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能力区分 有效引导历史教学
——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文综(历史)第41题评析

2014-06-06张尊健

成才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历史教学

■张尊健

注重能力区分 有效引导历史教学
——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Ⅰ文综(历史)第41题评析

■张尊健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第41题是一道历史题,它给人一种清醒、质朴的感觉,反映了命题者历史教育的美好理想。原题如下: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参考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这道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这一重点知识,涉及到与之相关的诸多知识,有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战争的关系,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抗战的地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政治环境等等,这些知识点基本都在本届高三师生备考的范围之内,说明命题者注意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情况。该题反映了历史研究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抗日战争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和共识,如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作用给予客观的、肯定的评价。这道题也是当今社会热点焦点的反映,中日关系是近年国际格局变动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近来也因历史问题、岛礁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本题还有利于推动人们对抗日战争、对历史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扩大两岸共识,也是对当前诸多抗日“神剧”的严肃回应。这道题充分体现出历史学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中学师生增强历史素养,尊重历史事实,辩证地、历史地、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基本能力。设问上要求学生对目录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理由。材料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并非考前大家猜测的地图和图表。只要求提一条修改建议即可,应该说难度上进一步降低,给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大。参考答案也给出了平实的语言和结构,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这道试题都是一道既能较好地为高校招生选拔合格的新生,也能有效地引导高中历史教学的好题。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据了解,湖北省考生在本次考试中得分分布如下表:

本题平均分2.64,标准差2.42,考生完成的情况却让人感到意外。均分较低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学生在综合考试中没能安排好答题时间导致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没有作答,此外,也有一些因师生在教学中存的问题导致均分较低。学生答出的修改建议和理由大致有以下一些说法:

第二十章要改,1960年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或认为应当增加局部抗战一章,理由列举了局部抗日活动。

第二十一章要改,中国没有两条战线,只有一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装备好,没有大溃败,应该是大胜利,战略转折,艰苦抗战,大撤退;应该是日本军队大溃败;要增加太原会战、百团大战;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不对,当时不可能发展迅速;要增加长征或遵义会议,因为它们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第二十二章要改,应该把毛主席的文章合并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没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当时不能叫毛主席,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应该改成毛泽东。

第二十三章要改,国民党在国共合作中不可能有反共高潮。《新民主主义》在建国后或认为是在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有问题,没有统治全国不可能有全国代表大会,或认为是建国后召开的,应改为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没有召开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要改,因为国共合作,国民党不可能有反共高潮。

第二十四章要改,因为“帝国主义”不对,或认为“殖民统治”不对,因为中国没有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十五章要改,因为当时没有解放区,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的名称。

第二十六章要改,因为国民党的统治不黑暗。因为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作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国民党没有开展民主运动。

第二十七章要改。“日寇一词不利于中日关系发展,是天朝上国思想的反映,带有太浓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客观等。”也有认为“殖民统治”应该改成“野蛮侵略”,补充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731部队、杀人比赛等史实。“无条件投降”不对,应该改为“有条件投降”。

也有部分学生笼统而谈,认为历史应该按时间先后编写,先写国共十年对峙,再写抗日战争,最后写解放战争。也有考生认为要分成政治、经济两个部分编写,或分成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编写,要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分开编写等等。这些学生基本没有结合史实分析。

有一大半的学生不能理解题意,没有敏锐察觉出本题考查的重点,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应该把目录前移或后移,或者进行合并。仅有少部分学生能较好地答出应突出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并能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提供充足的理由,而且能较好分析出1960年教科书存在“左”的问题的原因。大量的学生存在严重的知识性问题,如把渡江战役、南昌起义、平津战役等内容当成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还有一部分学生把蒋介石、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活动相混淆,把新民主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混淆,此外诸多历史概念使用不当,如背面战场、敌前战场等,也有大量错别字存在,如把淞沪会战写成松沪会战、松泸会战等。把百团大战当成正面战场战争,把平型关大捷记成敌后战场战例也不在少数。毛泽东思想的几篇代表性的文章,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国共两次合作的基本史实混淆的也大有人在。

归纳来看,学生存有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思维问题。不能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思考问题,纠缠于细枝末节,没有把握命题的主要立意。二是史实、史观、史法问题。基本史实不清,不能运用史观分析解决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没有很好地内化为解题过程。三是答题技巧问题。没有把握好答题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没有写出能得分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学生的考分、分数线出来后,部分老师认为阅卷一定很严,理由是某某学生选择题不错,但综合得分却不高。实际上,近三年高考阅卷标准的制定科学、规范、人文,既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贴近高中生实际学习能力,有利于指导高中历史教学,又便于阅卷教师操作、减少分差,该给分的给足分,不该给分的绝不给分,可给可不给的酌情定夺。

根据前两年的情况看,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一般分层评分。只要修改建议合理,修改理由能做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就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整理了以下几个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1.千方百计、生动活泼地引导学生落实基础知识。一些老师认为帮助学生落实基础,就是背、默写、填空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落实基础的传统办法,但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这些不是最有效的办法。个人认为千方百计地促成学生在体验和运用中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才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2.备考要有针对性。高考一结束,对照高考卷和最后模拟卷,我们惊喜地发现,本届备考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有了提高。历史组命制的高考模拟题第41题(宋应星和牛顿的两本著作的比较说明题)、临门一脚的资料中17~18世纪中西对比都和高考第40题高度吻合,该题正是以宋应星和牛顿两本著作为载体考查17~18世纪中西科技比较。临门一脚(二)材料中抗日战争、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中国古代法治,分别与高考第41题、29题、45题吻合。临门一脚(一)第32题与高考第34题相似。这些考点和试题均从学科主干知识、学术研究热点和社会焦点出发,经备课组讨论确定,为本届高三取得好成绩作出了贡献。

3.中学教学应特别关注学术界研究动态,教师要多读专业著作与论文,这样才能提高指导学生应对不同的题型的教学能力。如本次高考全国卷Ⅰ的第41题的要点在于全民族抗战,目录过于强调共产党抗日,沿着这个思路,修改建议与理由当正确与充分,得高分不难,但考生未能发挥正常水平,说明我们的教学还有较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4.综合训练要加强。本次阅卷,我们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考卷没有做第41题,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时间作答;也有一些学生没有把握试题的立意,虽然写了很多,但仅得5分左右;还有的学生在做选择题时太快,因此选择题错得较多。因此,加强文科综合训练特别是选择题高质量的训练是高三历史备考的必要途径。

5.要加强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持续性,历史学科四大类十二项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要分层分类有计划地培养,可适当开展针对高三文科生逻辑学的教学和训练,以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历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历史上的6月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抗日战争(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