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2014-06-06张振义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总面积山西省山西

樊 燕 张振义 王 骏

(1.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太原 030024;2.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3.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

2010年12月,国土资源部确定了《全国国土规划编制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要求国土规划编制应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并把其作为国土规划的重要基础。山西省作为典型资源型地区,在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时,其资源赋存特征及环境本底是其评价的基础,同时也是山西省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策略的有力依据。

1 资源赋存特征分析

1)矿产资源。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矿产118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63种,矿产地1 391处。其中煤炭、铁矿、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都位于全国前几位。截止2012年年底,煤炭查明保有资源储量2 968亿t,占全国的22.1%;铁矿查明保有资源储量34.03亿t,占全国的4.7%,铝土矿查明保有资源储量13.97亿t,占全国的45%。2)土地资源。山西省行政辖区土地总面积15.68万km2,合计23 520.9万亩。截止2011年年底,山西省八大地类中,未利用面积最大,为7 548.5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1%,其次是耕地,面积为6 096.7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5.9%;再次是林地,面积为5 483.1万亩,占总面积的23.3%;由此可见,山西省土地主要由未利用土地、耕地、林地组成,这三大地类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6.0%,其余地类总面积仅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14.0%。3)水资源。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 000余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 138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59 133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8%。属于黄河水系的较大河流有汾河、沁河、丹河、涑水河、三川河,属于海河水系的较大河流有桑干河、滹沱河、浊漳河、清漳河。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 km。据《2012年山西省水资源公报》,全省2012年降水量797.09亿m3,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65.90亿 m3,地下水资源量88.34亿m3,扣除二者重复计算量47.99亿m3,水资源总量106.25亿m3。

2 环境本底分析

2.1 大气环境

从污染负荷看,负荷最大的为可吸入颗粒物,占45.9%,其次为二氧化硫,占38.3%;再次为二氧化氮,占15.8%。11个省辖城市优良天数平均为348 d,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5.1%,与2011年持平。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看,与2011年相比,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烟粉尘五大类主要污染物均有削减(见表1),但山西仍是全国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的省份。

表1 2012年山西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表

2.2 水环境

1)地表水。全省地表水水质属中度污染,在黄河、海河流域山西段监测的99个断面中,按照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优良(Ⅰ类~Ⅲ类)的断面48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48.5%,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重度污染(劣Ⅴ类)的断面27个,占27.3%,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见图1)。2)地下水。2012年全省9个省辖市监测的53眼地下水井,按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总体水质为良好。其中:太原、朔州2市水质优良;长治、晋城、吕梁、晋中、大同5市水质良好,临汾水质较好,阳泉水质较差[1]。

图1 2012年全省地表水水质类别比例图

2.3 地质环境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为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热资源丰富。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失古生界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统地层外,其他各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出露。山西黄土广泛分布,除集中分布在吕梁山脉以西外,还散布于全省山麓地带,黄土地区侵蚀切割强烈,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易发。据收集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统计,隐患点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即山区和丘陵区分布崩塌、滑坡、泥石流,各矿区分布采空塌陷和采空地裂缝,中部盆地区分布地面沉降和构造地裂缝等。全省119个县(市、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 214处,其中滑坡1 277处、崩塌1 639处、泥石流678处、地面塌陷2 105处、地裂缝644处,隐患点影响面积共约1 503.95 km2。

2.4 生态环境

1)森林覆盖率低,分布不均衡。全省森林面积3 3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4.12%,低于全国的森林覆盖率18.21%;山西森林是由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数量少,面积小,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天然次生林主要分布在山区,省境西部从五寨、宁武的管涔山起,向南沿吕梁山脊至乡宁、吉县的狭长地带,分布较为集中,森林面积约占全省森林总面积的19.5%。2)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山西受黄土地貌、干旱气候、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成为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62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9%;耕种土壤侵蚀面积4 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6%。土壤侵蚀使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减退,加剧土壤干旱。山西省沙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5%,全省25%的土地面临风沙危害;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在生态脆弱的晋西北地区的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

3 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

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煤炭是主要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水资源影响、土地资源的破坏以及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对地表及地下水系的破坏和污染。煤炭开采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表植被干枯,农业产量下降,严重时可引起地表土壤沙化;矿井及选煤厂的废水未经过处理大量排放至矿区周边的河流、沟谷、沼泽等地域,污染了地表水系;矸石和露天堆煤场遇到雨天,污水流入地表水系或渗入地下含水层。目前山西因采煤造成的18个县28万人饮水困难,30亿m2的水田变成旱地。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量采空区,顶板冒落、岩层移动后,导致地表整体下沉,出现裂缝或塌陷,对地表土地及植被等造成破坏。目前,山西省矿山地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约4 500 km2,依据收集的资料,因采空出现裂缝或塌陷破坏的耕地面积约7.6万hm2,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9%;采矿破坏的林地面积约4.8万hm2,约占全省林地面积的1.3%;采矿破坏的草地面积约1.8万hm2,约占全省草地面积的2.1%。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边坡失稳、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等,这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地质环境在长期大量的开采活动影响下,加剧了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截止目前,地面塌陷损坏面积约105 km2,崩塌、滑坡损坏面积约146 km2。

4 结语

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山西省作为典型资源型地区,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对经济转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处理好资源环境问题,不断提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1]2012年山西省环境状况公报[Z].

猜你喜欢

总面积山西省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叹五更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严坪林场森林抚育研究
——以起源权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