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2014-06-07王彩霞包品红陈平安王顺清
王彩霞 包品红 陈平安 王顺清
本项目在前期探索成功的临床实习阶段双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查房、双语汇报病情和双语病例讨论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1]。在《内科学》实践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并在双语教学优秀师资团队构建、教学建设、多媒体建设、案例式教学和PBL教学融合双语教学等方面开展研究,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可行的《内科学》实践课双语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推动本院双语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内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英语水平,为培养出能应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适应我国当前卫生需求的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1 对象
选取本院近3年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内科学》实践课的双语教学。
2 双语教学准备阶段
2.1 双语教学师资团队建设 选择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英语听说读写表达能力强、有中级以上职称者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组建内科学双语教学小组;由医院聘请外教对双语授课教师进行定期的(每周一次)英语口语培训;鼓励教师出外学习和参加相关的学生会议,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构建一个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2.2 编写内科学实践课双语教学配套教材 在参照内科学理论课双语教学教材的前提下,根据临床双语教学的需要,编制一批难度适宜、操作可行的《内科学》实践课双语教学教材。主要包括中英文对照的临床操作指南、病例、临床日常用语等。
2.3 购买和自建《内科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资源 根据本教学模式的需要,课题组将适当购买一批高质量的《内科学》双语教学多媒体资源(视听教材、网络课件或网络课程);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建有特色的《内科学》双语教学网络资源,搭建《内科学》双语教学资源平台。
3 双语教学实施阶段
3.1 双语教学集体备课 在每次双语教学课程一周,本教学小组全体教师举行集体备课,先由一人试讲,然后进行讨论,统一本次双语教学实践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别要统一本次课中学生应掌握的英语内容。
3.2 课前培训 考虑到学生在理论课程阶段只有少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所以,在开始实践课的双语教学前对即将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课前培训。内容包括:本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意义、本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教学流程、在教学中学生应该如何配合,及相关的教学注意事项。让学生先了解,熟悉本教学模式的情况,为正式开展双语教学做好准备。
3.3 每次课的课前要求 把学生分成6~8人一组,每次课前一周先告诉学生本次课程的内容、需要操作的内容及需要讨论的案例。并根据本次课的内容提出数个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先预习相关的材料(中英对照),小组长组织组员查阅期刊和网络资源,进行自学和小组协作性学习,查找并归纳老师所提问题的答案。在每次实践课程中,要求每组推举一个成员来汇报对问题的学习情况。
3.4 床边病例讨论为中心双语教学 采用引导式、提问式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如何采集病史并抓住主要症状,培养学生如何进行规范性的体格检查从而获得阳性体征,培养学生如何通过症状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得出可能的诊断,培养学生如何分析产生症状的可能病因,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如何与患者沟通,并强调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学生尽量用英语汇报病史。依照临床教学程序,教师带学生到病床前,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汇报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情况,并提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及初步的诊疗计划或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处理措施等,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
3.5 总结 教师进行提问,与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总结病史、体查及英语运用情况),整个过程师生均要求尽量用英语表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内容运用多媒体配合进行教学及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病例的临床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理解。
4 教学效果评价
在每批学生的内科学课程结束时,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发放授课质量评估表和问卷调查表,反馈对内科学临床实习双语教学的意见与建议。53.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同时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也较高。但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进行的内科学理论课双语教学,只是初步掌握了部分的相关医学词汇和表达方法,距离应用及交流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同时还有部分英语或医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其提高不大,14.2%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影响对临床知识的学习。从总体效果判断,该教学模式达到了内科学双语教学目的。由学生对各教员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并就教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92份。回收92份,有效问卷92份,结果见表1。
表1 双语教学授课质量评估表
5 讨论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中教专业理论知识的老师不教英语,而教英语的老师不懂医学知识的现象,容易造成学生学科知识间的脱节,难以将英语与他们所学到的医学知识相联系,从而难以培养出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2]。在现行的实习住院医师及护士培训过程中,也是只侧重专业理论及实践知识,忽视专业英语的培训,不利于住院医师及护士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国外医学进展。《内科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医学生掌握《内科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在掌握专业课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和前提下,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把重点放在英语教学而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的[3-5]。所以教学活动的一切环节都应该围绕着这个中心,采用学生能接受、能理解的授课方式。本院采取的双语教学模式,65.7%的学生认为对临床知识的学习无影响,20.1%的学生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对临床知识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只有14.2%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认为双语教学对临床知识的学习有影响,提示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选取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进行。本院根据教师的英语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前培训及中英文穿插讲解的授课模式,在目前师资与学生外语能力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种过渡方式更有利于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兼顾对专业英语的学习,这与国内其他医学院校的做法较一致[6]。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增强医学文献阅读能力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等方面均有帮助。但同时部分英语基础一般的学生认为需花较大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会增加学习负担。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20.5%的同学希望以后授课能增加双语教学内容,52.5%同学认同中英文穿插讲解,只有小部分同学认为应该减少双语教学内容。
调查显示,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致认为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影响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应达到发音标准、表达流利。可见,提高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是双语教学量提高的关键[7]。与其他高校附属医院的双语教学一样,本院内科学专业教师外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任课教师英语功底不深、口语水平较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8]。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其精通医学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及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反应专业和专业英语学习均有所长进,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回答和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笔者通过编写双语教学教程、示范性教学及在临床工作中渗透英语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带教老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专业英语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和提高[9]。双语教学的开展能达到在教学上互补长短、步步深入的作用,有利于培养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
[1]王彩霞,毛平,朱志刚,等.血液内科临床实习中“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6,6(2):384.
[2]杨红辉,张梦玺,彭伟莲.内科学见习课双语教学初探[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2):446-447.
[3]李家承.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50-151.
[4]李琳碧,张鸿青,黄雅.妇产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08-109.
[5]李洪芝,刘倩倩.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41-142.
[6]李晓丹,徐如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双语教学实施方案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116-118.
[7]苏纪平,唐小兰,王仁君,等.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6):733-734.
[8]陈兴,叶子冠.内科学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与评价[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2,24(8):3769-3771.
[9]王奕,严海东.内科学双语教学师资建设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8):95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