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础设计心得

2014-06-09徐辉胡斌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桩基础

徐辉 胡斌

摘 要:该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常用基础形式-桩基础的受力特点,并对黄土湿陷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地区施工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桩基础 消除湿陷性 黄土地区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85-01

我国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大。

下面就具典型特点工程实例总结一些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心得。

1 工程实例概况

其中黄土②褐黄色,硬塑。具大孔、虫孔,可见蜗牛壳残片、钙质结核及黄色锈斑。具湿陷性。层位稳定,分布连续。层厚6.50~8.40 m,层底埋深7.20~8.90 m。

由于本工程荷载较大,常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诸如灰土挤密桩、换填垫层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地区工程施工经验,拟建建筑物的基础采用桩基础。

2 桩基础设计讨论

3 桩基础方案分析选择

由于拟建场地属自重湿陷性场地,根据《GB50025-2004》规范第5.7.5条,采用桩基础方案时,除不计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正侧摩阻力外,尚应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本场地湿陷性土层厚度较大,若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其桩长将会很大而不经济。

根据地区常用施工经验,经由设计、技术经济反 复比较,拟建建筑宜先进行地基处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处理方法可采用素土挤密桩法,应将黄土②全部处理。处理完第②层黄土湿陷性之后再采用桩基础。由于第②层黄土挤密之后所带来的沉桩困难,可通过引孔等施工措施解决。当采用高强砼管桩型,造价较高,周期较长时,可采用钻孔灌注桩。

4 结语

湿陷性黄土场地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等大部分地区,它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此类场地往往具有地基承载力低、地震烈度大等特点。其常用消除湿陷性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上述方法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但提高程度有限。在一般性低矮建筑中可以满足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只采用单一方法即显局促。因此,如本文论述的桩基加地基处理的实例具有较典型意义。

参考文献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endprint

摘 要:该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常用基础形式-桩基础的受力特点,并对黄土湿陷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地区施工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桩基础 消除湿陷性 黄土地区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85-01

我国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大。

下面就具典型特点工程实例总结一些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心得。

1 工程实例概况

其中黄土②褐黄色,硬塑。具大孔、虫孔,可见蜗牛壳残片、钙质结核及黄色锈斑。具湿陷性。层位稳定,分布连续。层厚6.50~8.40 m,层底埋深7.20~8.90 m。

由于本工程荷载较大,常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诸如灰土挤密桩、换填垫层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地区工程施工经验,拟建建筑物的基础采用桩基础。

2 桩基础设计讨论

3 桩基础方案分析选择

由于拟建场地属自重湿陷性场地,根据《GB50025-2004》规范第5.7.5条,采用桩基础方案时,除不计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正侧摩阻力外,尚应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本场地湿陷性土层厚度较大,若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其桩长将会很大而不经济。

根据地区常用施工经验,经由设计、技术经济反 复比较,拟建建筑宜先进行地基处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处理方法可采用素土挤密桩法,应将黄土②全部处理。处理完第②层黄土湿陷性之后再采用桩基础。由于第②层黄土挤密之后所带来的沉桩困难,可通过引孔等施工措施解决。当采用高强砼管桩型,造价较高,周期较长时,可采用钻孔灌注桩。

4 结语

湿陷性黄土场地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等大部分地区,它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此类场地往往具有地基承载力低、地震烈度大等特点。其常用消除湿陷性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上述方法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但提高程度有限。在一般性低矮建筑中可以满足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只采用单一方法即显局促。因此,如本文论述的桩基加地基处理的实例具有较典型意义。

参考文献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endprint

摘 要:该文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常用基础形式-桩基础的受力特点,并对黄土湿陷性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结合地区施工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桩基础 消除湿陷性 黄土地区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85-01

我国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的大部分地区。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大。

下面就具典型特点工程实例总结一些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心得。

1 工程实例概况

其中黄土②褐黄色,硬塑。具大孔、虫孔,可见蜗牛壳残片、钙质结核及黄色锈斑。具湿陷性。层位稳定,分布连续。层厚6.50~8.40 m,层底埋深7.20~8.90 m。

由于本工程荷载较大,常用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方法诸如灰土挤密桩、换填垫层不能满足上部荷载要求,结合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本地区工程施工经验,拟建建筑物的基础采用桩基础。

2 桩基础设计讨论

3 桩基础方案分析选择

由于拟建场地属自重湿陷性场地,根据《GB50025-2004》规范第5.7.5条,采用桩基础方案时,除不计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内的桩长按饱和状态下的正侧摩阻力外,尚应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本场地湿陷性土层厚度较大,若扣除桩侧的负摩阻力,其桩长将会很大而不经济。

根据地区常用施工经验,经由设计、技术经济反 复比较,拟建建筑宜先进行地基处理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处理方法可采用素土挤密桩法,应将黄土②全部处理。处理完第②层黄土湿陷性之后再采用桩基础。由于第②层黄土挤密之后所带来的沉桩困难,可通过引孔等施工措施解决。当采用高强砼管桩型,造价较高,周期较长时,可采用钻孔灌注桩。

4 结语

湿陷性黄土场地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中等大部分地区,它在我国的工程地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此类场地往往具有地基承载力低、地震烈度大等特点。其常用消除湿陷性地基处理方法有: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上述方法在消除湿陷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但提高程度有限。在一般性低矮建筑中可以满足要求,在高层建筑中只采用单一方法即显局促。因此,如本文论述的桩基加地基处理的实例具有较典型意义。

参考文献

[1]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桩基础
土木工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桩基础古今之用
CFG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承台在桩基础抗弯中的应用
关于高层建筑桩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浅析桩基础抗震设计
压力注浆在桥梁桩基础加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