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外部知识管理在航天企业中的应用

2014-06-08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才华王林

航天工业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航天文献资源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才华 王林

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通过对内外部知识的获取、共享、挖掘和创造的过程。其主要作用就是在最需要的时间,以最合适的形式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

当前,航天科技工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任务重、要求高,能否短周期、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已成为航天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而知识无疑是构成航天企业核心研发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针对企业外部知识管理研究的成果还相对较少,因此,如何将先进的知识管理思想和信息化技术融入航天企业外部知识管理工作中,强化外部知识的利用,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航天企业开展外部知识管理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此项工作开展前期的关键就是知识的积累和信息化技术手段,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航天企业的外部知识管理工作有所启迪。

一、内外部知识管理的区别

知识管理按作用对象、作用形式可分为内部知识管理和外部知识管理,两种管理方式存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关注重点不同。内部知识管理强调的是对航天型号研制和产品研发中积累下来的各类经验的梳理与整合,目的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吸取教训,参考以前相同或相似工作中好的经验和管理办法;而外部知识管理则更为关注知识发现和服务的能力,所管理的外部知识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强调的是对与技术研发相关的外部知识的获取和挖掘,能否对技术研发有所启迪,对现有的内部知识进行更新。

管理主体不同。内部知识的管理主体是航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外部知识的管理主体则应依托具有一定情报背景的情报人员。

技术手段不同。内部知识存在于单位内部,管理的技术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最大化地挖掘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同时最大化地实现共享和利用;而外部知识海量存在于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如何识别知识的利用程度非常关键,因此其管理手段要求具有较为智能的搜索引擎、整合工具和知识挖掘工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

与内部知识管理相比,外部知识管理不仅强调管理外部知识,更强调能够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外部知识服务。外部知识管理通过技术跟踪与监测、机构竞争力评价、技术预见预测等服务方式,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为技术研发和管理提供知识支撑:

一是实现按照企业专业技术树建立外部知识专题库,为技术研发和管理提供快速、有效、一站式的外部知识资源服务;

二是基于专业技术外部知识专题库,监测、识别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动向,包括领域前沿、热点以及最新技术发展动向等,为预研队伍提供可选择的研发方向,提高预研的成功率;

三是基于专业技术外部知识专题库发现并跟踪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对手,监测竞争对手的研发动向、技术布局和知识结构组成,为型号研制队伍提供可借鉴的技术方案;

四是基于专业技术外部知识专题库,通过论文、专利转化关系分析和专利技术点组合分析,发现即将转化为成熟技术的研究成果和领域技术空白点,为技术攻关和技术立项提供参考方案;

五是基于专业技术外部知识专题库整理项目管理典型案例,提取项目管理知识,为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和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二、外部知识的需求与采集

1.航天企业外部知识管理的需求

对于航天企业来说,由于保密等诸多限制,研发人员获取外部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对外部知识的需求又十分迫切。笔者在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单位调研后,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

调研对象主要为院属各单位技术研发人员,层次结构覆盖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和助理工程师。目前,研究院研发人员能够接触到的外部知识资源主要来源于数字图书馆和专利文献服务平台。但调研发现,技术研发人员对研究院现有外部知识资源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其中数字图书馆资源使用频率平均为每人3.6次/月,专利文献检索平台的使用频率平均仅为每人1.6次/月。使用频率较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太少”、“缺乏清晰的资源导航”、“查找不方便”这3个问题上(见图1)。

科技论文资源是研究院数字资源建设的短板,截至2012年底研究院数字文献资源总量约有4500万条,而世界范围内科技论文资源量约有6亿条,除去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论文资源约在3~4亿,研究院数字科技论文资源覆盖率尚不足15%,这对研究院科研创新是一个比较大的制约因素。

图1 外部知识资源利用问题反馈

从外部知识管理与服务需求调研的反馈情况来看(见图2),研究院各单位对掌握行业技术领域技术发展动向、了解竞争对手技术研发方向有迫切需求。那么,如何根据这些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外部知识管理,高质量、高效率地满足研发人员对外部知识的需求,将成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2.航天专业技术外部知识采集

一直以来,大多数航天企业由情报部门负责提供外部知识服务,通常采用Google+文献数据库查找到数篇相关文献,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总结出一篇综述报告。这种传统的知识采集方法注重查准率而忽略了查全率,难以从海量的知识源中发现有价值的外部知识,无法为科研决策提供有效的情报支持。

对于知识密集型的航天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将决定其技术创新的能力,而对外部知识利用能力的基础保障就是对外部知识的采集,因为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知识发现与分析。

进行外部知识采集时,防止检索策略不合理的根本方法就是遵循一定的步骤制定检索策略。著名的Big6方法(见表1)将文献检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分为6个主要步骤,以完成制定检索策略、实施检索、检索结果利用与评价几个主要阶段。

任务定义阶段利用Big6方法了解技术在航天产品中的应用情况,并查找出主要的研究机构。可以首先查看有关技术高质量的期刊文献、会议文献以及专利文献,语种不限;其次,为了能在较短时间内从总体上把握研究进展,相关的综述论文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信息搜索策略阶段首先应具备技术人员对专业背景、应用领域以及目前所关注的技术点给予的描述,具有专职的情报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专业相关的主题词表以及知识源数据库等基础条件,能在中英文知识源数据中查找相关文献。

定位和搜索阶段利用统计分析工具对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或专利申请人)进行统计分析后,可以得到文献关键词出现频率和作者机构(或专利申请人)的排名。

通常,技术人员对某一领域外部知识感兴趣的只是某一研究结果或某一数据与事实,但由于采集到的外部知识文献量很大,给技术人员从中筛选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可利用文献知识表达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该过程理解为是一个对文献知识的标引过程。利用知识表达方法对文献进行标引形成知识地图后,便可将大量文献以简单直观甚至可视化的形式向技术人员展现。

图2 外部知识挖掘分析需求

表1 Big6方法解决模式

评价阶段是外部知识采集解决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通过评价,不但可以判断是否解决了最初的信息问题,如果没有解决,则需调整策略重新检索,还可以判断整个采集过程中效率和方法是否最优,以提高外部知识采集的能力。

三、外部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

1.外部知识管理系统概况

当前,国外企业的知识资源管理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服务、软件产品以及成功应用已十分常见。Autonomy平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NASA等高端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强调以企业搜索为基础,提供全面、自动、智能的信息处理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了企业的信息价值和信息效率。目前国内部分咨询公司(如AMT公司)与Autonomy进行合作,在其平台基础上进行本土化二次开发,向众多用户提供知识管理等相关服务。国内有许多机构已实施和正在规划实施与自身相适应的外部知识管理及服务系统,如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的智能诊疗知识服务平台、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农业科学领域知识服务系统,它们都是实现集外部知识采集、加工、挖掘、动态监测、服务于一体的外部知识管理系统。

我国军工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外部知识管理体系构建以及相关信息化系统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在航天系统中,许多科研院所也都非常重视外部知识管理工作,并都规划建设支撑自有专业的外部知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包括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正在实施的数字资源整合和分析系统、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情报采集与应用系统、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知识管理服务平台等。

2.外部知识管理系统特征分析

与内部知识管理系统相比,外部知识管理与服务系统具备许多异化的特征。

一是资源数量密集。系统集成了与企业专业技术相关的所有外部知识资源,数据规模达到亿级,是一个资源高度密集的系统。

二是资源构成复杂。系统搜集整理了科技报告、期刊文献、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互联网消息资源等多种外部知识资源,覆盖技术规划、预研、研究、成熟、保护的全生命周期,而且类型、作用和数据结构也很不一致,构成非常复杂。

三是知识关联统一。系统通过规范化的数据加工、标引以及数据关联映射等方法打破了科技文献之间的篇章限制,实现了外部知识资源在知识内容、著录特征等方面的关联统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一篇文献快速查找到其它相关文献。

四是服务功能丰富。基于海量的外部知识资源,通过关联挖掘、计量分析、耦合分析、组合分析预测、相似聚类等方法手段,系统可以实现发展态势检测、竞争力评价、竞争对手识别、技术发展路线、技术预见预测、知识结构分析、技术机会发现等多种复杂的知识服务功能。

五是业务流程专而全。系统对资源的管理覆盖了采集、加工、入库、组织、分析、服务的全流程,对用户的服务实现了从兴趣采集到兴趣建模,再到个性化资源服务的全方位覆盖。从业务流程上看,它是专业且统一的完整系统。

3.构建思路及系统架构

航天企业外部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思路为:首先要明确系统服务对象——决策层的领导、企业内部的科研人员和从事情报分析的情报人员;其次是系统的构建基础能够实现对互联网及企业购买的镜像文献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中的异构资源以虚拟整合的方式进行自动采集。因而系统内部架构应包含知识采集与整合模块、知识挖掘模块、知识服务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见图3)。

知识采集与整合模块可以实现对异构知识的自动采集、自动标引(元数据自动抽取),并按照预先设置好的知识体系进行自动入库。

知识挖掘模块主要是外部知识服务系统各专题库知识资源的文本内容,如标题、作者、机构、年代、国家、关键词等内容进行计量和挖掘分析,为用户提供深入的知识服务。

知识服务模块主要将采集到的外部知识以可视化导航的方式向用户呈现,在分析用户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推送,在知识挖掘的基础上辅助用户快速准确地定位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建立个人知识库;可视化导航是以列表或知识地图的方式更为直观地将某一专题的外部知识进行展现,由此可以梳理出与主题文献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如图4所示。

后台管理模块主要针对知识体系(知识类型及知识分类)、叙词、知识资源以及用户权限等进行管理。

外部知识管理是近年来航天企业广泛关注的新课题,笔者通过对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外部知识管理的调研,以及对外部知识管理系统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外部知识管理与服务系统的思路和构架,希望能够对航天企业开展外部知识管理工作有所启迪,为未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使外部知识管理成为推动航天企业技术研发和发展的巨大动力。

图3 外部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图4 地图可视导航样式

猜你喜欢

航天文献资源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逐梦航天日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