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几点建议

2014-06-06杨强

成才 2014年8期
关键词:读物名著初中生

■杨强

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几点建议

■杨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由此可见,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但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阅读量太少,阅读时间不足,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有些学生平时几乎不看课外书;二是阅读面狭窄,很多学生急功近利,只读中学生作文选,或者只凭兴趣,阅读消遣性读物,特别是娱乐性报刊,而对于经典名著,几乎没有阅读;三是阅读兴趣不浓,一些教师受中考指挥棒的牵引,一味打击“不务正业”的学生,致使学生刚刚萌生的阅读兴趣也荡然无存;四是阅读方法单一,缺乏科学积累材料的意识,读书收效不大。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无疑就成了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的关键。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水平,就必须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谈读书》培根)读书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生活经验越丰富,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也就越深广,也就越能领略书中的真味。我们必须意识到,课外阅读不仅是增长知识、完成学业的重要手段,更是认识生活、拓宽视野、陶冶性情、提高鉴赏水平的必要条件。

一、阅读材料的精心选择

庄子曾发出如此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界上每天出版的图书,一个人即使整天呆在家里读书,直到死,也无法读完。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们必须独具慧眼,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不过,中学生毕竟阅读经验少,还分不清读物的良莠,大都有从众心理。因此,我们就有责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

首先要阅读经典著作。经典名著是前人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文化主食。因为那些可以称得上经典名著的作品,大都经过了历史的沉淀,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但是,随着社会进入高科技和声讯网络时代之后,传统书斋生活的平静与安宁已被打破,书香馥郁的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也不再是皓首穷经的学者和莘莘学子惟一流连忘返的地方……人们将进入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面对这种挑战,全社会都有责任树起经典这面大旗。因为,对于中学生来说,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阅读经典名著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也是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列出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要阅读当代作家的优秀作品。当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更贴近我们的现实,这些书籍对于丰富学生的阅历、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许多当代作品的价值尚未得到权威的认同,或者作品引起了较大的争议,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具备相当的鉴赏水平,力求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近年来,著名学者余秋雨的散文系列,涉及到中外文化的许多方面;又如港台著名作家席慕容、林清玄、刘墉等人的作品,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都有显著的作用。

再次要适当阅读“文化快餐”。这里所谓的“文化快餐”,就是那些篇幅短小、言简意赅、阅读时间不长的文章,区别于那种庸俗、格调低下的读物。作为学生,能够持续一整天或几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并不多,更多的则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因此,作为老师,有必要推荐一些品位较高、可读性较强的刊物,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意林》《格言》等,让学生快速阅读。其它一些轻松、健康的消遣性读物,也可适当涉猎。

二、阅读方式的恰当运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源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内驱力,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

从阅读的内容来看,“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咀嚼消化。”(《谈读书》,培根)因此,学生可以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方式去阅读,常用的阅读方式有浏览、泛读、精读等。

从阅读的目的来看,读书有消遣性阅读和求知性阅读。消遣性阅读是一种调节身心、消除工作和学习疲劳、减轻工作压力的阅读活动。这种阅读对阅读者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要求不高。阅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轻松的读物,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考虑读物的审美价值。求知性阅读有比较明确的阅读目的,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启迪心智,从而达到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种阅读必须建立在阅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对于处于求知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阅读应该成为主导。

从阅读的形式来看,一是精读,即按照顺序逐字逐句阅读,对全篇、各段、各句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一是略读,即通观大意,不求甚解,对于无关的内容,可以略去不看。此外,还有跳读、猜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式经常交替运用,互为补充,将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

三、阅读内容的适当整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时的读书人,往往都是藏书或抄书人。因为古人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获取书籍的渠道有限,所以,对于穷书生来说,抄书就成了获取知识、追求功名的重要途径。明代的张溥读书时常常手抄口诵,抄完即烧,反复七次,于是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可谓读书人的典范。而今天的学子,已经不必像过去那样将大量精力放在抄书上,可是抄书的传统却不能完全放弃。只不过,抄写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抄写应以有用为原则。学生平时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有用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积累的形式要规范。学生通常也有课外阅读笔记,但大多凌乱不堪,不利于日后的查阅。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时,教师应该做示范解说。例如:笔记的开头应编制目录,附上页码;中间部分是材料的内容,材料的内容大致分为这几类:一是美文摘抄(全文或者精华部分,也可剪贴),二是书海拾贝(主要是摘抄文中的哲理性语句),三是心得体会(及时记录读书的感受)。此外,每一则材料都要注明出处、时间和材料的类型。中学生积累材料的目的,往往是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这些材料。因此,有必要对平时积累的材料和阅读视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一起,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作文材料库。

读书是精神王国的探险,是灵魂的壮游,是内在性灵不断成长的泉源。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只要我们能在“霓光璀璨中独守一炷青灯”,将阅读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阅读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蔡榨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读物名著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