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要强化实效性
——以小学语文《做错事以后》教学为例
2014-06-06陈芬
■陈芬
口语交际教学要强化实效性
——以小学语文《做错事以后》教学为例
■陈芬
“口语交际”在教科书的编排中以单独的板块呈现,可见其重要地位。然而,在实际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课却并未受到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很多教师让学生把口语交际的重点或要求读一读,把教材上提供的情景图的内容说一说,花个一二十分钟就算口语交际课上过了。即便是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也只是照着课本上的内容一问一答,一说一应,三言两语走个过场。究其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教材中口语交际提供的内容很简单,它们常常是提出一个话题,配以简短的案例或泡泡提示语或相应的情景图,没有阅读教学内容丰富。所以,只能让学生照本宣科地读一读、说一说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认为是学生胆子小,不敢说,体验少,不会说,所以口语交际课总是班里少数几个活跃分子的天地,大多数孩子都只是听众。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上口语交际课时无话可说,显得特别沉闷,而到了课下自由交往时话又特别多、特别活,是因为孩子们对口语交际课中虚拟的情境不感兴趣……其实,口语交际课和作文课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有话可说。那么,口语交际课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有话可说呢?前不久,我有幸在湖北省名师、特级教师李莉老师的指导下执教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做错事以后》,我想就这节课,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趣引话题,激发交际的欲望
口语交际课首先要从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愿望。如果学生兴趣不浓,就不能产生说话的欲望,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学生往往就缄口不言。所以,口语交际课引入话题时,一定要找到孩子们交际的兴奋点,激起孩子们说的兴趣,引发孩子们交际的欲望。《做错事以后》是鄂教版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一个话题,课本中有三幅情境图,提供了交际的内容。第一幅图描写的是强强在家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请妈妈原谅。第二幅图描写的是妈妈忘记把重要的事告诉乐乐,她主动向乐乐赔礼道歉。第三幅图描写的是兰兰摘花坛里的花,她知道错了,不好意思地向阿姨认错。图下提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做错事以后,你会怎么说?别人向你道歉时,你又会怎样做?和同学们说一说,演一演。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交际实践,孩子们都知道做错事以后应该向别人道歉;别人向自己道歉时,也应该原谅别人。对于这个话题,学生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太熟悉。但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只知道做错事以后应该道歉,却并没有真正做到真诚有礼貌地道歉。所以,孩子们经常会遭遇一些别人做错了事,却并没有向他道歉的情况:“老师,他把我的橡皮弄丢了。”“老师,一个高年级的哥哥把我的脚踩了。”“老师,他把我的书撕破了。”……向老师“告状”时,孩子们一个个都是气鼓鼓的。如果从这样一个角度入手——“别人做错了事,不向你道歉,你会怎么样?”引出交际的话题,一定会唤起孩子们的生活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于是,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引出交际话题。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咱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播放动画片《说声对不起》片段:一只小狗大步往前走,不小心撞倒了迎面而来的小兔。小狗毫不理会,继续往前走。小兔生气地大哭:“没礼貌的小狗,不是我的好朋友。”)
师:你们看,小兔生气地哭了,这是为什么呀?
生:小狗把小兔撞倒了,连声对不起都没有说,小兔当然生气了。
师:你们平时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生争先恐后,自由发言)
师:是啊!这些事让我们很不愉快,你觉得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觉得他们应该说对不起。
生:我觉得他们应该有礼貌得道歉。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做错事以后该怎么做?怎么说?(板书话题:做错事以后)
此教学设计有两个意图:一是激起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内容生动有趣、色彩丰富艳丽的动画片,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以孩子们都喜欢的动画片导入,让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被激起。二是激发交际的欲望。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如果按照常规直接导入,“做错事以后,应该怎么做?”孩子们会觉得毫无新鲜感。我以动画片的形式导入,不仅仅是给孩子们感官刺激,更重要的是动画片的内容精心选择,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由动画片的内容引出问题:“你们平时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孩子们的思维迅速被激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是啊!别人做错了事,不向我们道歉,我们会伤心难过,那我们做错了事,应该怎么做呢?换位思考使情感产生共鸣,让孩子们自己认识到做错事后该怎么做。因为有真切的情感体验、真实的生活经历,孩子们产生了倾诉的冲动和交际的欲望,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交际的话题。所以,口语交际课,让孩子有话可说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话题,产生交际的欲望。
二、拓展教材,丰富交际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编写的。每一课都由教学提示和情境图或简短案例组成。教学提示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顺序提出了大体的要求;情境图或简短案例则为本课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一个或多个生活化的口语交际小环境,显示了交际的内容。实际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到教材表面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交际的内容仅限于情景图上或案例中的内容,一问一答,一说一应之后,孩子们就无话可说了。其实,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只是一个引子,要想让孩子有话可说,教师必须在教学前,认真研读教材,仔细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从而用活教材,挖掘、延伸与拓展,丰富交际的内容。
《做错事以后》一课提供了三幅情境图,交际内容都很简单。第一幅图描写的是强强在家里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请妈妈原谅。我首先仅仅按照教材提供的内容引导学生交际:“强强把妈妈的花瓶打碎了,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之间一位演强强,一位演妈妈,互相说一说。”一组孩子是这样说:
强强:妈妈,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请您原谅。
妈妈:没关系,以后再买一个,你以后不要在家里踢球了。
交际内容单一,几组孩子都说差不多的话,一个来回就没有了下文。怎么办?生活中确实是如此吗?花瓶打碎了,妈妈就这样轻易原谅了?于是,我延伸情境图的内容,给孩子们设置小小的交际障碍:“这么漂亮的花瓶就这样打碎了,妈妈肯定很心疼,很生气。假如妈妈听了强强的话,气还没有消,强强又该怎么做、怎么说呢?同桌之间一位演强强,一位演妈妈,再来说一说,演一演。”这样一来,孩子们又有了新的交际内容,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激起了他们交际的兴趣,使他们有话想说。每个孩子的思维不一样,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那么,说的话也不一样,交际的内容自然就丰富起来。有两个孩子是这样交际的:
(一个孩子扮演)妈妈(生气地):哎呀!谁把我的花瓶打碎了?
(一个孩子扮演)强强(低着头):妈妈,对不起,我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请您原谅。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能在家里踢球?你看,好好的花瓶被你打碎了,多可惜!
强强:实在对不起,妈妈!我又没钱买一个赔给你,要不,我给你画一个花瓶吧!
妈妈(笑,摸强强的头):你这个机灵鬼,看你态度诚恳,算了,原谅你了。先帮妈妈把碎片扫起来。
强强(高兴地):谢谢妈妈原谅,我这就去扫碎片。
这个交际过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还让孩子们感受到做错了事以后,有时不仅需要口头上道歉,还需要真诚地用行动去弥补,才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其实,只要认真研读教材,每一幅情境图我们都可以找到丰富交际内容的拓展点。《做错事以后》第二幅情境图描写的是妈妈忘记把重要的事告诉乐乐,她主动向乐乐赔礼道歉。图旁边有一句对话范例——“妈妈:乐乐,实在对不起,妈妈有件重要的是忘了告诉你……”我抓住省略号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想象,妈妈到底有什么重要的事忘了告诉乐乐呢?乐乐会怎么说呢?互相说一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妈妈忘了给乐乐买生日蛋糕;有的说妈妈晚上要加班,不能参加乐乐的家长会;有的说妈妈没经乐乐同意,把他的玩具车送给邻居家小弟弟了……想法丰富多彩,说法各不相同,孩子们徜徉在想象的情境中有话可说,敢说,想说,乐说。再如第三幅情境图的对话——“兰兰:阿姨,我错了。我不应该摘花坛里的花。”顺着这个交际情境,学生都会说:“没关系,以后不要摘花了。”到此就无法再交际下去了。此时,我顺势而导,那你能告诉兰兰为什么不能摘花吗?由此,又产生了交际的内容,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由此可见,教材表面内容简单,却隐含着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找到教材的拓展点,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用心设计,丰富交际的内容,让孩子有话可说。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的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口语交际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课堂走到社会日常生活交际的天地中去,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应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再现或创设出生活中的交际情境。而且,贴近生活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动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想法可交流。所以,我在口语交际课之前,搜集了一些孩子们生活中容易不小心做错的事。课堂上,我将这些事分类出示在大屏幕上:
家里:
答应妈妈的事没做到
玩耍时不小心摔坏了爸爸的手机
不小心把爷爷奶奶种的花弄折了
……
学校里:
上学忘带家庭作业本
操场上玩耍时不小心把同学绊倒了
课间休息时不小心把同桌的书碰掉了
……
公共场所:
超市购物时不小心挤到了别人
玩耍时撞到了小朋友
上车时踩到了别人的脚
……
我请学生选择一种生活情境,和同桌或是小伙伴说一说,演一演。因为是把现实生活带入课堂,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情绪倍增,迫不及待地热热闹闹地说开了。这样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交际平台,使学生有话可说,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学生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四、有效评价,激励交际的信心
对于口语交际课来讲,评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用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交际的乐趣和被赏识的喜悦,从而激起学生交际的信心,让学生有话敢说。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我对表达不清楚的孩子通过评价进行引导:“来,不要慌,谁在哪里干什么?慢慢说清楚。”对说话含糊不清的孩子,我说:“你的声音真好听,能大声说清楚就更好了!”对表达错误的同学,我不直接打击批评,大家讨论后再问:“你能再说一遍吗?”给孩子改正的机会,说话的机会。对表达能力强的孩子,我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两个学生一个扮演老师,一个扮演学生,模拟“上学忘带家庭作业本,学生向老师道歉”的情境)
师:非常大方,不仅说得清楚,演得也逼真。你们老师在场吗?(面向听课的老师),你有没有勇气当面给老师道个歉?
生(有些胆怯地点点头,小声地):有。
师:我们为这位勇敢的同学鼓鼓掌。(全班鼓掌)
生:(扬起头,信心百倍地走到一听课老师面前)老师,实在对不起!我的家庭作业本忘了带来,但是我的作业做完了。
听课老师:老师相信你,这次原谅你,记得以后要带来。
生:老师,我记住了,下午我就带来给您批改。
师:说得多好啊!孩子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再次送给这位最勇敢的同学。(响起热烈的掌声,生高兴地回位坐下)你是老师见过的最有勇气的孩子,老师记住你了。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通过这样的即时激励性评价,不仅仅让孩子们懂得了做错了事向别人道歉是勇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孩子交际的信心,让孩子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当然,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仅仅只是教师评价,还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孩子也参与到评价中来。生生互评,小组内评,还有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些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孩子们相互接纳,相互欣赏,增强交际的信心,从而对说话更感兴趣,从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口语交际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课型,已然被教师们所了解,所接受,所熟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实际中还是一个被冷落、被遗忘的角落,着实让我们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我认为“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是进行口语交际活动的基础和动力,所以,只要我们从最基础做起,用心设计每一节口语交际课,在教学实践中敢于尝试、探索,就一定会大大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武汉市蔡甸区教研室)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