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粮油品质检验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分析
2014-06-06杨晨阳等
杨晨阳等
摘 要:“粮油品质检验”是粮油储藏与检验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评价粮油品质的国家标准质量指标,掌握检验粮油品质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并且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规范中的要求熟练地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检验任务。构建过程式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职;粮油品质检验课程;多元化学习;评价
“粮油品质检验”是粮油储藏与检验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掌握这门课程的检验方法,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程中让学生学会对每一项检验方法的原理、所需仪器和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方法、操作过程等内容进行细致的讲解。因此该门课程具有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点繁多、需要大量的实践环节等特点。
目前对该门课程的考试方式仍是以“笔试+平时成绩”的方式进行考核,难以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难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对该门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把简单的知识考试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1 目前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1.1 考核方式单一
通过对该课程内容和特点的介绍可以看出,粮油品质检验课程若采用传统的期末笔试来考查,只能从试卷上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独自处理整套检验任务的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注重过程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相脱节。
1.2 考试内容不合理
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试题型中的客观性试题所占的比例较高,综合性运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主观性试题所占比例较低。这样的考试内容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范围,使学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这种传统考试模式与高职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相违背。
1.3 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传统的“期末笔试+平时成绩”的考试模式,对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下降。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在一个学期中积极地督促学生学习,抹杀了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不能够激发学生获得新知识的热情。
学生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往往是为了出勤率而来上课,以获得较好的平时成绩。在实验课上也经常混在小组中,一个小组中只有一两名学生能够配合实验教师、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沟通、配合等能力得不到锻炼。在整个学期间没有任何考核来督促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复习,往往是临近期末才开始知识的整理。在期末复习时,更是抱着“老师考什么我看什么”的心理,围绕着老师划的“复习范围”死记硬背。不少学生都有很高的出勤率、作业和实验报告也都按时完成,因此平时成绩都很不错,再加上期末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往往期末笔试成绩也很好,所以总体成绩优秀。但其实,这部分学生并没有真证的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这是传统的考试模式所造成的最主要问题,没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很好的发展。
2 过程式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鉴于传统考试模式的诸多弊端,根据本课程的内容及性质,对其考核方式进行过程式多元化化模式改革,多元化化学习评价体系由四大部分,分别为笔试、口试、操作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平时成绩。
笔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国家标准质量指标、操作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结果的准确计算等方面的掌握情况,摆脱笔试题目要涵盖所有知识点的模式,大幅度降低“机械记忆题”的比重,突出笔试题目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口试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案例分析的能力,考查学生动脑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口试题目的案例设计为如何对某一粮食样品进行全面品质评估的这一类型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具备将各个检验项目进行串联,按合理顺序,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操作考核分为平时实验的单人操作考核和期末的单人及团队综合项目的考核两部分,通过这样的操作技能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实验课程中,切实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增加团队组员间的领导、合作及沟通能力。平时成绩包含作业、实验报告、阶段测验、出勤率、课堂表现等方面,督促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性。
3 过程式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的实施
本课程的多元化化考试模式分为四大模块,采用“3+1+4+2”的权重分配比例,即笔试占30%、口试占10%、操作考核占40%、平时成绩占20%。通过这样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3.1 笔试
对传统的笔试题目进行改革,将原有的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题型重新进行设计。降低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在试卷中的比例;增加计算题的数量和分数,突出考查学生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去除掉论述题这一题型,不再需要学生长篇累牍地书写操作过程。通过这样的改革,突出了笔试题要考查的方向,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
笔试的试卷由粮油品质检验精品课课题组教师编写题库,题库中约有试卷50套,试卷内容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的要求进行编写,以保证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考查不偏离教学大纲,确保试卷题库能够客观地涵盖所需考查的知识点。试卷出题量控制在答题时间1~1.5小时。
3.2 口试
由课题组教师编制口试题库,题库中约有口试题20套。每套题目包含粮油品质检验的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两个方面的内容。物理检验方面的题目主要设计为如何开展某一粮食品种的品质评估的工作,要求学生去根据不同的粮食品种设计检验流程、检验项目、评估检验结果;化学检验方面的题目包含基础题型和思考题型两类。基础题型主要是设计为如何对某一粮食品种的样品进行某一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面的问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情况。思考题型略有难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自学和拓展能力,帮助学生去活学活用。思考题型的题目设计为如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实验中发生了滴定终点没有出现、实验结果过大或过小、实验结果数据间重现性较差等问题,使学生去思考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该如何查找原因、该如何解决相应问题,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知识来结解决问题。
口试过程由两名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语言组织性、思维逻辑性、表述时的仪态等方面进行评分,将两位教师的评分平均后为该名学生的口试成绩。每个学生的口试时间为10~15分钟。为了节约时间,口试可分多组同时进行。
3.3 操作考核
操作考核分为平时实验的单人操作考核和期末的单人及团队综合项目的考核两部分。
单人操作考核由主讲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共同在平时的实验中进行考核。平时实验的成绩占操作考核成绩的一半,若四大考试模块的总分设定为100分的话,则操作考核占40分,那么平时实验成绩占20分,这20分则均分到每个实验项目中。举例说明,若本学期共开展了10个平时实验,那么一个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则可获得2分;若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不好,则获得1分;若无法完成实验,则得0分。
期末单人及团队综合项目的考核由课题组教师编写题库,题库中有大约10套题。题目主要分为物理检验和化学检验两个方面。物理检验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独自完成检验项目的情况;化学检验的题目由三名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化学检验项目,考查学生操作思路是否清晰,如何有效合理分工,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团队能力。小组完成实验项目后,主讲教师和实验课教师共同为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小组内的同学们要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打分,教师的评分和学生互评的分数各占总成绩的一半。
将单人操作考核成绩和期末单人及团队综合项目的考核成绩相加则为该学生的操作考核成绩。
3.4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由主讲教师根据各项的平时记录来评分。
4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结果评价
4.1 学生多元化评价的成绩分析
课题组将开设“粮油品质检验”课程的年级中的一个班作为实践对象(实验组),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而另一个班级(对照组)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这种对照试验进行了三年,课题组成员对在这三年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到了以下几个实验结果。
(1)实验组的笔试成绩较好。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笔试所占的比例和笔试试卷中题目数量都与传统模式相比有了明显的下降,从笔试试卷卷面答题的情况看,学生对基本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对计算题的计算准确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对简答题的回答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了比较好的认识,对每个章节中的关键知识点有着清晰的理解,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笔试题目的减少,使学生期末的复习压力减少,那么学生就能有充分的时间对各个章节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反复的琢磨和练习,从而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因此适当的降低笔试题目的比例,将纷繁的小知识点融汇到其他的考核方式中,突出笔试要考察的重点,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粮油品质检验这门课程开设为两个学期进行学习,从上、下两学期的口试成绩看,下学期的口试成绩要明显好于上学期的。对照组的学生因为没有口试项目,学生的实验课成绩不理想,实验完成的效果欠佳。
实验组学生经历了第一学期的口试后,往往会发现自己不能够完整的叙述一个实验过程,因此在第二学期时,会在做平时实验时更为细心的去观察和记忆实验过程,以备在口试时能够更好的回答问题。学生在经历了两次口试后,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通过 “说”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说”知道自己改如何去操作实验。口试可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对实验内容感兴趣。
(3)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多元化评价体系更突出强调的是过程考核,因此加大了对操作考核的重视程度。通过增加操作考核的权重,使得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程。实验组的学生因为有操作考核的压力,对平时实验比较重视,实验课堂纪律较好,学生会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按步骤认真完成实验。从考试结果上看,学生经历了上学期的操作考核之后,在下学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因此,下学期的操作实验考核的优秀率明显高于上学期。而对照组的学生,依然存在实验课出勤率低、实验内容开展不顺利、实验课课堂纪律差等问题。
4.2 学生及教师对多元化评价体系意见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课题组成员把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意见整理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形成一份调查问卷,在年度的考试结束后,发放给实验组的学生和其他参与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教师,让他们针对调查问卷上的问题进行细致认真的回答。课题组成员将三年的调查问卷结果整理,对多元化评价体系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在实施方案的设计和具体操作上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笔试、口试和操作考核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值得商榷,但要注意三者不可有一项过重或过轻,否则容易引导学生顾此失彼。
2.注意口试题库和操作试题库中题目难易程度的均衡,否则难以真实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容易给学生造成考试不公正的主观印象。
5 结论
针对粮油品质检验课程传统“笔试+平时成绩”考试模式存在的诸多弊端,提出了“笔试+口试+操作考核+平时成绩”的多元化考试模式,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过实践验证,过程式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过程考核,在整个学期中都在用各种考核方式来督促学生学习,让学生对所学的各部分知识都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学习内容,融会贯通,因此获得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分析了多元化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倪敏.高校仪表类课程的多元化考试模式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98-99
[2]姚勇.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168-169
[3]焦云鹏.高职复合式全程多元化化考试模式的探索与改革[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62):148-150
[4]王自豪.基于多元化学业评价理论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1,(8):49-51
[5]刘亚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元化考试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12-13
作者简介
杨晨阳(1983—),讲师,硕士,从事粮油品质检验、食品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