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股静脉置管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2014-06-07王继华

河北医药 2014年16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血栓

王继华

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药物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规措施。股静脉由于血管粗、血流快可减低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静脉炎发生率,且具有解剖定位明确、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恶性肿瘤患者[1]。然而,股静脉置管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仍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常见且严重并发症。本文总结了我科行股静脉置管的肿瘤患者196例,其中98例行改良股静脉置管并配合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行股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196例,男112例,女84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6.8岁。乳腺癌62例,肺癌58例,鼻咽癌38例,胃癌16例,卵巢癌5例,宫颈癌5例,肝癌8例,直肠癌4例。其中右股静脉置管124例,左股静脉置管72例。置管时间1~8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置管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股静脉置管术,2组年龄、性别比、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置管方法 (1)传统置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外展外旋20°~30°,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3cm处触及股动脉搏动,以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麻下穿刺针与皮肤呈35°~45°,进针成功后缓慢送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将0.9%氯化钠溶液浸泡的导管沿导丝送入血管15~20cm,缝合固定导管;(2)改良置管方法: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用细针垂直刺入,固定注射器以固定血管,再在相同位置用穿刺针与皮肤呈35°~45°穿刺置管,置管前导管用肝素钠盐水浸泡。术后密切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有无淤血、疼痛、活动受限、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体征。存在上述症状者可行血管彩超,以探得静脉管腔内异常回声物确诊,或行股静脉造影观察有无血栓形成。

1.3 护理

1.3.1 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3.2 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2],包括:①心理辅导:术前护理人员应就置管的原因、步骤、优点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做出详细解释,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保持平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避免由于术后烦躁不安导致的血液返流、血液凝固及血栓形成;②一般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嘱患者卧床,防止患肢受压,注意保暖,可将患肢抬高15°~30°,并制动,以促进静脉回流。患者宜多饮水避免血液粘稠,进食低盐、低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膳食,防止便秘引起腹压增高。③术前护理:术前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有无腹股沟部位手术史及股静脉异常等既往病史,检测患者出凝血时间等凝血和纤溶指标;④术后护理: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适度活动踝关节,不能下床者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经常按摩患肢,避免因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液瘀滞及血栓形成,建议患者穿弹力袜或抗血栓袜,不宜穿紧身内衣;⑤患肢护理:密切观察患肢皮温、色泽、足背动脉搏动强度等反映肢端血运的指标,每日定时精确测量、记录患肢周径,并对比健侧及以往测量周径判断肢体肿痛状况。若患肢青紫或苍白、皮温降低、肿痛加重、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提示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立即上报,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⑥溶栓护理:一经发现血栓形成后立即拔除导管,及早进行溶栓治疗。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抗凝、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等治疗措施。治疗后若患肢疼痛、肿胀等症状缓解,复查彩超显示血管再通,提示溶栓治疗效果好。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牙龈、鼻腔、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注射部位尤其是脑部有无出血或血肿,定期检测血小板数量及血凝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提高,置管时间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 n=98

2.2 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2组溶栓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1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经7~10 d抗凝、溶栓治疗后有2例肺栓塞、1例静脉炎发生。观察组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后患肢肿痛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B超显示血管再通,均未发生静脉炎、肺栓塞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n=98,例(%)

表3 2组溶栓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传统股静脉置管存在置管失败、感染、出血、导管堵塞、滑脱、断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股静脉置管的常见并发症,血栓脱落易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其形成原因主要有:(1)血管壁受损:反复多次穿刺置管易破坏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内膜下胶原暴露,导致血液凝集;(2)高凝状态:患者由于进食及饮水少、呕吐、使用止血药物等原因造成血液粘稠,易诱发血栓形成;(3)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长期卧床造成血流速度缓慢,加之下肢肌肉泵功能丧失,造成静脉血流瘀滞,血栓形成[3]。

本研究采用改良股静脉置管,即细针穿刺后用注射器固定血管,使穿刺针不易脱落滑出,另外,置管前我们使用肝素钠盐水浸泡导管。这些措施不仅极大提高了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也有效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了导管使用寿命,为患者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总之,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并加强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掌握科学的自我护理手段,及早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1 林伟芬,邓小娥,杨西宁,等.股静脉置管在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放化疗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12,26:1864-1865.

2 温蕾,曾敬科.股静脉置管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护理体会.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6:835-836.

3 荆山,董燕,胡晓华.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浙江创伤外科,2012,17:300-302.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血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