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人际网络模式研究
2014-06-06巴金
巴金
摘 要:《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一下简称《金翼》)作为社会学的经典读本,包含着许多社会学的思想。《金翼》中涉及到许多复杂的人际关系,若用社会学的“人际关系网”对其进行分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文中所提到的“人际关系网”是一种“平面人际关系网”。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并不仅仅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如果用“平面人际关系网”来定义之前人们对人际关系的分析,那么就可以用“立体人际关系网”来对其进行新的解读。
关键词:家族;人际网络模式;平面人际关系网;立体人际关系网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61-02
本文所指的“人际关系网”,不仅包括家族成员之间由于血缘、姻缘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也包括由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关系。在我国,人与人间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具有“差序格局”的特点,以“己”为中心,和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远,关系也就愈薄,亲疏差别非常大。
《金翼》是林耀华先生于1941年在美国完成的一部小说体裁社会学著作,他的社会观念深受帕森斯结构功能学派的影响, 强调社会的结构性、功能性、均衡性和稳定性。但是,在书中我似乎看到的一张张的“网”,但又仿佛不是“平面的网”,而是自己思索的类似于球状地“立体的网”,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巨大的“球状网络”在人群中行走,在社会中生存。或许擦肩而过的两个人在球状网络有相交之处,但是他们彼此却都不认识。又或许仅仅是两个不相交的“巨球”,是“网络”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生成作用。人们在相互支持中明白生命的真谛,并在相互生成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初识《金翼》
本书叙述的主要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是对作者的家乡、家族历史的一次全面回顾,全书就是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它汇聚了社会学研究的各种资料,展示了乡村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本书讲述了福建一个村庄里既有着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的两个富贵家族,最终走向不同结局的故事。以此为故事背景,描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地方农业、商业、船运、政治、法律、教育、宗教、宗教家族以及民俗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生活。本书的中心人物是第一家的家长黄东林,在看过书之后,可以隐约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在逆境中生存并最终将家族带领向较好方向发展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品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够以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且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
小说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等的描述,将当时中国社会原汁原味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尤其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也展示得到淋漓尽致。
二、“平面人际关系网”
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从生命开始到结束,其人际关系网会不断的变化。人际关系网一般会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金翼》这本书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描述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由此而产生的“平面人际关系网”。生活中的每个事件、接触的每个人物、每个方面都会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网”将一个人牢牢地困在其中,但又使人不得不紧紧地依附于它。
(一)“平面人际关系网”的平衡
作者在开篇中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平面人际关系网”框架结构,并这样对其进行解释:“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稳定,而非是固定不变的。人类行为的平衡与稳定,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来实现的。
1.“平面人际关系网”的形成。作者在开篇中提到黄东林小时候较为稳定的生活模式。这种稳定的生活模式是建立在其家庭基础上的,所有人最初的“平面人际关系网”都是以范围较小的家庭为基础的。黄东林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这件事情对黄东林的影响不是很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爷爷承担了作为父亲的部分职责,所以黄东林的童年生活的还是很幸福的。另外一种“平面人际关系网”是对已经破坏了的“平面人际关系网”的修补而形成的。修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原有“平面人际关系网”不断强化,实现对有困难的人的支撑作用,帮助其建立新的生活;另外一种就是原有的“平面人际关系网”的变动,有困难的人通过一些新的途径认识了新的朋友,原有的生活模式发生变化。黄东林14岁的时候,爷爷去世,这使黄东林感到不安、孤独和悲伤,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人际关系网络出现部分断裂,生活模式也被全盘打乱,他度过了伤心的一年。但是母亲和兄长黄东明让他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黄东林的生活正常化了。但是,整个家族处在“平面人际关系网”不断弱化的阶段,因此他们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2.“平面人际关系网”变迁后的平衡。任何“平面人际关系网”都不可能固定不变,都会发生变迁。这里的变迁并不是“平面人际关系网”中个别节点的变动,而是发生在网内或者网间的变化。例如,当作用在原有的“平面人际关系网”体系上的干扰力过大、太深刻,在干扰力取消之后,个人或群体难以恢复原状。这种非平衡状态持续的时间过久,就需要确立一种新的“平面人际关系网”来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新的“平面人际关系网”与旧的“平面人际关系网”有可能不同,但也可能是旧的“平面人际关系网”的因素与新的因素的重新组合。
黄东林的祖父去世之后,家庭成员给了他一定的帮助,让其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但是家庭的整体环境并不是很适合他的发展,整个家族同时也站在了十字路口。黄东林“走出家庭,迈进茶馆”,不仅使他自己同外界的联系增多,也为家族随后的兴盛创造了一定的条件。黄东林的“平面人际关系网络”经历了断裂、低落、重建及回升之后,寻求到了另一种新的关系对原有的“平面人际关系网络”进行修补,使网络得到修复,他的生活才开始正常进行。例如,黄东林在与芬洲合作之后的分工是类似于开辟市场的工作,主要负责商铺与外界的联系,客观上使其能够在社会上接触更多的人,建立更加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对其之后的生活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均衡状态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才是永恒的,人类生活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
(二)“平面人际关系网”的破坏
“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的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在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结构瓦解。每一点都代表单一的个体,每个个体的变动都会对这个体系中产生影响,反之他也受到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
从小说对黄、张两家族历史及其关系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体系。在黄东林早期的生活描述中,已经有了这种关系体系的。
(三)“平面人际关系网”存在的不足
“平面人际关系网”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反映某个人与自己相关的人际关系状况,并不能将不相关的两个人的关系网较为立体的呈现出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之后两人的人际关系一定不相交。如果说“平面人际关系网”呈现的是一种二维关系,那么“立体人际关系网络”则呈现的是一种三维关系。
三、“立体人际关系网”
假设在一张平面的网上,若其中的某个点不慎跌落,与其连接的各点不能将其继续稳定在之前的位置上,那么该点就会失去其支撑力,从而最终跌落(如图所示)。
书中张芬洲整个家族的命运就可以较为清楚地反映这一情况。张芬洲在与黄东林在店铺中承担的责任主要是照顾店铺的生意,也会与不同的人群打交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张芬洲并没有主动地去扩展自己的人际关系,当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难以找到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的亲朋好友。或许并不能将所有的责任归结到这一点,但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不会甘心结束自己的生意,人们会不断地寻求帮助,或许用弹性“网球”更能说明问题。
若其中的点不慎跌落,其他的点就会受到或轻或重的震动,在这个断裂的“洞”中,还会有其他的点自己降落,或被“网球”抛弃(被社会抛弃)。在下降的过程中,会遇到其他的点,若能够建立起新的联系,则会再次停留于“网球”的其他地方。在一段时间之后,弹性网球会自动恢复,每个人的生活也将继续。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与乡土重建[M].上海:观察社,1948.
〔2〕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三联书店,2009.
〔3〕胡鸿保,李红武.另类小说遭遇尴尬——重读金翼[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2008,(3).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