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道德缺失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4-06-06吴永航
吴永航
摘 要:当今高校学术道德缺失问题特别值得关注,学术道德需要重新审视,应加强学术规范。这些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浪费,学术风气不正对教育的繁荣和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社会上急功近利的价值追求可以说是学术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高校要从加强自主科研意识培养上、完善学术期刊的管理制度上、科研人员的招募质量等多方面入手,治理学术道德缺失问题,创造健康的学术环境与学术氛围,以此减少直至根绝学术失范现象。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术道德;缺失;学术失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43-02
要推动高校教育健康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健全的学术道德监管体系以及学术道德自律的大环境。然而,近些年来高校学术道德缺失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学术环境和学术声誉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此,高校应当加强学术道德的监察力度,对于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地抵制和预防,以此来提高高校的学术道德素养。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少数人华而不实、学术作风不良或失范的行为,比如学术造假、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注水等。学术不端危害极大,不仅会毒化学术氛围,还会阻碍学术进步。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的现象在各个国家、历朝历代都曾发生过,但是今天的中国尤其严重,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学术不端的重灾区是高等院校。因此,高等院校有责任担负起治理学术不端的重任,还学术界一个干净的环境,杜绝学术腐败,优化学术生态,使高校成为推动学术进步中坚力量。
二、学术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学术道德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上一部分人的急功近利。社会上一部分缺乏道德心和责任感的人,在利益的驱动之下,违反学术道德要求,采取投机取巧的方法,蒙混过关。同时,生活上的物质压力、精神诉求上的高要求化,这两者之间不对称及不协调,使部分人养成急于求成、不勤勤勉勉、踏踏实实的学术态度。还有,社会并不重视学术道德教育,这成为目前学术道德缺失、管理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可否顺利进行,关键就在于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学术道德教育是要经过学校这一重要通道去落实的,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只关心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术道德的培育,因此,高校要承担起培育学术道德责任。当然,社会也不能袖手旁观,也要加强对学术失范的监督。
(二)制度因素
首先,学术论文的刊发审核机制有待完善。一些期刊只为追求经济效益,论文写得好与不好乃次要问题,对论文质量把关不严,缺乏规范的管理。在部分高校,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需发表一篇论文才能具备毕业资格。学生在应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之下,要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是较为困难的。这种“规定”就为“产量大于质量”的期刊提供了存在条件,也为论文“代发”、“代写”的商家们提供了土壤。
其次,“一稿多投”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是论文作者一方的责任,学术期刊也难辞其咎。许多期刊杂志审稿时间过长,部分作者迫于时间的压力,只能铤而走险,选择一稿多投。一稿多投者可以将文章连投几家期刊杂志,对于审稿快的、版面费低的给予回复;而对于审稿慢的、版面费高的,则推迟支付版面费或推说文章还需修改,巧妙地避开制度制裁。因此,学术道德缺失的现状需要多管齐下,进行多途径、多方面的治理。
(三)学术研究目的性不明确
面对社会上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和不良诱惑,现阶段的高校教师和学生总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去达到目标。这就造成了部分教师和学生学术研究目的不明确,缺乏勤劳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术问题进行功利化选择,将学术道德丢至一旁。抄袭他人的文章,将其据为己用,这种做法是不需要多少成本付出的,所以不少人情愿冒险一试。
三、应对学术道德失范的策略
(一)学术道德教育亟待加强,应重视道德教育
高等教育扩招速度的日益加快,使得一些高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教学科研方面,强调科研数量和结果却往往忽视了学术道德的教育。“道德是主体的意志自由,需要主体的自由选择,需要主体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否则不会形成真正的道德品质”[2]。应当把对教师及学生价值观、学术观的塑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学术操守,形成较强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自觉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优化学术生态,为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另外,良好的学术氛围对遏制学术失范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学人、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防止学术失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优化学术生态。同时,学界名人、高校学科带头人要起到学术道德的模范榜样作用,引导教师学生学会做人做事。
(二)抓好学术道德教育工作
高校应重视学术品德教育的宣传工作。当前,人们对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认识还很肤浅,认识不到学术失范的严重后果。重视学术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发挥规章制度和法律上的约束力
各学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开展学术道德规范学习会议,开展宣传工作。科委、科协等部门要印发学术规范手册,组织座谈会,探讨学术失范问题;定期出版简报,对学术不端、学术腐败案例进行报道。通过这些工作,强化他律,规范人们的学术行为。
2.开设学术规范道德考察课
产生学术不端,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相应的法律规范不了解,这就需要高校提供相应的知识共享平台。学术道德教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只有付诸实践,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比如,可以把大学生学术道德问题纳入考查体系中,同时将学术道德规范的知识普及到位”[3]。
(三)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制度
要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完善的学术评价制度。只从某一方面去规制学生或教师的学术行为是不能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比如畅通匿名举报渠道,建立学术诚信管理档案库等[4],完善的监督机制是预防学术不端的防火墙。
学术道德失范在我国由来已久,并呈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各高校、各学术机构、相关行政部门要负起责任,打一场攻坚战,像治理环境那样治理学术生态,为学术事业营造一片湛蓝的天空。
参考文献:
〔1〕马革兰,杜秉玉.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根源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0,(3):80-82.
〔2〕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等.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7-14.
〔3〕郭玉珍,李久贤.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2,(3):122-125.
〔4〕李彩霞.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诚信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贾宝余.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6-9.
(责任编辑 孙国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