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形势下电台如何发声

2014-06-07陈鹏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3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广播媒介

□陈鹏

(大连日报社,辽宁 大连 116002)

新媒体形势下电台如何发声

□陈鹏

(大连日报社,辽宁 大连 116002)

当前,新媒体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作为传统媒体,应高度关注和深度思索自身所受到的冲击,探索并走出一条适合传统媒体发展的道路,并最终努力将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转化成一种新生的推动传统媒体向更高层次、更大平台发展的新动力。

“新传媒”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媒体形式,它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作为传统媒体之中的典型代表,广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巨大,笔者认为应重视来自三方面的挑战:

首先,来自网络的挑战。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国内的传媒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他和广播媒体的共同点就是资讯的传播速度快,资讯的刷新速度快,这些优势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都是广播所独有的。

其次,来自移动传媒的挑战。同样,在移动传媒出现之前,广播媒体的移动性,便携性是一家独大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全国范围内的交通广播都保持着非常好的上升态势。但是,随着移动媒体的出现,公共交通工具、移动通讯设备都为移动媒体创造了无比巨大的发展空间,这对广播形成了巨大挑战。

再次,还有来自广播自身的挑战。广播作为一种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媒体形式。它的优势,如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等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的多样性等因素而变的越来越不明显;相反广播的短处如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等也基于以上原因而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无疑是广播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来自于母体的挑战。

面对严峻挑战,广播等传统媒体需要全力应对。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事实上,传统广播的确已在新的媒介环境中获得改变并呈现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广播的发展趋势,不是成为新媒体,而是迈向新媒体化。所谓新媒体化,即借助新媒体技术及其媒介形态,使广播在符合新媒介趋势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广播进入网络新媒体领域,不但可以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大大增加频率数量,培育细分市场,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的富媒体技术和互动特性,实现由单一音频单向传播升级为音视频同步和双向传播的广播新形态。再如广播进入移动新媒体,借助移动新媒体的移动互联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收听或者离线(点播)收听,更能突破传统广播的地域局限,使广播进入细分与聚合的新市场。

化解冲击,广播等传统媒体必须认清,当今媒体竞争已由信息竞争进入观点竞争的阶段。广播人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笔者认为,在提供广播产品服务时,必须十分注重对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在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优化配置方面,要按照大众媒介传播的规律,对所收集到的信息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类处理,根据受众的需要进行有指向性的传播,以减少信息传播的盲目性,促使信息资源的整体增值。比如央视新闻频道的“媒体广场”和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在信息内容上利用报刊媒体的资源,但并不是报刊媒体内容的简单翻版,而是集报摘和评论于一体,不仅信息来源广、容量大,而且实现了即报即评、资讯与言论并重,使报刊信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扩展。

其次,传统广播媒体应该大胆迈出向新媒体探索的脚步。2001年,北京广播网创办。2004年,北广网点击率超过200万,高峰时点击率突破500万;当年12月23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高调宣称其创办的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进入试运行阶段,将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落地。与大多数广播媒体的生存状态不同,北京电台在机制改革、体制创新方面所体现出的可贵探索精神给全国广播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了借鉴。北京电台进军新媒体市场还包括与中国网通北京分公司合作创立的北京网www.bjiptv.com.cn,号称“中国广播界诞生的第一家网络电视”,由电台旗下的翔龙传媒运作,电台专业人士把关内容。从运营模式上看,“北京网视”除了利用电台节目资源外,还有大量原创内容。目前无论从运营模式的探索还是从市场口碑来看,北京网视都为北京台在网络宽频电视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

再次,必须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办广播。当今的传媒市场,再不是一家独大的天下了,这就要求广播人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充分重视新生受众群体。现在,第一批的80后已经步入而立之年,接下来更多的80后、90后将会成为广播受众群体的主力军,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了解世界,关注资讯,享受休闲娱乐,需要广播人密切关注,或者说不论他们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上述一系列的事情,广播人要做的就是成为那种方式。QQ、校内、微博、贴吧、博客、互联网可视广播等等,这一系列的新生事物正伴随着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开始慢慢影响身边的世界,而如果在广播中没有这些的话,广播将会因此失去这些听众,失去未来市场。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一些电台节目不同程度融入微博、QQ等新传播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形式在广播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基础上,使得受众可以广泛且深入参与传播,这恰恰是新媒体形式的核心价值所在。

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广播被电视逼到悬崖边时,车轮子和干电池赋予了广播移动传播的优势,才使广播得以生存下来。广播在40年前没有离开我们,今天也绝不会被轻易地被挤出历史舞台,只要广播人善于、愿意和新媒体交朋友,紧紧抓住“内容为王”这个立命之本,借助新媒体力量实现广播传媒的二次飞跃,为听众提供个性化的广播产品,广播将再次化险为夷,迎来发展春天。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广播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