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党报宣传

2014-06-07刘慧杰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党报新闻报道百姓

□刘慧杰

(通化日报社,吉林 通化 134001)

践行群众路线创新党报宣传

□刘慧杰

(通化日报社,吉林 通化 13400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地方党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根本保障,更是地方党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正确发挥作用、保持主流话语权的重要保障。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宣传视角更多地转向人民群众,把工作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全力提升新闻宣传报道能力和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做好地方党报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必然要求

导向问题至关重要,导向是旗帜,是方向,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为此,党报作为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牢牢坚持正确导向不动摇,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统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党报要认真履行党和政府喉舌的重要职责,积极努力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声音传递给党和政府,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创伟业。为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同时,也要始终明确人民群众是党报服务的主体对象,更是新闻工作所依靠的基本力量,“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党报根植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生命力所在。

把宣传报道视角对准人民群众,是牢牢掌握地方党报话语权的重要方法和根本保障

群众喜不喜欢是衡量党报新闻传媒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坚持把宣传报道视角对准人民群众,是坚持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为此,地方党报必须在宣传报道中坚持把视角对准人民群众,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喜爱。

思想感情要贴近群众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怀着对人民和人民事业的深厚感情去写好新闻报道,群众读来才会接受才会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相融。采写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必须从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身到心到,才能真正找准人民群众的关注热点,明白群众的所想所思。记者必须深入基层生产生活一线,亲眼目睹,真实叙述,才能使群众感到身临其境,真实可信,才能写出言之有物、反映真情实感的报道作品。如无真情真心,采写出的新闻报道必定空洞,干瘪无味,无法引起群众的情感共鸣。

选题内容要贴近群众生活。报纸所报道的选题内容,要真正了解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所需、所想和所盼,真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才会激发阅读欲望。一要紧跟百姓关注,及时解疑释惑。要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老百姓关心、关注、能看懂的角度去报道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声音。为此,报纸不仅要做好党和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重要理论观点的传达和阐释,更要做好省委和市委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决策部署的学习和宣传,从宏观的理论创新和政策解读,到微观的具体规定和工作要求,都要全面准确地送到千家万户,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深得民心。二要反映百姓的实际生活,贴近百姓需求。报纸要关注体贴百姓的冷暖,反映百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才能增强报道的服务性,使新闻报道入理、入情、入心。三要表达百姓的愿望和呼声,当好百姓的传声筒。要多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要求和呼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通过新闻报道切实地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语言风格要贴近群众习惯。好的新闻报道除了素材、观点、角度都得新外,还要文风清新,否刚,就很难与读者贴近和亲近。为此,要在遵循新闻报道规律的前提下,从语言风格上贴近群众习惯,提倡用事实来讲道理,尊重百姓的情感和接受习惯,尝试以大众视角、百姓情怀改变一下语言风格,比如适当地使用一些地方语言,适当地把表述形象的俗语土话写进新闻报道,使报道内容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缩短报纸与百姓的距离,不断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亲和力。

把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是提升地方党报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举措

当前,对地方党报来说,过去那种我说你听、硬性灌输的宣传方式,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要达到拉近与读者距离、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说服力、公信力的工作目标,必须牢记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把新闻报道方式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抓基层,打基础,努力在提高新闻稿件质量上下气力,在转变工作作风上下气力、在提高报纸编辑水平上下气力,不断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建立基层联系点,着力提高新闻稿件质量。来自第一线的新闻报道是最真实的,采写出来群众也最爱看,感受也特别深。几年来,通化日报社坚持在县(市、区)、市直部分重点部门和基层单位建立联系点,通过规定明确编辑和记者年度深入联系点的次数,明确必须以企业、街道、医院、学校、乡镇、村组、农户等为主要采访对象,明确稿件撰写上要关注民情、民声、民生,并要求采写出见报稿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考核等级等。通过此项工作,刊发稿件中来自基层生产工作一线、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和百姓需求的稿件明显增多。

开展记者走基层主题活动,着力转变工作作风。“脚底板下出新闻”,这是永恒的真理,也是我们优良的传统。通化日报社鼓励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寻找新闻源。开展了“记者走基层百日行”系列采访活动,记者们访农户、进社区、进工厂、跑工地……用脚、用笔、用心记录下基层群众最真实的生产生活,捕捉基层群众最生动的表情、最感人的场面。用笔和镜头记录下农民、教师、科技工作者、民警、月嫂、环卫工人、青年创业者等不同身份人群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梦想,进行系列报道。

强化版面编辑工作,着力提高报纸编辑工作水平。报纸版面编辑工作直接关系到办报质量。面对工作新要求,版面编辑工作要在继续保持权威、庄重、严肃风格的基础上,工作理念要由封闭式、训导式、灌输式转为开放式、引导式、启发式,使新闻报道方式更加鲜活,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新时期的编辑工作,要在新闻报道的视角、取材等方面力求与众不同,在新闻主题提炼、内容概括和写作上都做到匠心独具,注重新闻策划,实现新闻生产的最优化,通过用人民群众易于接收、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几年来,通化日报社在此方面工作作了有益的尝试:一是时政报道精简务实。报纸强化一版的“第一窗口”和引领作用,时政报道在数量、篇幅、时长上做“减法”,在内容上集中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通化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中心工作,展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成就,受到群众欢迎和广泛好评。二是主题宣传生动鲜活。紧紧围绕主题宣传活动,主题鲜明、基调昂扬、声势浩大,有力服务中心工作。三是民生宣传更加贴近生活。我们在重要版面精心策划了“记者走基层百日行”、“新春走基层”、“通化好人”、“创业之光”和“周末快拍”等重要栏目,大力宣传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生活故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人真事,用新闻人物的真感情、真感受,鼓舞读者、感动社会。四是典型宣传质朴感人。更多地从人文角度写出典型的真情实感、展示典型的真我本色,树立了一批真实可靠、立体丰满、可信可学的人物形象。

猜你喜欢

党报新闻报道百姓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百姓看家“风”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