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需要培养
——从学生的午间餐说起
2014-06-06徐珊梅
■ 徐珊梅
习惯需要培养
——从学生的午间餐说起
■ 徐珊梅
说它不是一节课,它有一节课的时长——40分钟,它有一节课的主要人物——学生、教师;说它是一节课,它没有课本、没有预设的教学设计,有的都是即时生成的教育契机。它,就是每天中午40分钟的学生用餐时间。
这学期,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担任五年级三班的副班主任,成为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老师的搭档,成了48个全新的小伙伴的大伙伴!刚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这个班上的孩子很不错,只有一个问题有点头疼,那就是吃饭很成问题,吃得太慢,挑食情况严重,还有同学小小年纪就有轻微的胃病。鉴于此,我就和班主任主动请缨,去管理孩子们的午餐。
见面第一天,我就将就餐原则和孩子们进行了沟通: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剩饭剩菜;在40分钟规定时间里洗手、取饭、吃饭、整理餐位、规整餐具。我一个一个地亲自检查学生的饭碗及饭后残渣。学生显然不适应,有学生偷偷跟家长讲,现在的就餐时间是他们最恐怖的时间。这也是在我预料之中的。在之后的几天,我耐心地跟他们讲清老师这样严格要求的原因。学生其实心里也明白,中午到傍晚放学回家,中间间隔五、六个小时,吃得太少,再加上学习消耗大、课间活动消耗更大,如果不吃饱,营养就跟不上身体的需要。我也晓之以理,讲到自己小时候不懂事,得了慢性胃病,折磨自己二十多年,不希望孩子们患同样的毛病;也讲到学校为食材的安全,一直坚持在大型超市进货;学校还聘大厨翻花样、讲营养地精心烹饪。如果新鲜、热乎的饭菜不好好吃,放学饿了就在小店买那些没有太多营养的零食吃,就会影响自己的身体。
多数孩子在一两个礼拜后,能按时、不挑食地吃完额定饭菜。对于挑食的孩子,如小杰、小仁等,只要不是因为食物过敏,我让他们从尝试吃一两片开始,慢慢到吃两三片,等接受了,再和其他孩子一个标准——不得剩饭菜。班上的小坤、小哲、小萱、小钰、小妮等几个孩子因为在家太娇惯,总跟不上班级节奏。我总跟他们说,老师会等你,你只要比自己的昨天有进步就可以了。孩子们提出一对一比赛,在保证不狼吞虎咽的情况下,我接受他们的建议。对那几个在就餐时间结束还没有吃完的同学,我特别设立了记载本,记录他们自己的理由,帮忙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矫治。一方面给予他们信心,另一方面,找到差距产生的原因,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帮助。慢慢地,我感觉一些孩子们对饭菜的过分挑剔、把吃饭当负担的情况开始好转,轻松、愉悦的就餐环境让吃饭成为享受而不再是痛苦。
有些学生的卫生习惯还未养成,最后一口全包在嘴里,鼓鼓的就往外冒,我提醒几次没有效果,就给其中的一个同学用手机拍下照片,让他以及有类似问题的孩子一起看,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些学生不喜欢饭后擦嘴角,我总是请他帮我到办公桌上拿餐巾纸,一张给我,一张给他自己擦嘴巴,让他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
在九月、十月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一直坚持原则,逐个耐心检查,细心劝说,及时引导,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刚开始,我在学生自愿服务的基础上,挑选其中一个学生负责当日的就餐管理。不久,我发现该同学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了,别的孩子也没有锻炼的机会。于是,我采用学生接龙管理的方式。第一个吃完饭的孩子把大饭盒菜盆规整后摆放在教室外面,目测第二个孩子的碗筷,提醒把允许范围内的残渣倒到指定垃圾桶内,等他把碗筷放在指定盒内即可离开,由第二个吃完的同学管理下一位同学,直至最后一个同学吃完……因为服务时间特别短,不影响自己玩耍,又为班级服务,还减轻了食堂工作人员的负担,所有的孩子非常乐意参与并能尽职尽责。这样,孩子们的午餐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午餐的40分钟,是孩子校园生活的40分钟,也是为教育提供契机的40分钟,也是培养孩子习惯、提升学生素质的40分钟。生活即教育,抓住教育契机,就能彰显教育智慧。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