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基础建设配套工程应当注重标准化
2014-06-06于建平
于建平
摘 要:国际经验证明,城市会产生明显的聚集效益,从而带来更高的规模效益、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强的科技进步动力和更大的经济扩散效应。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加快城市化进程,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关键词:基础建设;配套工程;标准化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共交通、城市道路、桥梁、城市绿化、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等,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现代城市发达的主要标志。
按照提升中心区、改造旧城区、拓展新市区、充实开发区、建设生态区的总体部署,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重点突出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发展主题,围绕建成生态环境美、城乡面貌新、人民生活好的现代化城市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提升现代化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主城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是党的十八大对于发展城镇一体化目标的总体要求。但是,也有的城市在老区改造,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给未来城市发展留下许多隐患。
1 城市基础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市政基础设施缺乏远景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滞后
1﹑地下管网规划陈旧,重复建设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经常出现今天填埋,明天又“开膛破肚”怪圈;有的居民小区道路狭窄,标准低,用电线路纵横交错,排水管网不足,污水横流,居住环境恶劣,群众意见大。
2﹑道路设计标准不够。由于部分市区道路的设计负载偏低,载货车无序碾压通行,使得路面下沉、龟裂等现象严重,致使道路的使用年限缩短,增加维护管理成本。
3﹑公交站点、文化休闲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远景规划和合理布局。由于不是一次到位,导致建设标准不高成本高。公交站牌规划混乱,市民坐车找不到站牌,公交车司机随意停车拉客。
2 市政设旋管理不到位
(一)由于政出多门,牵涉的部门较多,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经常因责任不明,导致有的设施无人、无法维护管理。
(二)各类设施标准不统一。如地下管线各类检查井盖规格不一、材质不同(有铁质、水泥制品、复合材料等),杂乱的散布在大街小巷,既不美观,又不利于维护管理, 而且增加管养成本。
(三)道路占破管理力度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乱占乱破的现象仍然严重,且道路被破后的修复质量不高,形成了长期隐患,造成了人为浪费。特别是在抢修作业、管网铺设等过程中,施工单位各行其事,不按要求修复,经常出现路面、人行道反复沉降,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
(四)车辆停靠无序,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监管跟不上,造成人行道损坏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类车辆逐年增多,车辆停靠的问题愈加突显。目前虽然利用人行道停放车辆解决了部分问题,但由于人行道的设计标准较低,致使损失较大,且难以维护。
(五)对于破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处理不够。人为偷盗和损坏市政设施的案例逐年增加,已成为城市公害,特别是井盖被盗,造成人身伤害、车辆被陷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上执法力度不够,且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许多案件或违章总是不了了之。
3 对策及建议
3.1 合理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远景规划,对公共交通、文化旅游设施等网点进行合理布局。要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市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空间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产业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关系,要处理好重点项目和一般工程、地下工程和地上工程关、硬件设施与人文精神的关系,要注意历史传承和文化遗产保护,突出规划的前瞻性与权威性。在实施和管理中要严格执行专项规划和详细方案,对在规划中批准确定的公共停车场地、公共绿地、公厕、垃圾中转站等设施位置与范围不得随意变更或删减,严格按规划的定位进行建设。
3.2 继续加大设施建设力度
1、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道路、各类管线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应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公共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遭受不必要的浪费和阻力。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规划建设公共设旎,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有关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 以便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监管。
2、各类建设项目的园林绿化工程也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绿化管理部门应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对绿地指标进行核实,对苗木选种进行指导,确保各类建设项目绿化率、彩化率达标, 同时加快广场、公园的建设,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
对不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基础设施要有计划的实施逐年提质改造,同时完善小区的排水体系,并加大日常维护管理力度,确保无内涝现象发生。
3.3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
1、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由市政府授权一个部门负责应急处理与协调,避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对处置的个案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建立档案,对不予配合的单位与部门实行责任追究。
2、统一各类设施标准。特别是各类井盖可逐步实行标准化改造,统一材质、规格,便于维护与管理,达到美观、适应的最佳效果。
3、对于需占破道路的各类工程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修复与维护管理,并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工程修复质量,避免多重修复、浪费资源以及修复后出现责任不明、无人管理的“盲区” 现象。
4、对需停靠车辆的人行道提高设计标准,并实行集中改造;对不能停靠车辆的人行道加强规范管理和执法力度,从而避免或减少损坏人行道现象。
5、在加强对市政设施巡查的同时,督促相关执法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偷盗各类设施的销赃渠道实行经常性检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打击力度。
6、加强市政维护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市政维护管理水平,切实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爱岗意识、敬业意识、责任意识,有计划聘用广告规划、市政给排水、园林绿化等专业人才,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维护水平。
3.4 加大投入
1、要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市政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步伐,尽快完善现有的道路设施,形成快速、便捷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对规划中确定的近期建设的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地、公共绿地广场、公园等要尽快列入近期建设计划并建成投入使用。对市政维护的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力度,比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市政设施建设、市容管理和环卫管理。
2、要强化项目配套建设。加强居民小区、大型商业区等项目的规划方案审查,明确配套的停车场地、公共绿地、公厕、垃圾收集点的数量与位置,并在建设管理中监督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