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回顾性评价及启示

2014-06-08谢放尖李文青喻义勇陆晓波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青奥会工地空气质量

谢放尖,李文青,喻义勇,陆晓波

(1.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3;2.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南京 210013)

近年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参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2012年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仅为23.9%[1]。中国大气环境问题成为国内外学者、官员、普通市民都关注的焦点问题。南京接连成为亚青会、青奥会举办城市,赛会期间空气质量备受关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2013年访问南京时表示,如果空气质量不达标,青奥会可能延期举行[2]。

为保障良好空气质量,兑现申报时对国际奥委会关于良好空气质量的承诺,南京充分借鉴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空气质量保障经验[3-6],实施了一系列“蓝天工程”,并针对亚青会保障出台了《2013年第二届亚青会举办期间环境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采取了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有力保障了亚青会期间的空气质量。

1 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及绩效评价

1.1 临时管控措施及执行情况

2013年4月29日,南京市政府出台《2013年第二届亚青会举办期间环境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宁政发〔2013〕139号),适用时间为2013年8月1日到8月31日。其中关于空气质量保障,包括点源管控、面源管控、流动源管控、区域联防联控共4个方面20条措施。临时管控措施具有范围广(包括点、面、线、区域),强度大(涉及60多家企业停限产、3000多家工地停工),时间长(8月1日开始到31日截止)等特点,是南京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临时管控措施。临时管控措施颁布后得到有效落实,有力保障了亚青会期间环境空气质量。措施要点及落实情况见表1。

表1 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临时管控措施要点及落实情况

1.2 临时管控措施绩效分析

1.2.1 成本及减排效益分析

企业停限产及工地停工等非常规措施取得减排成效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明确措施的减排费用效益,对重点废气排放企业及大型工地(土方2万m3以上)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企业(工地)名称,亚青期间采取的措施,SO2、NOx、烟粉尘减排量,工地停工面积,经济成本(以货币计)等信息。问卷发放后,根据全市22家市管企业及81家大型工地填表信息,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表2)。从表2可知,企业停限产与工地停工均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企业减排的污染物种类较多,包括常规气态污染物、颗粒物以及各种特征污染物,但成本较大。工地停工减排颗粒物效果优于企业停限产,且成本小,是控制一次颗粒物的最有效途径。

表2 临时管控措施下主要企业、工地管控费用效益汇总

1.2.2 空气质量改善分析

2013年8月份南京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AQI指数在58~97之间,未出现污染天气。6项主要污染物中,SO2、NO2、CO日均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O3日最大 8 小时值、PM10、PM2.5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部分时段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一方面由于当月南京市气象扩散条件总体比往年较好,扩散条件达到优的有4天,良的有10天,一般的有17天,未出现扩散条件较差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与临时管控措施的执行密切相关。

从降尘量指标来看,8月份全市9个国控点平均降尘量为5.34 t/(km2·月),比上年同期下降23.3%,环比同年7月下降36.7%。由于降尘主要为粗颗粒物,说明工地停工对于减少降尘效果明显。从主要污染物指标来看,除SO2小幅波动外,其余3项指标同比下降明显,这是工业企业减排效益的体现,同时也与较好的污染扩散条件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赛事期间(08.16—08.24)各项指标比当月月均值有较大幅度下降,除了较好的扩散条件(赛事期间扩散条件4天优秀,3天良好,2天一般),还与赛事期间企业、社会自律加强,自觉减少污染排放有关(表3)。从污染空间分布来看,8月草场门站附近空气质量较差,这主要与城西干道改造道路拥堵及地铁施工有关。奥体中心站(代表亚青会比赛场馆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最佳,这主 要与局地污染源尤其是工地得到有效控制有关。

图1 2013年8月南京市空气质量逐日变化情况

表3 2013年8月及赛事期间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同比上年分析 μg/m3

1.3 临时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亚青会临时管控措施总体落实较好,但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临时管控措施出台较晚。2013年4月底措施才正式出台发布,而企业生产运行计划一般在年初就已经制定,因而临时管控措施中停、限产措施对企业生产干扰较大。二是工地停工令发布较晚。停工令7月24日才发布,距离8月份仅1周时间,对施工单位进度安排、人员调度计划也产生了一些干扰。三是限电等措施难以执行到位。夏季受电高峰影响,在外用电难以保障供应的情况下,电厂生产负荷不受控,机组负荷、发电量减少措施难落实。四是区域联防联控措施难以有效执行。区域联防联控涉及2省8市,目前签订的《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区域联防联控协议》由南京市牵头组织,缺乏省、部高位协调机制及必要的监督机制,措施缺乏刚性要求,执行力度打折扣。

2 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经验及启示

2.1 高度重视是根本前提

省、市政府对亚青会环境保障工作高度重视,把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列为全市重点工作。南京市环保局成立了亚青会环境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设空气质量保障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完整的保障组织架构,为全面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打下了坚实基础。2014年即将举办的青奥会规模更大、关注度更高、影响力更大,应抓住机遇,积极争取环保部、江苏省政府的更大支持。

2.2 周密部署是重要基础

亚青会保障工作筹备期间(6月份),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点源、面源、流动源管控落实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及联络人员,形成完整的通讯体系。临战阶段(7—8月份)每周制定工作计划,赛前冲刺阶段(8月份)2天1个工作计划,赛事期间每日1个工作计划,充分准备和周密部署使得各项保障工作推进有条不紊,涉及到的60多家企业停限产、3000多家工地停工等执行到位。由于青奥会增加了室外项目,面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应加强演练,周密部署。

2.3 协作共管是根本保障

全市上下统一思想,主动加强跨部门衔接、跨领域配合、跨地区协作。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都制定了临时管控措施实施的细化方案,相关污染排放企业、工地、社会公众充分自律,确保了亚青会保障工作的高效运行。同时,周边兄弟城市特别是上风向的镇江、扬州、泰州、常州等市也积极开展了企业限产、错时生产等有力措施。而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是一项更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保障的力量。

2.4 环境科技是有力支撑

高度重视临时管控措施制定的科学性。经分析,2010—2012年的每年8月份,南京受副热带高压与台风影响,扩散条件较好,空气质量较佳。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中O3分担率最高(30%左右),然后是 PM2.5和 PM10(均为 20% 左右),其次 NO2(15%左右)、CO(10%左右),SO2分担率最低(5%左右)。根据大气污染源清单研究初步成果,南京市O3主要受VOC控制,一次颗粒物与二次颗粒物比例约为4∶6。石化是主要的VOC排放企业,钢铁、电力、施工扬尘是主要颗粒物来源。空气质量主要制约因素及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确保了亚青会临时管控措施制定的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为科学应对赛事期间突发状况,亚青会保障工作邀请了大气、环境、气象、监测等多个领域知名专家坐镇指导,形成了每日专家会商制度,科学研判空气质量趋势,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会商期间全程应用了青奥(亚青)空气质量保障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具备环境基础数据(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污染源数据)的集成展示、空气质量预测预报、调控方案、信息发布等功能,为专家会商提供决策辅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继续加强大气科学研究,全面、深入掌握南京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充分依赖科技力量,确保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科学有效。

3 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对策建议

3.1 继续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的青奥会环境保障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筹实施青奥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环保局设办公室,承担青奥会环境保障与应急指挥的组织协调、任务分解、督促检查、评估考核等职能。各级政府、各部门相应成立青奥会环境保障小组,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机制和工作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效完成保障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为青奥会保障献计出力,形成市、区、镇街联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3.2 优化临时管控措施

一是临时管控措施要尽早出台。建议在2014年初出台青奥会环境保障临时管控措施,管控时间适当延长,工地停工令的发布应提前1个月以上。二是增强临时管控措施可操作性。在充分调研各地区、各污染源可控水平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相关方意见,充分沟通协商,确保提出的各项管控措施具备可操作性。三是增强临时管控方案的科学性,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抓住O3与细颗粒物两个主要的制约因素,重点强化石化、钢铁、电力及扬尘管控。四是继续加强专家会商制度,充分发挥环境科技支撑,实时指导赛事期间每日的环境管控。

3.3 切实解决制约问题

一是解决好低硫煤储备问题。市发改、经信等部门应积极协助企业提前储备优质煤炭,各企业提前做好设备检修与维护,确保青奥会期间生产装置、污染处理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二是部门联合执法问题。市环保局协调市公安局与交通运输局,争取青奥会期间多部门联合上路执法常态化。建议在市排气中心设立警务室,确保上路检查时警力支持。三是提前制定青奥会期间调休、限行方案,鼓励企事业单位弹性休假。四是充分依靠环保部与省委省政府力量,确保区域联防联控真正有效落实。

4 结语

大型赛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区域、领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南京亚青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取得成功,得益于夏季较好的气象条件,但更加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4南京青奥会是近期国内举办的最重要的国际性综合赛事,亚青会环境遗产是青奥会保障的重要财富,相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2014南京青奥会必将是一次精彩的绿色青奥会。

[1]环境保护部.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3-5-28)[2014 -02 -14].http://www.gov.cn/gzdt/att/att/site1/20130604/001e3741a4d81317cd0101.pdf.

[2]龚菲.国际奥委会主席:空气质量不达标青奥会将延期[N/OL].东方早报,(2013-01-31)[2014-02-14].http://www.dfdaily.com/html/42/2013/1/31/940689.shtml.

[3]吴其重,王自发,李丽娜,等.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京津冀地区措施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5):662-671.

[4]黄嫣曼,魏海萍,段玉森,等.上海世博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和原因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5):58 -63.

[5]陆涛.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警联动系统及其在上海世博会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5):68 -73.

[6]陈敏,马雷鸣,魏海萍,等.气象条件对上海世博会期间空气质量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3(2):140 -150.

猜你喜欢

青奥会工地空气质量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波比的小工地
“空气质量发布”APP上线
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进展
重视车内空气质量工作 制造更环保、更清洁、更健康的汽车
开展“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 加快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热闹的工地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工地上的女人们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