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白蛾防治试验

2014-06-09张永忠薛中官葛建国张利华

江苏林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周氏白蛾小蜂

张永忠,薛中官,王 圳,葛建国,张利华,王 丽

(1.连云港市林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1;2.连云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江苏 连云港 222042;3.赣榆县林业科技中心,江苏 赣榆 222100)

美国白蛾防治试验

张永忠1,薛中官1,王 圳1,葛建国1,张利华2,王 丽3

(1.连云港市林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1;2.连云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江苏 连云港 222042;3.赣榆县林业科技中心,江苏 赣榆 222100)

在连云港对美国白蛾采用多种防治试验发现:在成虫期采用灯光诱杀成虫效果明显;1个性诱捕器平均诱蛾59.2头/晚;在卵高峰期、幼虫3龄前网幕期剪除卵块、网幕,防治效果95%以上;在幼虫化蛹前,于树干离地面1 m处,捆扎草把诱集老熟幼虫,防治率90%以上;在11月至翌年4月,组织人力挖蛹,大大降低翌年虫口基数;释放周氏啮小蜂,虫株减退率超50%;分别用25%灭幼脲1 500倍、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2%阿维菌素2 000倍、0.2%甲维盐3 000倍、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施药后48 h(灭幼脲96 h),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试验说明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检疫;防治;害虫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是一种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具有繁殖力强、食性杂、食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等特点。2010年8月,连云港市首次在连云区发现美国白蛾,此后赣榆县、开发区、新浦区、海州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相继发生,一些街道、居民小区、公共绿地、道路、农村绿化等的树叶被美国白蛾吃花、吃光。该虫的发生严重威胁农林业生产的发展,破坏城市绿化美化环境,甚至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于2011~2012年进行了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的研究和防治试验,取得明显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昆虫 美国白蛾。

1.1.2 供试农药 25%灭幼脲、2.5%高效氯氰菊酯,2%的阿维菌素,0.2%甲维盐,1.2%烟碱·苦参碱乳油、性诱剂等。

1.1.3 生物天敌 白蛾周氏啮小蜂,5 000头/蜂包。

1.1.4 其他材料 指形管、捕虫器(网)、高枝剪、望远镜、调查表、记录本、数码相机、剪刀、杀虫灯、高压喷雾机等。

1.2 试验方法在赣榆罗阳、新浦区、连云区各疫情发生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片林5~6个点,作为试验区和观察区。

1.2.1 美国白蛾危害寄主的调查 调查美国白蛾危害的树种,并做好记录。

1.2.2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的调查 选择赣榆罗阳、新浦区、连云区有代表性的林木,调查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

1.2.3 防治试验

(1)物理防治。①灯光诱杀成虫:在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监测种群动态,预测剪卵块、剪虫网、喷药防治的时间。②剪卵块:在孵化前人工剪卵块枝叶。③剪网幕:结合虫情排查,及时剪除、销毁网幕。④围草诱蛹: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 m处,捆扎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待其在草下化蛹后羽化前拆下集中烧毁。⑤人工挖蛹:在蛹期人工挖蛹,观察与对照的防治效果。

ab换相和bc换相的原理与ca换相相同。由此可以求得各实际触发角。若交流系统短路比足够大或者备有交流滤波器,三次谐波含量较少时,可以忽略其对换相线电压过零点偏移的影响。

(2)生物防治。①性信息素诱虫:在美国白蛾成虫羽化期,使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诱捕害虫,除可以通过诱捕雄成虫进行发生期、发生量监测外,还可以进行诱杀。②天敌防治:人工繁殖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防治美国白蛾。同时注意保护当地的美国白蛾天敌,利用美国白蛾的自然天敌控制作用。

(3)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喷施生化农药进行防治。选择25%灭幼脲Ⅲ号,2.5%高效氯氰菊酯,2%阿维菌素,0.2%甲维盐,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每种药剂设处理3个,清水作对照,每个处理选3个网幕。施药前统计活虫数,每隔一定时间调查活虫数和死虫数,48 h(25%灭幼脲Ⅲ号96 h)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口数-防治后虫口数)/防治前虫口数× 100%;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危害的寄主

经调查发现,美国白蛾在连云港地区取食41种植物。主要喜食树种有桑、榆、悬铃木、臭椿、樱花、紫叶李、杨、杏、苹果、山楂、樱桃、泡桐、白蜡、枫杨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桃、水杉、梨、刺槐、柿、紫荆、丁香、葡萄等。发生严重的地区,也取食寄主树木附近的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甘薯等作物以及一些花卉和杂草[1]。

2.2 防治试验结果[2-6]

2.2.1 灯光诱杀成虫效果 在赣榆罗阳、连云区、新浦区各安装杀虫灯5盏,于4月1日至9月30日开灯,周围500 m不施药(见表1)。

表1 2012年杀虫灯诱杀美国白蛾成虫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1 a 3代诱蛾量以越冬代最多,第1代次之,第2代最少,诱杀美国白蛾成虫效果明显,且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影响小,尤其适于村庄、城市、风景区等人多的地方应用。

2.2.3 剪网幕防治效果 于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第1代美国白蛾幼虫期,用高枝剪剪下幼虫网幕,集中销毁,每2 d进行1次,防治效果95%以上。

2.2.4 围草诱蛹防治效果 解开围在树干上的草把,观察发现,大量美国白蛾幼虫在围草中结茧化蛹。将草把和蛹,集中销毁,大大降低了下1代虫口基数,诱集防治率90%以上。

2.2.5 人工挖蛹防治效果 在11月至翌年4月,在美国白蛾集中化蛹的砖瓦、石块、瓦砾、浅土层下及草垛中,组织人力将蛹挖出,集中销毁,大大降低了翌年虫口基数。

2.2.6 性信息素诱虫防治效果 性诱剂通过诱芯发出雌蛾的交尾信息,发出信号吸引雄蛾,使其聚集,掉入了诱捕器中被集中杀灭,1个诱捕器平均每晚诱虫59.2头(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发生初期平均诱集成虫数为1.5头/晚、发生盛期平均诱集成虫175.5头/晚、发生末期平均诱集成虫数为0.7头/晚,总平均诱集成虫数为59.2头/晚,防治效果明显,且性诱剂不伤害天敌,对人畜环境安全。

表2 2012年美国白蛾性诱剂诱集美国白蛾成虫效果

2.2.7 天敌防治效果 2011年8月13日在试验区释放周氏啮小蜂,9月20日调查第3代幼虫网幕,根据放蜂前后美国白蛾有虫株率调查观察比较防治效果(见表3)。

表3 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前后有虫株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区内,美国白蛾对树木的危害比较严重。释放周氏啮小蜂区,无论是距离30 m还是50 m,对树木危害程度均有减轻,虫株减退率分别为52%和55%,平均减少12株,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2.3.8 药剂防治效果 在卵期、幼虫期喷施药物进行防治(见表4)。由表4看出,25%灭幼脲Ⅲ悬浮剂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2 000倍液和3 000倍液,2%阿维菌素1 000倍液和2 000倍液,0.2%甲维盐2 000倍液和3 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倍液和1 500倍液,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但从经济角度考虑,应选择25%灭幼脲Ⅲ悬浮剂1 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2%阿维菌素2 000倍液,0.2%甲维盐3 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倍液。

表4 美国白蛾药物防治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1)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且对腥臭味比较敏感,灯光诱杀应放置在上年发生较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如村庄周边、养殖场等。美国白蛾的卵一般产在树冠外围的叶背面,极少数在叶面及枝干上产卵。越冬代多在树冠的中下层,第1,2代多在树冠的中上层,幼虫在3龄前有群集在1个网幕内危害的习性,所以采取剪除卵块、网幕集中消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方法特别适宜于越冬代及发生于生活小区、单位、学校等不便开展药剂防治的地方。美国白蛾第3代幼虫下树化蛹越冬期长,围草诱蛹防治解除草把时间充分,利于组织发动,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翌年虫口密度,所以围草诱蛹防治法特别适合第3代老熟幼虫防治。美国白蛾下树化蛹时,寻找树皮缝、土石块下、林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或土壤表层内、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越夏,在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采取人工挖蛹的措施,可以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特别是越冬代时间长,防治时间充裕,且劳力与农忙不发生冲突。

(2)在性信息素防治中,适用于轻度发生区诱杀成虫,性诱捕器和杀虫灯2者之间距离应大于100 m,以防互相干扰,影响效果。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不仅操作方便,而且防治效率高,防治效果好。

(3)药剂防治均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25%灭幼脲Ⅲ悬浮剂1 5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3 000倍液,2%阿维菌素2 000倍,0.2%甲维盐3 000倍,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500倍液为最佳使用配比度。这些药剂均属无公害农药,应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4)连云港地区的林木95%以上是杨树,且又是美国白蛾的喜食树种,在加强人工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增加营造银杏、常绿针叶树等美国白蛾抗性树种,提高林区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可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发生。

[1] 王团结,赵晓辉.临沂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山东林业科技,2010(3):179-180.

[2] 刘金瑞,晁向英,梁佳林,等.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美国白蛾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森林病虫,2002(21):55-56.

[3] 宋立梅,顾宇书.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林间释放技术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7(5):15,25.

[4] 付振科,李 伟.应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的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0(1):38-39.

[5] 王海明,牛迎福,刘考真,等.美国白蛾生活史观察及几种无公害药剂防治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10(5):77-78.

[6] 王翠洁,李永民.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8):63-65.

S763.42

A

10.3969/j.issn.1001-7380.2014.06.007

1001-7380(2014)06-0024-04

2014-08-27

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美国白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LYSX[2011]33)

张永忠(1963-),男,江苏沛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大学毕业,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E-mail:lygzyz@163.com。

猜你喜欢

周氏白蛾小蜂
孟氏胯姬小蜂种群动态及寄生特性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周氏家风文化研究中心
蔡元培母亲教子慎言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
古桥桨角蚜小蜂与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及形态比较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天 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