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题 记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014-06-06孔丽娜孔庆鑫
孔丽娜 孔庆鑫
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用精炼的文字提示新闻中最重要的和最值得注意的内容。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厚报”的趋势,想让读者迅速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和了解文章的精髓所在,标题的向导作用就凸现出来,所以,人们习惯把标题比喻为新闻的“眼睛”。“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看人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也形象地表达出这个意思。
那么,这双“眼睛”在众多的“眼睛”中亮不亮,能否抓住读者的目光,关键在于一个“炼”字。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队伍的不断壮大,许多“新兵”从事记者工作。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行业“转业”而来。他们虽然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相对而言缺乏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对于如何制作好的标题没能予以高度重视,所以往往一篇很有新闻价值的文章因为标题平淡而被湮没在文章的海洋之中。加强“炼题”对于基层记者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功课。
一、题文一致,一语破的
新闻标题源于新闻又服务于新闻,是对新闻的一次再评价。制作的标题就像战士打靶一样,要一弹击中靶心,把新闻中最精华的部分标示出来,一语破的,突出文章的“眼神”,使读者一看就知道你的喜怒哀乐和观点所在。
1987年4月,我的父亲在《丹东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汤池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的事。在农村,红白事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每当谁家遇有红白事,大都兴师动众,不仅铺张浪费,更有的夹杂着不少封建迷信色彩。红白理事会成立后,对破除封建旧俗、倡导文明新风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提倡。文章标题就定为《破除封建旧俗 树立文明新风》,并辅之以“汤池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为副题,将报道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意义彰显出来。
要做到一语中的,就要求记者对客观情况十分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有深刻的了解,知道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二、通俗易懂,简洁明快
标题既然是“眼睛”,就应该让读者一下子看清看懂,不能啰里啰嗦让人如坠云里雾中。据心理学家分析,移动视线时获得的印象,不如不动的注视印象深刻。因此,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的印象也越模糊;反之,标题越简练,阅读就越方便,给人印象也越深刻。
例如:《文汇报》的一篇文章以《香港居 大不易》为题,短短六个字,便将文章内容展示在读者面前。至于怎么不易,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吸引阅读。我曾写过一篇报道,内容是反映孤山镇对干部管理实行改革,对不称职的干部实行黄牌“警告”和红牌“罚下”的办法。文章写好后,也曾想过几个标题。偶然间,我想到“滥竽充数”的成语。南郭先生从开始集体演奏混饭,到最后单独演奏的没饭,和经行的干部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我将标题确定为《混饭吃的干部没饭吃》,标题通俗易懂,简洁明快,也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要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快,首先就要善于省略。将那些可有可无的内容毫不留情地删去,只保留事实的核心部分。其次要善于“炼字”,能用10个字说清的事不用20个字,能用5个字说清的,决不用10个字。通过“炼字”达到“炼题”的目的。
三、运用修辞,生动活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既然看人先看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就不仅要让人看到这双“眼”,还要使这双眼睛生动明亮,让“窗户”明亮,才更能吸引读者。这里,就要求记者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段,使标题生动活泼。在文章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喻、比拟、借代、拈连、双关、排比、对偶等等。例如:《人民日报》报道文志一家在落实政策后家境大变的一篇文章中,就以《“金凤凰”飞进“光棍堂”》为题,信手拈来,借题发挥,形式新颖而生动。同时,要做到生动活泼,还要多多运用百姓熟悉的语言,读来使人感到亲切。
在标题中适当地运用数字,往往也能起到非常独特的效果,使“眼睛”更亮,更引人注目。有人说,比较出新闻。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新闻就越有冲击力、吸引力。《光明日报》1979年8月5日有一条“错批一人,误赠三亿”可谓经典之作。这篇文章报道的是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平反。马寅初曾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了“新人口理论”,却被当成资产阶级理论受到批判,从而造成我国人口迅猛增长。当时大多数报纸的标题是“北京大学为马寅初先生彻底平反”。而引入数字的标题,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这都是我们在拟定标题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四、与时俱进,多种表现
既然标题是文章的一双眼睛,那么,不同的人就应该有不同的眼睛,记者也应该学会给不同的文章安上不同的“眼睛”。在标题的形式上,不仅有叙述式、号召式,还可以充分利用提问式、对比式、悬念式等等,使标题更加富于色彩,引人入胜,激起读者的阅读欲,使其“欲知其详。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家儿女不赡养老人,最后老人将儿女告上法庭的事。在采写时,我也想过几个标题,但都觉得不能很好地吸引读者。最后几经推敲,采用疑问式标题《一家人何以对簿公堂》,让读者欲知其详,就要看看究竟为什么,从中得到答案。
在拟定标题时,年轻记者常犯的毛病主要是流水式、口号式,致使标题平淡无味,没有新意和个性,也就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还有的单纯为图顺口和押韵,只注意标题的形式而忽略了标题的内在的功能,逐本求末,有哗众取宠之意。这些都是应该予以特别注意的。
标题制作是一门艺术,需要较高的新闻与语言文字修养。这就需要我们在新闻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文学思辨力提高标题制作水平,使标题不仅标出新意,避免雷同化,而且色彩纷呈,形象感人。
(作者单位:东港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