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商:进退有道用加减法启动深度转型
2014-06-09舒文琼
设备商:进退有道用加减法启动深度转型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回望2G时期,全球通信设备领域尚有15家大型企业,经过几番大浪淘沙,到现在的4G时代,通信设备市场的竞争选手只剩下了四五家。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移动宽带浪潮席卷全球,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SDN等新技术和业务走向普及,原有的市场格局和规则不断被打破,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上,即便是行业老大,也会因为一时疏忽大意而盛名不再或者彻底出局。
对于这一点,设备巨头们显然心知肚明,因此在2014年,设备商们在巩固原有优势领域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其中硬件软件化、企业市场、视频业务、5G等成为大多数厂商的共同选择。
市场回暖难掩深层危机
2014年,主要的通信设备商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根据已公布的财报显示:爱立信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70亿瑞典克朗,同比上涨40%;中兴前三季度净利润18.32亿元,同比增长232%;华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358亿元,同比增长19%;调整后的新诺基亚也有不错的财务表现,第三季度总营收为33亿欧元,同比增长13%;执行“转型方略”后的阿朗,更是以第二季度运营商收入暴涨3倍的业绩,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
设备商经营状况向好,与运营商持续稳定的投资不无关系。2014年,全球主要运营商纷纷加大了4G投入力度,尤其是在我国,截至11月底中国移动已开通65万个4G基站,这对于设备商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运营商的整体投资趋于谨慎和理性,这主要是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OTT侵蚀的加剧,全球运营商增速纷纷减缓,迎来了发展中的“新常态”,运营商为此一改过去“大手大脚”的花钱方式,投资趋于理性。
运营商在变,服务于运营商的设备商也在因需而变。
设备商做加减法策略各不同
全球运营商一方面积极应对OTT,另一方面开源节流以尽量维持稳定的收入和利润状况。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入云计算、SDN和NFV等,提升硬件设备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成为共识;而在自身发展方向上,运营商则出现了分歧,部分运营商将自己定位于管道提供者,有的运营商则寻求在管道之上提供丰富多样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
受此影响,设备商的战略也在向运营商所关注的方向调整,这从2014年设备商大佬们的转型言论中可窥见一斑。例如,爱立信总裁卫翰思表示,未来爱立信将更多地向软件及服务方向拓展,同时视频业务也是发展方向;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提出,公司将面向M-ICT时代聚焦四大核心领域——运营商市场、政企市场、消费者市场和新兴领域;诺基亚网络业务部大中国区总裁马博策表示,诺基亚通信将向无线、专业服务、电信云、SDN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发展。
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不同的设备商给出了不同的选择:爱立信通过做加减法,退出了手机和芯片市场,同时强化了软件、服务、支撑、视频等领域的投入;华为一路高歌猛进,全面开花,同时兼顾运营商、企业级、消费市场三个领域,对于5G、软件服务、视频多媒体等也有所覆盖;受经营状况的限制,诺基亚和阿朗则将精力聚焦在关键战略领域;中兴则采取了类似于华为的转型策略。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尝试
回望2014年,可以发现SDN、视频、5G等是设备商转型的共同选择。SDN因为能够提升硬件设备的利用率而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对此设备商也是积极布局,爱立信、华为、中兴、阿朗等推出了相关产品方案,华为、阿朗的产品在现网中得到了商用。
对于设备商而言,SDN并不止于一个方案。从SDN着手,设备商正在实践从硬件设备提供商到IT和软件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因为运营商正在探索网络设备虚拟化,通过引入SDN和NFV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分离——一旦成为现实,运营商对设备商的依赖将大为降低。虽然对于设备商而言并非是个好消息,但是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与其被革命,不如自我革命,设备商主动拥抱SDN和NFV,或许能够将影响降到最小,甚至获得新机遇。
视频服务也成为大多数设备商的发展重点,例如爱立信就通过多项收购增强了在该领域的实力,华为也透露了对视频业务的兴趣。而它们关注视频服务的原因也高度相似:未来的移动网络流量中,视频流量占比将在50%以上。布局视频服务,一是为了确保更好的移动网络服务质量,二是为了在新兴领域分得一杯羹。
此外,在4G业务方兴未艾之时,为了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几乎所有的设备商都投入了5G研发,华为甚至还提出了过渡方案4.5G。
在坚守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扩展新的增长领域,这几乎成为所有设备商的共同选择,但是前方的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软件IT服务还是视频多媒体领域,都挤满了实力强大的竞争者。在这些领域,设备商都是新选手,能否拓展成功考验着他们的战略判断力、决策执行力、技术研发实力、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资金实力。目前设备商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并没有足够的试错资本,并且市场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一旦方向选择错误时间成本也无法挽回。为此,一旦决定投入某个新的市场,设备商基本可以说是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而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