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4-06-09宋秀敏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19期
关键词:病患内科溶栓

宋秀敏

山西陵川县人民医院 山西陵川 0483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宋秀敏

山西陵川县人民医院 山西陵川 048300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患者112例,均给予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病患的溶栓情况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39例与晚溶栓组37例,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结论: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

心血管内科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是发病几率与危险程度均较高的疾病类型之一[1],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临床是最为常见,该疾病主要是由于心内冠状动脉缺氧与缺血而引发,冠状动脉由于突发性与持续性的异常影响使得心肌明显受损而形成多种症状表现[2]。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腹部疼痛,大汗,心律失常、心衰、濒死感等等,由于病情的急骤特征经常会伴随休克变现,最终对病患生命产生威胁。笔者旨在探讨心血管内科治疗在该疾病中的实际效果,针对112例样本均开展了该种治疗方式,现将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诊断标准,通过临床表现,心电图的演变,以及心肌酶的临床检验及监测,获得明确诊断结果(部分病人院外血管造影证实本病)。本组病例中男58例,女54例,年龄46~82岁,平均(59.1±9.9)岁,病变位置于前壁者35例,后壁者39例,下壁者38例。依据病例的溶栓情况将样本分为无溶栓组36例、早溶栓组(溶栓时间<6h)39例与晚溶栓组(溶栓时间≥6h)37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首先接受临床基础处理措施,送至重症监护室内给予绝对卧床,连接心电监护与氧气辅助设备,采用冠脉扩张与镇痛镇静类相关药物,并及时开展各项辅助检查措施。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4021217),口服300mg/次,1次/d,连续服用3天后,改为100mg/次,1次/d。存在溶栓表现患者即可给予尿激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批号:国药准字H44020647),静脉滴注2~3万U/kg,药物滴注时间控制为45~90min,再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河南新帅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123115),口服75mg/次,1次/d。溶栓处理结束12h后给予5000IU肝素钠皮下注射,每隔12h注射1次,持续应用5d。临床医师同时观察病患机体表现,适时采用β受阻滞剂、硝酸酯类相关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所有病例的生存状态与继发性心血管疾病情况,同时观察不同溶栓患者的血管再通以及出血表现。出血情况主要包括口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以及尿血等,血管再通标准为溶栓治疗2h内心电图抬高ST段降低50%以上,胸部疼痛症状缓解,且存在再灌注心律失常表现,心肌酶谱酶峰值提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研究获得数据均应用卡方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与无溶栓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溶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存活率均明显好于无溶栓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溶栓与无溶栓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n(%)]

2.2 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溶栓患者略好于晚溶栓,见表2。

表2 不同溶栓时间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硬化[3],由于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受阻使得心内供血不足,心肌在缺血状态下进而发生梗死情况。经脉溶栓与冠状动脉成形术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合理迅速的心血管内科溶栓治疗可有效免除手术伤害,也能快速改善心肌缺血表现,特别针对基层医院内科治疗方式可充分保证良好的疾病治愈效果。本次研究为进一步证实该种治疗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实际临床作用,针对112例病患均采用了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同时依据不同溶栓情况开展统计学比较,旨在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经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可见溶栓患者的生存状态与继发性心血管疾病情况均显著好于未溶栓患者,证实积极溶栓治疗在该病中具有较高作用。而早溶栓患者的生存状态、出血情况以及血管再通表现虽与晚溶栓患者无统计学差异,但略有临床优势,进一步说明早期溶栓也存在确切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治疗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格外重视早期积极溶栓,以确保病患的最佳预后效果。笔者在治疗中还发现内科治疗配以心理疏导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刘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368-2369.

[2]李筱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1);144-145.

[3]陈国新.尿激酶经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35-536.

R542.2+2

B

1009-6019(2014)10-0193-02

猜你喜欢

病患内科溶栓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高原地区脑囊虫病杀虫治疗期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措施分析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