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浅谈

2014-06-06李丽姣

关键词:说文解字系统性

李丽姣

摘 要:《说文解字》中的36个无从属字部首向来被学界看做《说文》编排体例上的一个缺陷。通过仔细研究分析,36个部首中有些是有属字的。文章对36个无属字部进行首归类并分析其产生原因,认为其设置具有合理性,体现了《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关键词:说文解字;无属字部首;系统性;文字观

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83-03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说解字义、分析字形、辨识读音的字典,也是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对9353个小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540个部首,对字典编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说文·叙》中说:“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由此可知, 许慎按照以形相次和以义相次的原则,把9353个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将540个部首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序协调的整体。作为部首,应该有从属字,但是《说文》中却有36个无从属字部首。它们分别是:凵(去鱼切)、ㄑ、久、才、乇、垂、克、录、丏、冄、兕、易、率、萈、能、凵(口饭切)、燕、它、幵、三、四、五、六、七、甲、乙、丙、丁、庚、壬、癸、寅、卯、未、戌、亥。有人认为这36个无属字部首是《说文解字》体例上的缺陷,失去了立部的意义。实际上,通过对这36个部首进行详细的考察和仔细的分析,我们认为有的部首是有属字的,并且这些无字部首体现了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一、无字部首产生的原因

无字部首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现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部下有属字

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有些字并不是无属字的,无属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有属字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属字为会意字,按主要义符分部

王宁先生曾提出:《说文》对会意字、会意兼形声字、多义符形声字的入部采取从主不从次的方法。会意字的义符之间也有主次之分,一个字会被分入主要义符做部首的那一类里,那么次要义符形成的部首当然就成为了无字部首了,但实际上这个字仍是与该部首形义相关的属字。

“录”《说文》解释为:“刻木录录也。”段玉裁注曰:按剥下曰。彔,刻割也。录的本义是刻镂。“剥”字许慎解释为:“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声。”录和剥形义相通,但是剥字“刀”为主要义符,所以剥入刀部而不入录部。

2.属字为古文

《说文解字·序》:“今叙篆文,合以古籀。”依据《说文》的体例,一字的小篆字形和古文形体相异时,那么依小篆字体入部,古文形体列为重文。假若从属字为古文的话,那么古文不收在部首之下。所以,这就造成了有些字成为无字部首的状况。

《说文》酉下:“丣,古文酉,从卯,卯为春门,万物已出,酉为秋门,万物已入。一,闭门象也。”卯部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

酉、卯二字义通形似,酉字本应归入卯字下,但卯是古文,所以酉单独立部。冄字和乇字也是这种情况。

3.属字因统帅他字而另立部首

说文分部从分不从和,凡一字有其他从属字,一定单独分部。三、熊、垂字属于这一类。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三字下次以王字,王字解释为:“天下所归往也。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能够将天地沟通起来的人就是王。由此看来,“王”应该归入“三”部,但是由于王字下还有皇、闰、閏等字需要统摄,所以三单独成部。

《说文》释“熊”:“从能,炎声。”那么熊应当归入能部。但是羆、罴二字都“从熊”,为了统辖二字,所以能字成为了无字部首。

(二)作为初文的无从属字部首

许慎重视本义,探求本意的最初形体,并且已经认识到了汉字的古今分化情况和动态的发展,所以将一些字的初文单独立部,以示特殊。

它《说文》解释为:“虫也,从虫而长。象冤屈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它为象形字,象一条三角形脑袋的蛇,一般这种蛇都有剧毒。在远古时代,草深林密,蛇虫很多,人们穴居,所以经常踩到蛇。一旦被蛇咬伤,将有生命危险,人们见面互相问候时首先说:“无它乎?”。它是蛇的初文,所以单独立部。

久为灸的本字。《说文》训久:“从后灸之也。”《说文》训灸:“灼也。今以艾约体曰灸。是其一耑也。”段玉裁注曰:“灸,古文作久。”灸,就是烧,中医的一种医疗方法。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睡虎地奉墓竹简《封诊氏·贼死》中有记载:男子丁壮,析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久。久,训为灸灼。《五十二病方》、《脉法》、《阴阳十一脉灸经》里都作久字。《孟子·离娄篇》:“今之欲王者,尤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已十分流行。

能为熊的初文。《说文》解释为:“熊属,足似鹿。”段玉裁注曰:“《左传》、《国语》皆云晋侯梦黄能入于寝门。韦注曰:熊似能。凡左传、国语能作熊者,皆浅人所改也。”尹黎云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中也说道:“熊只是能的繁文。以其毛色黄,故增火以足意别字,非从炎省声。”

同理,易、耑、幵都是一样的,在此不再赘述。

二、构件能够独立表意单独成部

小篆系统中拆分出来的一些部件是能够独立表义的,所以单独立部。

く是由巜和川拆分出来的。く《说文》解释为:“水小流也。《周禮》:“匠人爲溝洫,?廣五寸,二?爲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く。倍く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曰洫;倍洫曰巜。”《说文·巜部》曰:“水流澮澮也。方百里爲巜,廣二尋,深二仞。”《说文·川部》曰:“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く巜,距川。”意思是く、巜的水汇流成为川。endprint

く、巜、川三字形象的说明了水流的大小不同。《考工记》:“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刃谓之浍。”巜就是浍,在整个的排灌系统中,く最小,川最大。く、巜、川实际上反应了古代井田制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农耕时代水利的重要性。因为く作为从巜和川中单独拆出的构件来独立表意,所以单独立部。

《说文·凵部》:“凵盧,飯器,以柳爲之。象形。凡凵之屬皆从凵。 凵或从竹去聲。”凵是一种竹编的盛实物的器具。凵字上承皿部,下接去部。胡小石的《说文部首》解释为:“凵部乃取 部之上端而成者。凡圆形皆有“凵庐”之音。”《说文·去部》曰:“人相违也,从大,凵声。”去的本意就是盛饭的器具。 ,下象盛饭的器具,上象盖子,吃完饭了要把盖子盖住,所以有了离开的意思,是后起义。凵能够独立表意,所以单独列为一部。

《说文·行部》:“ ,將衞也。从行率聲。”段玉裁注曰:“ 、導也。循也。今之率字。率行而 癈矣。” 金文作 ,从行,从 ,行为道路, 为丝线,象牵引之形,所以有率领之意。率从 中独立出来,单独立部。

凵(口犯切)《说文》释为:“张口也,象形。”据季旭升考证,战国文字时期出现了凵,陷、阱等字多从凵,表示地上凹陷的坎穴。

三、篆书回写和古文字文字单独立部

《说文》不是一时、一地凭空产生的,是以前代大量字书为基础。从战国时期的《史籀篇》到秦代的“三仓”,再到汉代杨雄等人的“新三仓”,都给许慎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所以《说文》是汉代以前文字形体的集合,不是共时性的。所以,很多字是当时的隶书篆写回去的,也有的是古文字。如:才、乇、冉、克,不是一个系统中的字形,在许慎看来古文更能显示字形和字义的关系,所以保留古文,所以单独立部。

如:“才”字是隶书篆化的结果。《说文》:“才,草木之初也。从丨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有观点称“才”应归入一部或丨部。但是,《说文·一篇上》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一”在许慎看开是有哲学意义的,造意为“初、始”,这与用一来表示地面不合;“丨”部:“上下相通,突出下行”,与树木茎干向上生长的造意更是不符合,放入“丨”部也不恰当,所以还是单独立部较为合适。

《说文·乇部》:“艸叶也。从垂穗,上贯一,下有根。象形。”段玉裁注:“在一之下者,根也。一者,地也。”一表地面,上为艸叶,下为草根,与表“初、始”的一意义相差甚远,不宜归入一部,单独立部较为合适

四、动物本身较特殊的字

在36个无字部首中,还有三个表动物的字,这些表动物的字本身比较特殊,所以需要单独立部以示区别。

燕《说文·燕部》:“玄鸟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凡燕之屬皆从燕。”燕字反映了古代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燕是殷商氏族的发祥地。《诗·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关于商的产生还有神话,简狄吞下燕子蛋后怀孕生下了商的始祖—契。所以殷人以燕为本族的图腾,并奉为祖先神。

动物类的字也会“以类相聚”,排列在一起。

《说文·萈部》曰:“山羊細角者。从兔足,苜聲。凡萈之屬皆从萈。”《六书正讹》:“上从 ,羊头,非草头。下从見如兔字,非見字。”徐锴《说文解字系传》曰:“按《本草注》:‘萈羊似羚羊,脚有纹。”萈就是一种兔脚,角上有细纹的羊。因为没有属字且不能归入其他部内,所以单独立部。

《说文·兕部》:“如野牛而青,象形。”有人说兕就是野牛,应该以犀为字头,放入牛部。实际上,犀与兕并不是一物。《山海经·海内南经》:“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兕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兽,《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所骑的青牛走落凡间成精,那只牛就是兕。所以,兕不能归入犀部,而是单独立部。

五、数目字和干支词单独立部

数目字和干支词独立成部也是有原因的。邹晓丽曾提出:“许慎为什么把集中反映他的哲学思想的10数字、22个干支字通通列为部首?甚至不顾其中竟有16个根本不统率一个字?”很清楚,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思想斗争的产物,他写《说文解字》是为当时的政治服务。《说文解字·叙》曰:“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在这些部首的说解里,许慎注入了其哲学思想—儒道互为表里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精髓。

《说文·三部》曰:“三,天地人之道也。”许慎在《说文·序》里说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他认为文字起源于八卦,三并不是一般的数,而是《周易》所说的数,即“天地人之道也”。这也是《易》卦象画三道的原因。这三道就是指天、地、人。这三道能够包括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这个道理。

《说文·四部》:“四,阴数也。象四分之形。”许慎用阴阳五行来解释,认为四是一个纯粹的阴数。除了阴数还有阳数,阴数尽而阳数出,阴阳相互转化。

《说文·六部》:“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六”是构成《易》卦列的数目,每一卦都要画六道,八八六十四卦构成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所以,六是易之数,也是变化之数。

《说文·七部》:“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七就是向阳转化的过程,因为变化不完全,所以“微阴从中斜出”。正是这种阴阳互相转化,所以天地之道变化万千,世间万物生生不息。

干支字一样蕴含着许慎深刻的哲学思想。

《说文·甲部》:“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大一经曰,人头空为甲。”据《淮南子天文》:“甲乙配东宫,丙丁配南宫,戊己配中宫,庚辛配西宫,壬癸配北宫。”甲与东相配,而东又与五行中木相配。说以许慎说甲是“东方之孟”,是指初春。春天冰消雪融,万物生长,所以“阳气萌动”。至于“孚甲”,段玉裁注:“犹今言壳也。凡草木初生,或戴种于颠,或先见其叶,故字象之。”春天万物萌生,种子突破外壳,长出嫩叶,所以用“木戴孚甲”之象。endprint

阴阳五行学说开始于周末而在东汉兴盛,而数目和干支字的产生却远远早于此,许慎对于这些字的说结,正是他哲学思想的真实反映。

六、无字部首体现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观

《说文》所收的36个无属字部首并没有失去立部的意义,使“凡某之属皆从某”成为一句空话。相反,它们使540部成为一个紧密联系整体。

许氏提倡“形义统一”,在确立部首时要考虑汉字的形体,更要考虑到汉字之间的意义关系。《说文》的540部的排列是汉字形义关系的结合。

无字部首之间也是“据形系连”的。凵(口饭切)“象张口之形”,与口字形相似,列在口后。凵(去鱼切)列在皿部后,因其形状像 的上半部分。萈字 下象“兔足”,与兔 形体相似,所以列于兔字之后。《说文·鱼部》:“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小篆鱼作 燕作 ,二者形体相似,所以燕次于鱼部之后。

有些部首之间确无形可系者,许慎则辅以“以类相从”的方法,加以编排。如:《说文》十篇上:马、廌、鹿、麤、□、兔、苋、犬、犬犬、鼠、能、熊等部,依次排列,形体上没有联系的理据,但因均属兽畜之类,故排在一起。

又如《说文》十四篇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继排列,则因其均是干支之类。

另一方面,这些字也是许慎“莫不毕载、知化穷冥”文字观的反映。

“莫不毕载”,是指这些部首包含了世间万事万物,没有任何疏漏。这一观点首先表现在部首的数量设置上。王宁先生提出:为了“毕载”和“类聚”、“群分”,《说文》将分部凑成540部,含6×9×10在内,6为阴之极,9为阳之终,10又是全数,暗含包罗万象的意思。所以,许慎这540部“万物咸睹,靡不兼载”。

其次,说文将天干地支和数目字进行类聚并设为部首。《说文》是先秦文献的集大成,保存大量先秦文献词义。正如《说文·序》中所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这些无从属字部首对显示先秦的词义系统是不可或缺的。

天干地支和数目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将其类聚,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最大程度地做到了物类与字类的相合,使说文达到了“世间人事,莫不毕载”。

再次,《说文》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不仅是一部字典,更是古代文化的保存。

燕字反映了古代重大的政治事件。く反映了井田制以及古代农耕社会水利的发展。兕、萈等字记录了分类特殊的动物。它字证明了远古先民草居时代与猛兽毒蛇经行斗争的一个侧面。如此丰富的内容,《说文》远远超过一本字典价值。

“知化穷冥”是指通过部首来探究世界的起源、发展变化和终结,揭示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这主要表现在数目字和干支字上。许慎对于数目字的说结全都带上了哲学和阴阳五行的色彩。他将一看做是“造分天地,化成万物的开始”,认为三能包括世间的万事万物。天干地支是古人心中万物有序性的表现,许慎依此立部用来体现宇宙间万物的相互关系。

总之,无从属字部首是由于全书的体例造成的,是《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文字关的集中体现,他们的设置是合理的。《说文》的分部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对于无字部首的有利于理解说文的系统性和许慎的创部理念,也有利于正确理解《说文》的经典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王宁.《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4〕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尹黎云.汉字字源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6〕邹晓丽.论许慎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说文解字》中的表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9(4):27-35.

〔7〕王军.说文解字中的无属字部首与构形系统性[J].燕赵学术,2007年秋之卷:73-79.

〔8〕王浩,张标.《说文》部首创制观念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2(4):47-50.

〔9〕冯玉涛,赵兵战.《说文解字》无从属字部首评析[J].宁夏大学学报,2001(6):23-26.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系统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浆D-dimer的临床意义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论《文心雕龙·体性》篇的系统性特征
时态的系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