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幼儿社会性培养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4-06-08刘海红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会性同伴纠纷

刘海红

(西藏民族学院 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一、研究背景

社会性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社会性是指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特性。狭义的社会性是指能够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特性。[1][2]本文中的社会性是指狭义的社会性。中国和日本由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和少子化现象的影响,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数量和近邻的同龄孩子的数量都在逐渐减少,孩子们一起玩耍的伙伴群也没有上世纪80年代的那么多。与此同时,家长过于干涉,过分保护自己的孩子,促使中日现代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减弱。特别是1979年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使得现代城市中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被叫做“小皇帝”。这些幼儿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喜欢命令他人的习惯,和同年龄的孩子不能友好相处。他们的同伴关系比较难以维持等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而且问题非常多。另外,中国的家长大多对孩子的将来寄予过高的期望,从小让孩子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的倾向较高。[3][4][5]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让幼儿通过自由交往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日本的幼儿教师培养孩子的社会性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1)通过宽松的一日生活安排让幼儿和同伴自由地玩耍培养孩子的社会性。(2)通过幼儿纠纷培养孩子的社会性。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二、日本幼儿教师培养幼儿社会性最主要的两种途径

1.通过与同伴玩耍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表1 日本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表

在日本,一日生活安排比较宽松(见表1),大致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和自由玩耍两种。幼儿教师考虑到幼儿的主体性,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自发地、自由地去探索,和喜欢的同伴尽情地玩耍。日本的幼儿园教师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主要通过让幼儿在园中和自己喜欢的同伴通过吃喝拉撒、游戏、交往、在环境中探究等有趣的活动来实现。对此有人会质疑:在日本幼儿园老师什么都不教吗?其实不然。例如,如果教师这周的计划是教孩子们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那么教师会在手工制作区投放这三色的纸、颜料及利用这三色制作的手工制品;在娃娃家投放红色的围裙、黄色的调料瓶、蓝色的碗;在超市区投放红黄蓝色的购物框等等。教师就是这样通过环境的创设把自己想要教给幼儿的知识设计到每一个幼儿可能接触到的游戏当中。幼儿无论选择任何游戏,看似随意自由地玩耍,都能学习到教师想要教授的知识。日本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仓桥惣三的“生活诱导教育”理论一贯主张幼儿的现实生活是第一位的,“保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考虑如何实施与幼儿能力相适应的教育,而是让幼儿过真正幼儿那样的生活”。重视儿童本身的生活和自发的活动,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进行自由活动的环境及设备条件,通过和同伴玩耍,幼儿的同伴关系会变得比以前亲密、频繁和持久,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行为,更有效地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大量研究[5][6][7]也都证实,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让幼儿和同伴交往是培养幼儿社会性最佳的方法。

2.通过幼儿纠纷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教师在创设环境、投放玩具时会考虑到幼儿共享、分享、合作的因素视情况而定。有时会投放数量很少的新玩具让孩子们共同玩耍,中班大班会创设很多需要和同伴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以促进和增加幼儿的交往行为。观察幼儿的同伴玩耍就会发现,儿童有时会被同伴接纳,有时却会被同伴排斥,有的儿童是居中心地位的,有的儿童则属于边缘地带。

为了促进幼儿间同伴玩耍的顺利进行,日本幼儿教师会教幼儿用固定的语言加入到想加入的游戏中:“请加我一起玩”,对方的幼儿回答“可以呀”。如果有的幼儿回答“不可以!”这时老师会带着想加入的孩子一起去问问为什么不能一起玩,但不会运用教师的“特权”去强制或者批评不愿意接受的幼儿。如果理由是“因为他没有相同的玩具”或者是“不会做饭”等理由,那么教师会帮助想加入的幼儿制作或者进行平行游戏,使幼儿得到相同的经验以便可以顺利地加入。但如果是“不想一起玩”或者“因为性别”等理由被拒绝,教师将会带着想加入的幼儿另外寻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幼儿在交互作用中,还会因为物品、角色、顺序等发生矛盾。一旦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发生争执,幼儿教师会按照一定的介入顺序去介入。其做法是:第一步,对双方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共鸣,使幼儿激动的情绪逐渐稳定;第二步,鼓励双方幼儿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幼儿之间发生纠纷时,幼儿会认识到他人的想法和自己不同,有时需要抑制自己的情感向对方妥协,有时又需要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是锻炼和提高幼儿社交技能的好机会。一般来说小班的幼儿发生纠纷需要教师介入的场面较多,但中班、大班的幼儿经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基本上都可以自己解决。只有当幼儿在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才需要幼儿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日本的幼儿教师认为当幼儿了解了对方的想法之后,自己会想办法并且也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所以作为教师不应该过早过多地干预幼儿,尽量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日本教师重视通过纠纷让幼儿体验与同伴相处时需要遵循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他们认为纠纷能使幼儿明白自己和他人有着不同的想法,这是让幼儿考虑如果想和同伴玩下去,自己该怎么做的一个好机会。所以,在幼儿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日本的幼儿教师很多时候都选择不干预幼儿的纠纷,这也反映了在日本普遍存在的利用幼儿之间的纠纷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文化观念和实践方法。

三、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幼儿教师主要通过宽松的一日生活安排让幼儿和同伴自由地玩耍,并且利用幼儿之间的矛盾纠纷来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国内外大量的研究也证明,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通过幼儿和同伴的交往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最佳方法。而在我国,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过于细致,就连喝水、如厕都要集体行动,幼儿几乎没有很长的自由时间和同伴尽情地玩耍。而且由于观念、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幼儿园普遍地存在着“重上课,轻生活环节”的现象。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等环节被视为保育员的工作,教师根本不予关心,更不用说如何保教并重地促进幼儿发展了。在一日生活中,往往上午是老师很重视的时段,因为教学活动往往安排在上午进行。很多幼儿园虽然创设了区角,却没有真正地让幼儿在区角中和自己喜欢的同伴通过自由的玩耍游戏去学习教师所设计的知识,使得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都失去了意义,成为教室的摆设和装饰。我们的教师还利用幼儿的游戏词“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四不许捂嘴偷偷笑、看谁是个木头人!”让幼儿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老师“讲课”。一日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我国的幼儿园在安排一日生活常规时应当借鉴日本的宽松式的设定,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8]与此同时,在幼儿间产生矛盾、发生纠纷时,幼儿教师应首先想到利用这个纠纷,能让孩子学到什么,不要急于把幼儿分开,像个裁判官似的评说谁对谁错,立刻告诉孩子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应该怎么办。众所周知,幼儿之间在自由玩耍中发生纠纷,可以使幼儿懂得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同,如果想和小朋友继续友好地相处下去,自己先要学会忍耐和忍让。[9][10][11]解决纠纷的过程不仅对幼儿的语言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幼儿经历了纠纷,就会知道痛苦、伤心、委屈的滋味,自然而然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知道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替他人着想。

日本幼儿教师在幼儿纠纷介入时的介入顺序、方法、途径值得我们学习。中国的幼儿教师要学会通过环境创设,让幼儿自由地和同伴去交往学习,当幼儿之间发生争执时需抓住教育机会,培养幼儿的社会性。相信通过学习和借鉴日本幼儿教师的做法能为我国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1]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1-17.

[2]周燕.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1998,(2):3-7.

[3]武建芬.幼儿自由游戏活动中同伴交往的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8,(5):35.

[4]肖湘寧.新的教育观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1,(1):9.

[5]倉持清美.幼稚園の中のものをめぐる子ども同士のいざこざ-いざこざで使用される方略と子ども同士の関係-[J].発達心理学研究,1992,(3):1-8.

[6]朝生あけみ,斉藤こずゑ,荻野美佐子.いざこざ場面における2~3歳児の方略[J].日本教育心理学会第33回総会発表論文集,1991:93-94.

[7]高坂聡.幼稚園児のいざこざに関する自然観察的研究:おもちゃを取るための方略の分類[J].発達心理学研究,1996,(7):62-72.

[8]黄秋燕.陶行知“六大解放”中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112.

[9]董存梅,本郷一夫.幼児の自己制御の発達に関する日中の比較文化的研究——行動反応と情動反応の関連性に着目-[J].東北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科研究年報,2008,(56):157-158.

[10]陈瑞妹.着力培养幼儿交往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9,(4):34.

[11]本郷一夫,杉山弘子,玉井真理子.子ども間のトラブルに対する保母の働きかけの効果―保育所における1~2歳児の物をめぐるトラブルについて-[J].発達心理学研究,1991,(1):107-115.

猜你喜欢

社会性同伴纠纷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