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做好标题作为改文风的突破口

2014-06-06杨东

记者摇篮 2014年6期
关键词:口语化夜班新闻标题

杨东

“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其中关于改文风的要求引发了媒体的又一场“自我革命”,党报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为了使党报文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辽宁日报更加重视对新闻标题的制作,把做好标题作为党报改文风的突破口,夜班编辑在总揽版面的同时,紧盯要闻一版、二版的新闻标题,力争让每一篇报道都成为读者的看点。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群众语言或口语化方式制作标题,让标题平实、精炼、直白。

制作标题时要时刻想着读者

在很多群众眼里,党报是专门给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看,距离普通群众有点远。反映在新闻报道中便是内容空、主题轻、老百姓不关注;体现在标题上,就是工作化、文件化、教条化,读起来无朗朗上口之感不说,也使报纸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上大打折扣。

编辑记者不知道群众想什么、要什么,当然就不知道应该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向群众传达什么,所以,照搬文件的标题、工作化的标题、书本上的标题就会屡见报端。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具体到夜班编辑工作中,就是制作标题时也要时刻想着老百姓。

2012年年底,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辽宁省就业促进条例》,就农村劳动者进城工作、高校毕业生求职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问题作出一系列激励性规定。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于未就业人员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夜班编辑在制作标题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新闻最后见报的标题为《事业单位工勤岗优先招就业难人员》,为就业难人员找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10月12日,我省召开全省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会议对抚顺“8·16”洪灾后水毁工程修建情况进行了通报。记者稿件原标题为《全省投6亿元全面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但考虑到此时受灾群众最关心的是何时才能喝上放心水,夜班编辑将标题修改为《本月底62万受灾群众全能喝上放心水》。“本月底”指明了最后的时间节点,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和决心;“62万”则指向全部受灾群众,为受灾群众喝上放心水吃下了定心丸。由此,只要时刻想着老百姓,即使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部署性报道,同样也会成为读者的看点。

在制作标题时一定要考虑读者阅读时的感受,考虑到读者看了之后对党和政府以及社会产生怎样的反应。与此同时,夜班编辑还要考虑读者会不会被标题吸引,继续阅读报道的内容。只有标题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报道的内容才能被读者阅读,报道中信息才能被读者捕捉,报纸的存在才有意义。

制作标题时要尽量口语化

新闻界前辈穆青曾说过:“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鲜味来。”写新闻强调口语化,制作标题亦然。

标题口语化,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口头语、大白话来做标题,其特点就是一叫就响、一听就懂,就是老百姓爱听、爱看、爱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转作风、改文风,就是要贴近老百姓,让老百姓一看标题就知道新闻要讲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意图,必须要让读者一看标题就能马上知晓报道的大致内容。尽可能用接近老百姓之间交流时的语言模式制作标题,既是对读者的尊重,也是党报改文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口语化体现了媒体标题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进一步向读者的需求靠拢,深入浅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词汇越来越被接受。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辽宁日报夜班编辑制作出《425条城区摸黑路见亮了》、《气象预报精细化让农民“看天秋收”》、《两个小区居民不用扛煤气罐上楼了》、《得胜村俩人烧火全村做饭》、《大连城乡居民医保又涨了》、《沈阳建筑工人明年上班“刷手机”》、《弛宇厂的零件个个有户口》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标题,其中语气词的运用使标题更加通俗易懂,无形中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口语化的表达才能贴近老百姓,群众性语言才能让老百姓读着亲切。媒体离老百姓近了,老百姓才能离媒体近,才会离党和政府近。

制作标题时要抓住本质

报纸上有些标题不吸引人,很明显的表象就是太笼统、太空泛,有相当一部分标题使用了“万能词汇”,缺乏鲜明的个性,流于一般化。标题要突出新闻的重点和亮点,应以“何人”、“何事”为主,凸显新闻中最新鲜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最有特点的事实、最本质的事实,最具有特殊性的内容、最显著的内容和最有趣的内容。

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制作标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抓住特点,抓取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突出新闻标题个性特点的主要手法,是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拎出入题,切忌抽象化、概念化、笼统化,要尽可能地做到鲜明、具体。

十八大前夕,辽宁日报推出“十八大代表风采录”专栏,重点宣传我省出席十八大的基层代表。在以往的宣传报道中,此类人物典型的标题经常会出现“无私奉献不言悔”、“播撒人间大爱”等“万能词汇”。为了使每一位十八大代表的典型形象能够深入人心,避免“千人一面”,夜班编辑在制作标题过程中下了很大功夫,抓住典型人物的最典型事实,制作出《梅月英调到哪她的用户就跟到哪》、《高福军22年没拖欠过一次工人工资》、《赵淑艳一年赊出500万元鸡饲料》、《“蟹王”李晓东13年让利1700万》、《环卫工范文学每天清运垃圾4吨多》、《安东亚一年住7次院也不下讲台》等个性化标题。每一位代表都有了自己区别于他人的“专属”标题,其光辉形象也跃然纸上,达到了最佳的宣传效果。

制作标题时要考虑美感

报纸是文化产品,从审美角度来看,报纸版面要符合群众的审美需求。新闻标题有美化报纸版面的功效,标题体现报纸的不同风格,不同的标题形式是报纸形成风格的重要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编采人员的文化品位,也是评判报纸编辑质量的重要指标。辽宁日报夜班编辑在制作标题过程中严格遵守“短时新”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头题、倒头题等重要稿件,标题应严格控制在16个字以内,提倡7到11个字的短标题。新闻标题字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字号的大小和标题的醒目程度。标题字数过长,题区留白狭小,整个标题显得累赘、笨重;标题字数过短,题区留白较多,标题易让人产生中心不明确之感;而从语言学上说,少于7个字符的标题多数只能构成词组或短语,能作为句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情况的较少。所以,新闻标题虽以追求简短生动为主,但主标题字数的多少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关键要完整表达新闻信息,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在这个前提下,则越简练越短小越好。

此外,辽宁日报编辑部还提倡单行标题,能用一行题说明白就不用双行题;使用方型黑体字,尽可能避免长型或扁体字;同时,严格避免在同一版面同时出现“我省”、“全省”等相似词语。

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新闻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阅读的取舍。做好标题,实际上是对新闻的再制作,制作标题要从政治上考量,从社会效果上设计。作为最后的把关人,夜班编辑要把标题制作当成是职业的要求、读者的要求,同时也要把其看成是市场的要求、党和政府的要求。如此,党报才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作者单位:辽宁日报社)

猜你喜欢

口语化夜班新闻标题
一不小心就……
上夜班 升血压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夜班交心的好闺密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邢非的诗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