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幻化的精彩

2014-06-06张慧明

记者摇篮 2014年6期
关键词:专题报道听众广播

张慧明

在生活碎片化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关注力普遍缺少耐心,广播专题节目因为深度报道、剖析,常常因为叙事时间、论述过程、采访录音时间过长而缺少声音形态上的变化,容易造成听众的流失。近些年,广播专题节目中 “片花”的运用,较好地解决了广播专题节目听觉形式上单一的问题,使节目彰显出明快的节奏与灵动的活力,抓住了听众的耳朵。“片花”已成为很多优秀广播专题节目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花”本来是电影和电视节目中采用的手法,通指切换镜头时使用的转场效果,它插播在片子中间或结尾部分,包括简单的故事介绍、幕后故事等等,应用在广播专题节目中,泛指为了增强节目的节奏感和强化某些内容,在节目前期专门制作的与宣传主题密切相关的一段录音。出于广播的声音传播的特点,“片花”在广播节目中呈现时,通常由文字叙述和人物原声、音乐及特殊声效等元素共同组成。“片花”在广播专题中的出现除了丰富听觉感受,调整专题进程节奏之外,对专题报道内容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主体信息交代

专题节目一般都比较长,听众愿不愿意听,最初的判断往往在开头的一分钟。如果在节目开始,通过“片花”艺术化地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等突出信息,那就能很好地抛砖引玉,这种类型的“片花”通常在故事人物专题之初使用,以纪实的风格介绍广播专题要表达的人物及主题,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气氛渲染铺垫 营造特定氛围,使受众更快地进入情境。比如在大型直播节目《幸福钢城欢乐年》中,笔者制作了《关于幸福这件小事》的“片花”:从一段自言自语的旁白开始,讲述不同年龄段对幸福的理解,直到爸妈在电话另一端热切地呼唤“包了饺子,等你回来”时,深深地感慨:“幸福就是和你们在一起!”歌曲《回家真好》缓缓扬起,整个“片花”如一首配乐叙事散文,营造了浓浓的亲情氛围,激起人们内心深处对归家的渴盼,起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宣传效果。再比如,有些事件的报道需要制造一些悬疑符号,激发人们对报道的好奇心。这类“片花”对信息量和故事情节交代甚少,常常表现为对前因后果的欲言又止,吊人口味。有的悬疑符号统领全篇,节目中可重复播发,有的分段进行,层层逼进。比如,在编辑广播版的《老梁故事会》中就常常运用到这类“片花”,让节目进程悬念不断,扣人心弦。

主题概括突出

突出专题报道中的事件或人物,以特写的手法串连起多个重要环节,或是多场景调度呈现,或是将整个事件中最高潮部分集合其中。对主题起到突出提示的作用。比如,在广播专题节目《山村少年的音乐奇迹》的“片花”中,把主人公培养山村少年学音乐的几个感人情节点概括串联起来,然后,抛出主人公的名字和故事题目。这类“片花”的制作是对整个专题报道的主题内容做了一个精湛的概括,可让随时听到的受众对专题的重点产生浓厚兴趣。

内容承上启下

专题报道中常常有一些涉及重大转折的情节出现,为了强化这种转折和后续情节的发展,设置“片花”可以帮助听众梳理新闻事件的重点、人物故事的前后环节,让听众对专题节目有更精准的领会。还有的“片花”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某些独立情节,由于与上一段缺少相应自然的关联,“片花”发挥一个巧妙衔接的作用。

主题升华

通过有象征寓意或通感等手法,将节目主题升华为一种公益号召。比如,专题报道中讲述一位大学生自主创业,历经挫折与失败,成功地实现了面包店的连锁经营,节目的“片花”,采用了故事主人公采访中流露的真情实感,加上诗歌般的演绎,将主题升华为对“自主创业,让人生更精彩”的创业新理念来宣传,提升了节目的思想高度,节目过后,此“片花”又作为公益广告在节目中播出,因为它的自然性和真实性,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精彩的“片花”,可以为广播专题节目起到润化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也可能画蛇添足。那么“片花”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播出时长要严格把握

有的“片花”铺沉得过于拖沓,成为节目无意义的填充。笔者认为,“片花”要严格控制好时长,以一分钟以内为好。要记住“片花”的应用原则:它是节目的点缀,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时间的拖延,要尽可能地浓缩主旨,做到“辞达而已”的传递,这样的“片花”才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运用的时间结点要合理

什么时候插入“片花”,也是一种艺术的选择,要符合节目发展的节奏,否则,会影响节目的自然流畅和情境的深入。比如,对某个人物的访谈正渐入佳境时,不合理地安插“片花”,情感连续性、自然性的抒发被打断,就难以实现人物访谈的真情效应,对节目反倒起了负面影响。

音乐的使用要恰当

音乐合理恰当的运用能够与专题节目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能带动听众的情绪,产生共鸣,加深专题报道的感染力。如果所用配乐与主题不相称,不协调,就会使“片花”的出现特别突兀,甚至对主题理解产生偏差。所以,要让片花中的配乐与节目有珠联璧合、水乳交融之感。比如,在专题节目《不会跌倒的青春》中介绍残疾女孩自强不息的故事时,“片花”运用了大提琴配乐,深沉如诉的音符,配上几段对女孩坚韧品格的视觉化描述,轻易就打开了听众心头的悲悯情怀,燃起人们收听的欲望。

多手段打造“片花”中的亮点

因为是先期录制,片花的制作可以运用多种手段精益求精。如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声音资源可以利用,比如,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声音资料,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信手拈来,经过剪辑加以利用,让小小“片花”绽放光彩。比如,专题节目《爱的奉献》报道郭明义爱心分队在全国各地的活动时,我们的“片花”里运用了雷锋当年演讲时激情似火的声音,结合鞍山各个时期英雄模范的声音,层层递进,锐利气质彰显其中,再辅以激情音乐的烘托,使“片花”极富向上的活力,让听众感受到英雄模范精神历久弥新的感召能量,“片花”为节目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节目进程做了完美的铺垫。

在广播的创新发展中,专题节目的表现手段和播出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方向,“片花”的设计与运用无疑是这一趋势中值得探索的新手段,愿以此文为序,引来同行的更多关注与创新研究。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专题报道听众广播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专题报道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专题报道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