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新品种百农160 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2014-06-09李淦冯素伟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关键词:百农基本苗播量

李淦,冯素伟,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小麦新品种百农160 适宜播期播量研究

李淦,冯素伟,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降.因此,适期播种对调解小麦生长合理的群体结构,实现越冬期间的壮苗指标,最终实现小麦高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8].播量亦是如此,播量过大,不仅导致弱苗、郁闭,产量下降,还浪费大量种子;播量偏小,导致基本苗不足,群体不够,产量难以保障.因此,确定适宜播期播量是小麦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百农160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培育的半冬性中熟高产型中筋小麦新品种,长势壮,抗寒性强,分蘖成穗率高,穗层整齐,高抗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但对这一新品种的适宜播期播量等栽培技术尚未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其配套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实施良种良法配套,为大面积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百农160,审定编号:豫审麦2007004.

1.2 试验方法

1.2.1 2007-2008年度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于2007-2008年度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大豆掩青,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人工开沟条播.施肥水平和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生产管理.小区长8 m,宽2 m,行距0.23 m,6行区,3次重复.播期试验、播量试验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播期试验分10月6日、10月11日、10月16日、10月21日、10月26日5个播期进行,基本苗定为225万/hm2.播量试验于10月10日开沟条播,设135万、180万、225万、270万、315万、360万、405万7个播量处理(万/hm2).

1.2.2 2008-2009年度试验设计与方法根据2007-2008年度试验结果,小区设计与管理措施同2007-2008年度,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以播期为主处理,设4个水平,A1、A2、A3、A4分别代表10月5日、10月10日、10月15日、10月20日播种;以播量为副处理,设5个水平,B1、B2、B3、B4、B5分别代表基本苗数为:180万、225万、270万、315万、360万/hm2.

表1 播期播量裂区设计处理表(2008-2009)Tab.1 Split plot design for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2008-200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不同播期条件下百农160的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不同播期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2007-2008)Tab.2 Yield related traits in different sowing date(2007-2008)

表3 不同播期条件下百农160群体和产量的方差分析表(2007-2008)Tab.3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population and yield in different swing date(2007-2008)

由表2可知,不同播期之间穗粒数变化分布在35.15~36.40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千粒重变化分布在43.15~44.20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经方差分析,千粒重受播期的影响也不显著.不同播期之间每hm2群体变化分布在567.30~694.05万之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群体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经方差分析,F=5.330>F0.01,群体受播期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所以,有效成穗率就对最终产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冬前发生的早分孽,一般多为有效分蘖.早播有利于百农160冬前多分蘖,提高成穗数,促进高产形成.

在10月6日至10月26日的不同播期处理,播期对百农160的产量影响较大,产量居于7 628.55~8 619.08 kg/hm2间,且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经方差分析,F=8.983>F0.01,产量受播期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因此,百农160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应适当早播.

2.2 不同播量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不同播量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

表4 不同播量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2007-2008)Tab.4 Yield related traits in different seeding rate(2007-2008)

表5 不同播量条件下群体和产量的方差分析表(2007-2008)Tab.5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population and yield in different seeding rate(2007-2008)

由表4、表5可知,不同播量之间穗粒数变化分布在36.13~40.07间,千粒重变化分布在40.59~43.32间,经方差分析,穗粒数和千粒重受播期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播量之间每hm2群体变化分布在496.05~695.70万之间,且随着播量的加大,基本苗的增多,群体变化先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当上升至一定群体,再加大播量,群体数量不再增加.经方差分析,F=9.213>F0.01,群体受播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所以,播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百农160的有效成穗率,适当加大播量有利于有效分蘖的形成,当基本苗增加到270万/hm2群体达到最高,再增加播量时,反而略有下降趋势.

在135~405万/hm2基本苗的不同播量处理条件下,播量对百农160的产量影响较大,产量居于7 668.15~9 144.45 kg/hm2间,且随着播量的加大,基本苗的增多,产量先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当上升至一定产量时,再加大播量,产量亦不再增加.经方差分析,F=12.024>F0.01,产量受播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所以,播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百农160产量的形成,适当加大播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当基本苗增加到315万/hm2时产量最高,再增加播量时,产量不再增加,反而略有下降的趋势.因此,百农160适宜播量应控制在315万/hm2基本苗左右.

2.3 播期与播量互作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

播期与播量互作对百农160产量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见表6,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6 不同播期播量条件下产量结果分析表(2008-2009)Tab.6 Yield related traits in different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2008-2009)

表7 不同播期播量处理条件下穗粒数、群体和产量方差分析表(2008-2009)Tab.7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kernels per spike,population and yield in different sowing date and seeding rate(2008-2009)

2.3.1 播期与播量互作对百农160千粒重的影响由表6可知,不同播期播量之间,百农160千粒重分布在41.16~43.80 g之间,变幅2.64 g.播期播量对百农160的千粒重没有影响,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千粒重有略微降低的趋势.

2.3.2 播期与播量互作对百农160穗粒数的影响由表6、表7可知,播期主因素、播量副因素对百农160穗粒数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但互作时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在主因素下,A1穗粒数最高,并有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减少的趋势;在同一播期内,A1播期呈现随着播量的增加穗粒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他3个播期,均呈现随着播量增加穗粒数随之减少的变化趋势.

在副因素下,播量较小穗粒数较高,随着播量的增加穗粒数呈略微减少的趋势;在同一播量下,B1、B2播量呈现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其他3个播期,均呈现随着播期推迟穗粒数随之减少的变化趋势.

分析互作条件下结果,穗粒数最高的是A3B1处理,其他几个较高的处理依次是A1B4、A1B3、A2B1、A2B2等,且这几个处理中,仅A1B4处理产量相对较高.表明播期播量对百农160的穗粒数有一定的影响,适当早播有利于穗粒数的提升,但最终要获得较高的产量还需要产量三要素的有机结合.

2.3.3 播期与播量互作对百农160群体的影响由表6、表7可知,播期主因素对百农160群体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播量副因素和互作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在主因素内,几个播期基本均呈现随着播量的增加百农160群体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副因素下,多出现随着播期的推迟百农160群体随之减少的变化趋势,只有A1B1、A3B4处理偏离这一规律,这可能是试验误差引起的.

分析互作条件下,群体最高出现在A1B5、A1B4、A2B5、A2B4处理,田间观察,百农160是株型紧凑型品种,具有耐密植的栽培特点.因此,适当早播、适度增加播量均有利于百农160群体的增加.

2.3.4 播期与播量互作对百农160产量的影响从F测验可以看出:播期因素、播量因素、播期播量互作因素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即播期、播量不同对百农160产量有极显著的效应.

在A1、A2、A3、A44个播期内,A2产量最高,其次是A1、A3两个播期,产量最低的是A4播期;在同一播期内,随着播量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处理A2产量最高,说明百农160适宜播期在10月10日前后,这与上一年度试验结果一致.

适当加大播量,增大百农160的群体,能够明显增加产量.在B1、B2、B3、B4、B55个不同播量范围内,B4播量的产量最高,B5、B2次之,B3产量再次之,B1产量最低.同一播量条件下,适宜播期能保障群体总数,增加有效分蘖,提高成穗率,最终提高产量.处理B4产量最高,说明适宜播量应在315万/hm2基本苗左右,这也与上一年度试验结果一致.

分析互作条件下结果,产量最高的A2B4处理,产量达到9 451.80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A1B4、A1B5、A3B5、A2B5处理,产量达到9 332.70~9 275.85 kg/hm2,并依次降低.仅这5个产量较高的处理已经表明,百农160最佳播期播量应为10月10日前后播种,播量控制在315万/hm2基本苗左右;若播期推迟到10月中下旬,播量应增加至360万/hm2基本苗以上.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两年度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研究表明,百农160受播期、播量的影响都比较大.播期上,百农160适宜早播,最佳播期应在10月10日前后.播种提前有利于冬前有效分蘖的形成,但也容易带来越冬期冻害危害;播期推迟将直接影响产量的提高,甚至有极显著的下降;若遇到特殊条件,迫使必须晚播时,可适当增加播量,以保障产量.

播量对百农160产量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适当加大播量可增加群体,提高产量.在播量单因素控制条件下,播量增加到270~360万/hm2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再增加播量时,产量不再增加.因此,从减少种子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及有效提高产量的角度,百农160最佳播量应控制在315万/hm2基本苗左右.

百农160属半冬性品种,在播期播量两因素控制条件下,早播时,个体生长健壮,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适当减少播量可发挥其群体生长优势,保证小麦高产所需群体水平.如果播期推迟就应该适当增加播量.如10月中旬播种,可将播量控制在360万/hm2基本苗以上;10月下旬播种,播量应控制在405万/hm2基本苗以上.

当然,在两年的试验中,不论是播期还是播量对百农160千粒重的影响均比较小.田间观察,百农160是半冬性的、株型紧凑的品种,具有耐密植的栽培特点,生育期具有“前慢、中稳、后快”的发育特征,从而保障了百农160千粒重的稳定性.

[1]李本良,苏兴智,掌卫,等.播期播量对小麦个体与群体影响的研究[J].作物研究,1994,8(4):22-26.

[2]李兰真,汤景华,汤新海,等.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播期、播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7(11):38-41.

[3]刘国强,田木生.播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1997,3(3):29-30.

[4]武红霞,刘莉,陈锦新,等.不同播期对麦绿素用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59-62.

[5]姜小苓,李淦,胡铁柱,等.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百农898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0(3):1-4.

[6]李存东,曹卫星,戴延波,等.小麦不同品种和播期对发育阶段的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218-222.

[7]孙国强,张毓麟.宁南半干旱山区旱作地膜小麦播期试验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4(9):26-27.

[8]李淦,胡铁柱,王新李,等.行距配比和播期对优质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4):20-22.

(责任编辑:邓天福)

猜你喜欢

百农基本苗播量
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百农207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基因聚合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系百农4299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种子发芽期耐淹性研究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第一届“百农”园艺高端学术论坛在河南新乡召开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