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4-06-09朱志敏张宏
朱志敏 张宏
摘 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以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一种体育教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又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更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优化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为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良好的有利条件,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为目标,以贵阳护理职业学院高、中职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和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为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高技术人才,改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展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风采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16-02
1 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也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确保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以及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职业院校体育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四种,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配合,由此来推动学院的体育工作。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事关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和学院是否能培养合格的专业素质人才。随着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以及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心理健康、磨练意志品质,而且对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思想品德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针对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项目以及锻炼的动机、态度及价值取向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为学校及相关部门了解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更好地推进和开展我校阳光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贵阳护理职业学院护理系、药学系、检验系、卫管系四个系部的2012级37个班级的高、中职学生2153人中,随机抽取男生100名,女生900名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研究。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面访调查、座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为主,内容包括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项目以及锻炼的动机、态度及价值取向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6份,有效回收率为95.6%,其中男生97份,女生859份,对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归类整理,通过Excel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除以系部、班级、寝室为单位组织的小型活动或比赛以及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外,统一组织的就是早操和课外活动以及大型的体育比赛。
3.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及认知态度
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动机支配行为,行为产生态度。因此,动机在体育运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需要和对活动的认知态度调查分析,大约有20.08%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明确的,有9.72%的学生态度积极,这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及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定位性。其次,大部分学生则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娱乐、消遣和学习压力,他们占了总数的63.91%,其中男生占73.2%,女生占62.86%,说明这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动机需求盲目,虽然态度比较乐观,但随意性很强。只有极少部分学生为了健体、塑身、保持好体型,才去通过锻炼,达到减肥、塑身的目的。因此,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和态度不容乐观。
3.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国家对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相关精神,光靠每周2节体育课来完成是非常困难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课内外结合,以此来完成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提出的“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因此,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是实现学校体育工作任务、巩固体育课教学效果、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分析,每天都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大约有9.93%,他们是真正有健身意识,自觉自愿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的学生;而每周只锻炼1~2次或3~4次的学生却占了绝大部分,占到76.25%,数字之惊人,可以说这其中又有大部分学生是在学校的有关管理条例下,迫于无奈,才去参加,活动时间基本保持在30 min左右,而且男生要比女生多;另外,还有13.8%的学生是从来都不去参加体育活动。可见,绝大部分学生的健身意识不强,甚至没有,独生子女怕脏、怕苦、怕累以及没有好的锻炼习惯和锻炼行为的现象十分明显,严重违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是体育活动保质、保量完成的首要条件。因此,要完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就必须将学校体育工作狠抓落实。
3.4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
3.4.1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时代对职业体育教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的目标,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有牢固的体育意识,掌握1~2门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建立在良好的体育意识基础上,学生因受文化修养、行为道德、体育基础、自身素质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和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没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在对他们的调查中,认为学习紧张、没有时间、缺乏锻炼习惯和锻炼行为以及怕脏、怕苦、怕累、怕出汗等因素而不去参加锻炼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从本质上看,这些因素跟他们的体育意识淡薄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中“重智轻体”现象极为严重,升学率、就业率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虽然国家出台了不少有关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相关文件,制定了不少考核措施和标准,学校也根据这些文件精神拟定了实施方案,但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罢了。
3.4.2 学生缺乏“终身体育”的教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教育和身体锻炼的过程,它是依据人体发展变化的规律、身体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对人提出的要求,并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作为即将结束学生学习生涯的职业院校学生,他们大多数不了解什么是终身体育,不知道在学生年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健身方法对其整个生涯是何等的重要,不知道学生时代是培养健身意识和锻炼行为的最佳时期。由此可见,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纲要》的要求之一。目前,我校多数学生对体育活动都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等主要价值取向,而场地器材的不足和教师指导缺乏也就成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此,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大体育教学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才能达到对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商品化浪潮正涌向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职业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努力掌握体育“三基”外,还必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和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休闲体育、民族体育等新思想、新观念引入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终身受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从而适应整个社会市场经济的需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生对体育有较强的亲和力,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抱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
(2)学生真正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不多,并且活动时间较短,而大多数学生每周都只锻炼1~2次。
(3)学生课外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显多元化趋势,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选择在体育场馆活动,而且是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去参与。
(4)影响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是因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等不足以及缺少教师指导和学习负担过重等因素所致,但主观上还是由于自己本身体育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兴趣。
4.2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懂得参加体育锻炼终身受益的重要性,理解不仅要增强体质,而且要努力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加大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的投资建设力度,充分缓解学院扩招后带来的压力,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开设既适合学生兴趣,又增进学生健康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充分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加大投资,开展和组织丰富多彩的的竞赛活动或娱乐活动,以鼓励和激发更多学生自觉、自愿的投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加大体育社团和体育协会的影响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使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4)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力度,营造良好体育运动氛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身体健康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项目日渐增多,就要求教师当下开设一些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适应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是势在必行。
(5)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体育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使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及自身素质不断提高,适应职业体育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廷安.对高校课外体育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2):40-43.
[2] 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9):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