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方言节目主持人对地方台发展的影响

2014-06-06兰天

记者摇篮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普通话方言

兰天

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的节目已经在各地方广播电视媒体相继开播,并被当地受众熟知和接受。回望国家语委及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政策,限制在广播电视节目当中使用方言。尽管如此却并没给地方媒体的方言节目带来太大的冲击,相反各地的方言节目有增无减,且绝大多数在当地热播,收视率相当可观。

一、方言主持人产生的必要(然)性

1.方言主持在限制下求发展的历史。语言是操持者所在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作为流传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语言更是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标识性。《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2条作了明确规定,传媒语言即广播电视媒体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体,既然说“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语”,也就是在保证坚决履行“基本的”播音用语要求的基础上,“特别的”播音用语可以在被限制的条件下使用,这就给方言主持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条件。

2.方言主持本土化传播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的大众传媒除了要与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在国际化语境中保持信息畅通,从而提升社会传播的价值,还必须考虑到传媒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这个各民族、地域文化普遍交融的时代,媒介传播语言的概念逐渐模糊化,大多都已不能恪守汉语普通话原有的言语成规,使信息传播模式随之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社会传播理念也瞬息万变。

二、方言节目主持人的可行性

语言是操持者所在地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作为流传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的口头语言更是独树一帜的,具有独一的标识性。

在另一方面,我国一些地域的常住居民一生中没离开过自己所在省、市,即便偶尔有国内游或出境游,他们最关注、感到最亲切的还是自己生活的物质、文化环境(即文化认同感)。因此,原汁原味的新闻、综艺节目会给人以“自己人”效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软性题材的强效传播。方言节目主持人正是充当了地域文化传播的使者,成为节目品牌的缔造者和名片。

三、方言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

如果把方言节目作为一个产品的话,那么其主持人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和监工,也就是不只负责节目的生产过程,还要参与产品的质量监督。而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化程度要高。

现在粗制滥造的节目不是太少,而是太多,因此主持人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勇气与志向,从选题的策划、实施、播出控制及反馈,都应有主持人的关照。只有这样,地域化节目的质量才有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

四、方言节目主持人的主持类型

从实践中来说,地域化节目的类型可以多样化,如新闻节目、文艺节目和谈话节目等。

1.新闻类节目。以方言来主持新闻节目自有其特有的风味在里边,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节目都适于这种方式。相对而言,地方新闻联播或政治新闻都不宜用方言,因为它有碍于其严肃性。

社会新闻节目(专题)、娱乐新闻节目及对农村广播节目比较适于用方言来主持。现在,凤凰卫视《媒体大拼盘》节目主打即为社会、娱乐新闻,其中,有一节为“我来说新闻”,每天由不同省份的人以当地方言来播新闻标题,这既是增强受众主动性所在,又可通过语言这种方式来了解中华之博大文化。但基于凤凰卫视的广播全球性,在语言上不可能走得更远,不同的方言成了节目的装饰。如湖南卫视《乡村发现》,如果李兵用湖南话广播的话,这个节目的对象性显然会更强,老百姓也会觉得更亲切。

2.文艺类节目。以方言来表现地域文化是最贴切不过,正如用安徽话来做黄梅戏的专题,用苏州话来串讲苏州评弹,用四川话来讲三峡风情。但这对文艺节目的内容有一定要求,即主题为所在地的文化活动、动态及人物、成绩等。其实对于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文艺样式,我们开掘得不够,如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梆子戏等等,电视媒体理应给予它们以传播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爱护它,并发扬它。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