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目前营林模式的现状
2014-06-06李厚先
李厚先
摘 要:建立一种新的营林模式,改变传统林业的营林措施,采取生态林业结合化学除草等营林技术,减少林地的人为干扰,对维持物种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营林;模式;绿化
传统林业的营林模式的程序多为劈杂-炼山-清杂-挖明穴-回表土-栽植-扩穴培土-全锄-劈杂割藤-抚育至郁闭成林。该营林技术措施对自然环境人为破坏严重,尤其采用炼山的林地清理方式以及挖明穴整地方式,造成采伐剩余物迅速矿质化,部分土壤有机质及氮素烧失,严重破坏植被,前2年林地几乎全面裸露,必然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引起地力衰退,对人工杉木林可持续经营、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极为不利。为此,根据林业发展要求以及相关资料,探讨林业少耕法栽培人工杉木及营林技术措施,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营林模式。
1 新的营林机制提出的背景
随着政策的调整,林业项目减少,曾经轰轰烈烈的全国退耕还林工作受阻,其力度和规模都不能适应建设“绿色宝库”的要求。同时,伴随着前几年退耕还林的是城镇化、工业化的J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像以往那样大规模组织劳力造林比较困难。且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两工”取消,依靠“两工”植树造林也己成为历史。然而,从另外方向却看到了新的曙光。一方面,近年来各县区局对通过“四荒”拍卖和户包小流域治理等措施,民营林业异军突起,成为造林主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方式。一是严格按照营林生产的各项管理办法和制度要求,全面开展营造林工作,春季将完成上级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各基层单位周边绿化云杉、樟松,做好庭院绿化、义务植树等;二是采取自愿申请的方式,根据职工承受能力,无偿为其提供苗圃自产的云杉苗木,在荒山荒地上进行移植和培育,并按照林业局森调的坐标面积和移植株数,同职工签订统一的承包合同,合同期限为20年;三是规定职工只允许出售绿化苗木,不允许出售成材,在出售绿化苗木时,按照国家造林成活率达到80%回收标准的规定,预留够所需的苗木,其余苗木在资源、营林部门出具苗木认证后,可以自行出售;林地和按要求预留苗木的林权归林业局所有;四是解决了几个苗圃云杉苗木积压过剩的问题,使荒山荒地得到绿化,提升森林的覆盖率,更可以通过出售云杉大苗增加职工的收入。
2 营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树种选择不当,苗木质量低下。苗木是营林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作业设计不科学,树种选择不当,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一些行政领导干预严重,树种单一,乡土树种使用率低、林木良种推广率低,苗木质量低劣,不按设计栽植,擅自变更树种营林,最终造成林木生长不良,苗木存活率低。
2.2 整地不规范,改善立地效果差。整地可以起到改善立地,提高土壤墒情,促进苗木成活生长等重要作用。由于整地不科学,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整地质量低,被动应付,改善立地效果差,保水蓄水能力低,起不到应用的作用。有的则过于大搞形势主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又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2.3 造林初植密度小,栽植质量差,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苗木生长量小,存活率低,林分质量差。
2.4 幼林抚育和管护滞后。由于水源、运输、劳力、财力等因素,苗木栽植后不能及时充足浇水,林权不清,抚育管护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苗木的存活。缺乏科技支撑和系统管理,难以确保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
3 需要继续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企绿化一山”工程实施后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但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推进当中也必然面临一些新的课题。
3.1 工程实施的组织形式一定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企业作为“一企绿化一山”工程的实施主体,其资金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但缺乏栽植技术、管护经验和精力上难以完成到位的劣势也不容置疑。相反,乡镇经过多年退耕还林实践的锻炼,拥有较为纯熟的技术力量和丰富的管护经验,缺乏的恰恰就是资金。如何使企业和乡镇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就成为需要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纵观工程实施以来的情况,大体不外乎以下三种组织形式:一是企业出资,乡镇组织实施;二是企业出资,乡镇、企业共同与施工队签订合同实施。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责任和义务较为明确,使乡镇的监督与把关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确保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三是企业自行组织实施。这种形式除个别有丰富栽树经验的民营林场外,大多数绿化效果并不理想,成活率普遍较低。
3.2 一定要充分考虑规划设计和苗木供应两大关键环节
规划重在科学、合理。这次企业家积极性之所以如此高涨与规划地点选在企业周边有很大关系。企业家都把绿化工程作为展示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位来慎重对待,精心实施,使企业把山地绿化和企业绿化统筹考虑,一并实施,并逐步向生态型、环保型目标迈进。并尽可能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立体种植,避免千篇一律。由于植树造林工程季节性强,加之要求当年栽植,保活见绿,对苗木供应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大发展乡土优质苗木,建立适宜本地栽植的苗木基地,这样既可以保证苗木适应本地气候和苗源充足供应,还可以促进本地农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本地苗木栽植成活率要远远大于外地苗木成活率,一般可达到90%以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得到今天这样的普遍关注和广泛重视。当今,全社会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而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缺少森林的生态环境是不健全的。因此,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离不开结构复杂、物种丰富、功能齐全、生态效益最大的天然林。
参考文献
[1] 沈宝贵.林业少耕法栽培杉木营林模式的初步研究.福建林业科技.2001
[2] 王兴林.浅谈营林技术措施.民营科技.2012
[3]沈成.浅谈绿化营林模式.华章.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