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湖凹陷三河、龙岗地区戴一段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

2014-06-09吴诗慧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

化工管理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两段式三角洲前缘

吴诗慧(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0046)

金湖凹陷经过多年勘探,勘探程度已经相当高,构造圈闭面临面积小、储备不足的现实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扩大勘探领域,寻找隐蔽油气藏正显得越来越重要。而深入研究沉积环境,细致划分沉积相是成功勘探隐蔽油气藏的关键。碎屑沉积物搬运介质的水动力条件、沉积时的流体性质和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都会造成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方式上的差别,反过来,这些差别必然会在沉积岩的粒度性质中有所反映[1-4],这正是应用粒度资料确定沉积环境的依据。

Visher最早提出应用概率累积曲线图建立沉积环境的典型模式[5-6]。笔者以金湖凹陷三河、龙岗地区戴一段砂岩为研究对象,针对工区内主要取心井的粒度分析资料绘制了大量岩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图并总结了各沉积相所对应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为沉积微相的划分提供了有力依据。

一、三角洲沉积

1.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

该微相是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向湖方向的水下延伸部分,分为两段式和三段式两种(图1),基本特点是悬浮总体比较发育,其含量可高达50%,如天92井1575.14米处悬浮总体就能达到约51%。两段式由跳跃和悬浮总体构成,可以根据悬浮组分含量将其进一步区分为低悬浮型(<10%),中悬浮型(10~25%)和高悬浮型(>25%)。桥5井2357.2m处样品中悬浮总体约为16%,为中悬浮性,而天92井则属于高悬浮型。

三段式是由滚动、跳跃、悬浮总体三者组成。滚动总体一般占到5%~20%,跳跃总体占到35%~60%,悬浮总体占到20%~60%,有跳跃总体含量比较大的如桥5井,也有悬浮总体含量比较大的如成x1井,跳跃总体所在的直线段越陡说明分选性最好。卞11井是两段式与三段式的过渡类型。

2.三角洲前缘亚相河口坝微相

河口坝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河口处,其粒度概率图主要为两段式(图2),悬浮物质较多,可达30%。以天92井1865.39米及1868.81米处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代表,跳跃总体含量70~75%左右,分选好,直线段斜率60°以上,粒度区间1.5~4Φ,与悬浮总体交截点3.5~4Φ;悬浮总体含量25~30%,斜率低。这两种曲线类型反映了河口区坡度大,沉积速率高,受多组水流影响的环境特点,是平水期河流入湖形成的河口坝沉积物的重要特征。

3.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

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要表现为三段式(图3),由于扇三角洲粒度粗,一般都存在滚动总体。跳跃总体所占比重最大,达60~85%,与三角洲的水下分支河道相比,跳跃总体段曲线较缓,分选相对差,与滚动总体交截点1.5~2Φ,与悬浮总体交截点3~3.5Φ,悬浮组分含量为15%~30%。

4.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

与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类似,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粒度概率曲线主要表现为三段式(图4),跳跃总体所占比重大,约占65%。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相比,跳跃总体段曲线较缓,分选相对差,与滚动总体交截点1.5~2Φ,与悬浮总体交截点2.5Φ左右,悬浮组分则含量少,为30%~40%,比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

二、湖泊相

1.滨浅湖滩坝亚相

滨浅湖滩坝与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均为三角洲砂体再改造后沉积形成的,粒度概率图亦相类似(图5)。均为“一跳一悬”两段式,以锋1井2146.11米处的粒度曲线加为代表,跳跃总体含量70%,分选好,直线段斜率70°以上,粒度区间2~4Φ,与悬浮总体交截点3~3.5Φ;悬浮总体含量30%左右,斜率低。

结束语

总体来看,通过对金湖凹陷三河、龙岗地区戴一段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河道砂主要表现为双跳跃总体的三段式,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河道砂还表现出“一跳一悬”两段式,此外还可出现具有过渡段的四段式。扇三角洲对与三角洲,其河道沉积中跳跃总体的分选性相对差一些。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滨浅湖滩坝的粒度概率图均表现为“一跳一悬”两段式,跳跃总体段斜率大,分选好。运用概率累积曲线对恢复当时的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用于沉积微相的研究。

[1]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79-84.姜在兴.

[2]袁静,杜玉民,李云南.惠民凹陷古近系碎屑岩主要沉积环境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3):103-106.

[3]袁文芳,陈世悦,曾昌民,等.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第三系碎屑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5):12-18.

[4]宋子齐,杨金林,潘玲黎,等.利用粒度分析资料研究砾岩储层有利沉积相带[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12(6):16-18.

[5]Visher G S.Use of vertical profile in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J].AAPG,1965,49(1):41-61.

[6]Visher G S.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luvial deposits[J].AAPG,1969,53(3):747.

猜你喜欢

两段式三角洲前缘
氧气纯度对两段式煤粉气化炉气化特性的影响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两段式”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