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沉重的历史闹着玩
2014-06-06老饿
老饿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和平年代里,我们揭开战争年代那斑驳陈旧的帷幕,探寻历史的真实影像,不少影视剧工作者用艺术表现手法,将一段段史诗般宏大的战争呈献在观众面前,往往让人观后唏嘘感叹那些残酷的年代。但是,历史也随着影视剧翻来覆去的演绎渐渐失去了它本来的面貌,那些真实的故事到底还有多少人了解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争历时八年。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万余人,其中伤29万余人,亡16万余人、被俘4.5万余人,失踪8.7万余人,中国平民则约有900万人死于战火,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患疾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
八年的战火硝烟,如今早已在岁月的空气里烟消云散,在和平中度过60多年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真实中那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和血肉横飞的杀戮。大批影视剧工作者开始把抗日战争题材搬上了荧幕。于是,在这四四方方的屏幕里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然而近几年,这场“战争”中出现了一个备受瞩目的“战场”,那就是中国横店电影城。有数据显示,该影城一年使用群众演员共30万人次,其中六成在抗战剧中扮演过鬼子,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一年被杀掉的“鬼子”加起来有7亿,尸体连起来可以绕地球三圈。如果按照这样的数据来说,真实的历史数据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那些本已让我们见之麻木的历史伤亡数据就几乎不足以唤起大家心中的国难之痛,而这样的一个“战争”数据只会更加模糊真实的战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据有关人士称,抗日题材电视剧比较容易通过审查,市场比较吃这一套,拍摄手法有熟悉的套路。什么容易拍、收益快就是首要的投资对象,因此产生了大批抗日剧题材。2009年,抗日剧《杀虎口》的导演徐纪周在剧本创作时想尝试还原真实的历史,展现日本的军事素质,结果接到了整整两页,80多条修改意见。其中一条是:“可以强调日本的残酷凶狠,不能展现日本的军事素质。”这让徐纪周哭笑不得,在这样的环境下,观众只能看到一群比傻瓜弱智强不了太多的“鬼子”,被游击队员当活靶子一个个报销掉。(真要这样,抗日战争还能打八年?)编剧和导演拍烂剧有他们的原因——规避风险。自我愿景敌不过真金白银。于是,有业内人士自我奚落和嘲讽道:“不让我拍我想拍的,我就把你让我拍的东西拍成‘极品’,我们不傻。”就是这样,网上有人戏称:“李寻欢附体,飞刀敌炮火,秒杀数百敌军;疯狂开外挂,徒手撕鬼子,逆天血飞满天。”雷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横店不断上演抗日武侠剧、科幻剧。
抗日剧发展为何如此不够明智?怪剧、烂剧为什么层出不穷?制片方显然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一个可以认真挖掘的题材眼看着就要坐吃山空了。相对来说,我们不妨看看美剧的运作模式,美剧是典型的编剧中心制。而这些编剧之所以是中心,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个剧集内容的核心专家,他们会根据自身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鲜活的故事。剧本大纲经过千挑万选,300多个提案里面通常有10个会被采纳,而最终只有3个被播出。被采纳的剧本大纲由一个编剧团队负责。团队中每一个人又有不同分工,有的负责设计情节;有的负责设计对白;有的写分场大纲;有的写分镜头脚本。为了保证不犯常识性错误,往往还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剧本医生。由此看来,美剧之所以剧情引人入胜,能够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正是因为编剧的功劳。
反观我国抗日剧创作,大多数剧作对历史考察并不详细,编剧天马行空毫不严肃。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我想有两点:1.国内过于依赖明星效应、名导现象,轻视编剧工作。2.审查方的一些修改意见,使编剧创作成果面目全非。美剧中还会采用“焦点陪审团”方式监督审核,“焦点陪审团”通常会找一群资深观众先看首播集,一旦审核不通过,就放弃拍摄。观众的意见,往往能决定一切,编剧全部要听观众的。光有观众的意见当然还不够,还要靠编剧把它们放进特定的模具里,在流水线上走一遍,剧本才能出来。相对来说,我国观众不但没有资格参加审核,反倒似乎成为了可被愚弄的群体。不少人感觉娱乐化的抗日剧在“满足观众瞬间快感”的同时,更大大拉低了观众的审美水平。著名演员陈道明说,据他了解,在侵华日军中女人是不上前线的,但目前部分抗日剧为了“养眼”,对历史肆意修改,甚至歪曲误导。如此看来,抗日剧既没有专业的编剧团队,又没有参考观众的客观意见,几乎就是闭门造车。显然,他们完全不用考虑这些也照样有市场、有利可图,这正是可怕的地方。一个商人如果完全不管自己生产了什么,都会卖出去获利,那么这个市场会变成什么?美剧播出方式就更加科学。边拍边播,一周只播一集,是其主要模式。这样能够时刻绑着观众走,绑着收视走,而不是孤芳自赏或闭门造车。美剧不是一开始就拍全部,而是有了个新主意,先拍几集试播片,电视台买了试播片播出后看观众反应。如果受欢迎、有潜力,就继续投资拍;如果收视不行就此打住。这种做法无疑降低了投资风险,也照顾了观众口味。比我们这里一拍就是几十集,然后才开卖的做法要好得多。
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说的那样:“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我们处在和平年代,抗日战争作为我们历史中的一道伤疤,应该被尊重和铭记。对于艺术工作者,呈现一个民族悲惨的受难历史,底线是真实,急功近利不该和这么沉重的题材扯上关系,否则就是娱人娱己,拿着自己过去的血与泪当笑话说。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