得分率为64%;而B组平均分为37分,得分率为74%,可见采用整合式教学专业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专业,但考虑实验班学生入学时成绩较高,学习努力,因此,期末考试成绩仅做参考。
(3)平均成绩来看,A组的平均成绩为70.8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2分,可见两组成绩有明显差异。
4 结语
采用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课程相互融合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查阅文献的实际能力,另外通过学生的听课效果反馈,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实验内容实践性更强,对其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面向药学专业,体现药学专业特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增娟.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8,24(2):38-40.
[2] 崔福德.药剂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田青平,丁红.物理化学在药学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60-361.endprint
摘 要:该文针对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拟构建物理化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剂学专业课相联系的实践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剂学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学》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药学类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开设物理化学的专业很多,例如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实验班等,物理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各药学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公式多、理论性强、逻辑推理严密、课时虽多但过于抽象(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20学时),教学内容难以掌握;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特别是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前我只承担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考虑到该专业基础课和很多药学课程衔接紧密,特别是药物制剂学,如何能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药物制剂学中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学教师从化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加入到药剂教研室这个团队中,因此笔者也逐步承担了一些药物制剂学的课程,在给几个年级、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内容(纯物理化学)和课程整合后内容(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融合)并跟踪了解了教学效果。
1 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了比较课程整合后与整合前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选择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选择了11级制药工程专业和11级药物制剂专业作为传统教学授课,这两个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开设学期为大二下学期;选择10级药学实验班进行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课程整合后的试点,课程开设学期为大三下学期。这三个专业的授课教师相同,同一学期授课。(为方便起见,以下称11级制药工程专业与药物制剂专业为A组、药学实验班为B组)两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课堂教学的设计
2.1 传统教学(A组)的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所选的实验为单纯的物理化学实验与药剂学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热力学原理、相平衡原理、动力学原理、表面现象、溶胶性质等,药剂学实验:鉴定新型制剂中间体的形成、制备稳定的乳剂的重要理论基础、药物制剂有效期、表面活性剂是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1、电位是判断微粒制剂(如微乳)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1]。课上教师利用20 min的时间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对理论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能加深记忆。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物理化学实验中,独立的完成物理化学实验。
2.2 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整合(B组) 的课堂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实验
为了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药物制剂学理论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在韩翠艳主任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合后的实验主要有五个:差热分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乳剂配方的筛选、Vc和青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有效期的测定[2]、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微乳制备及电位测定[3]。
3 教学效果的分析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内容及考试成绩统计
3.2 成绩分析比较
(1)从实验课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8.8,得分率为77.6%;而B组平均分为45,得分率为90%,可见采用整合后的综合实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明显高于整合前的传统授课。
(2)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2,得分率为64%;而B组平均分为37分,得分率为74%,可见采用整合式教学专业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专业,但考虑实验班学生入学时成绩较高,学习努力,因此,期末考试成绩仅做参考。
(3)平均成绩来看,A组的平均成绩为70.8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2分,可见两组成绩有明显差异。
4 结语
采用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课程相互融合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查阅文献的实际能力,另外通过学生的听课效果反馈,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实验内容实践性更强,对其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面向药学专业,体现药学专业特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增娟.药剂学教学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8,24(2):38-40.
[2] 崔福德.药剂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 田青平,丁红.物理化学在药学中的作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4):360-3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