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新闻写作的感性追求

2014-06-06高凤群

记者摇篮 2014年6期
关键词:爽口生动电视新闻

高凤群

电视新闻写作在追求简洁质朴的同时也应注重语言的艺术性。优美的语言配合画面和其他电视元素诉诸受众的感官,首先给受众以感性认识,传达最直观的信息,牢牢地吸引受众。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做到这一点呢?这必然需要记者在采访创作过程中把握感性特色,争取让受众过目不忘,过耳能详,最大限度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通俗质朴是新闻语言得以巧调众口的需要。电视新闻传播受众广泛多样、数量巨大,覆盖不同社会地位、职业阶层、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员。要让广大受众清楚明白地了解新闻信息,就必须要照顾大多数人的收视需求,新闻写作也就必须要通俗易懂。故弄玄虚,故作深沉的新闻稿件很难让受众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理解,解说词又是诉诸受众听觉的,是为耳朵而写作的,语言要通俗,避免使用晦涩难懂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内容要通俗,不能用学术化的语言和受众不熟悉的专业术语。用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新闻事件和正确的思想观点,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能灵活巧妙地运用群众语言。

质朴无华,自然实在,是新闻语言应该坚持的文风特色。电视新闻解说词要让广大受众明白,写作时要用朴素的语言,注重质朴自然,做到具体可感,不能过分夸张,少用形容词和描绘性的语言,切忌堆砌华丽的词藻。电视新闻具有瞬间性和易逝性,要让受众一听就明白,切忌拐弯抹角,故作高深,玩文字游戏,让受众感到费解。

形象生动是新闻语言直达受众感官的需要。电视新闻中,图像画面使新闻形象生动起来,但空洞无物的表述、干巴巴的解说词也会让受众大倒胃口,不能因为画面在电视新闻中占据首要位置而忽视解说词的形象生动,只有画面和解说词都做到形象生动,相得益彰,才会使电视新闻魅力十足。

电视新闻中,图像画面会形象地表现新闻内容,但报道中经常会出现大量数字。经济报道、成果报道,尤其数字的表达相当繁复,这些都很难在画面中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要借助解说词。但是,解说词中的数字听起来枯燥乏味,影响了表达的效果,特别是数量较大,比较陌生的数量单位,受众更是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内容,这就需要进行数字的形象化处理。在介绍数字时,应增加一个参照系,进一步说明这个数字。这个参照系应该是观众比较熟悉的具体形象。

生动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往往能产生较好的传播效果,呆板的电视新闻解说词只能削弱传播效果。真正生活化的语言才会清新、生动而有鲜活感,富有时代特色、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做到生动、活泼,不仅要注意措辞、修饰,还要抓住新闻事实的特点、个性,避免模式化和一般化。生活日新月异,生活中的语言也发展着、变化着、更新着。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做到生动,还要力求做到语言的生活化和口语化,充分吸收群众口语中生动、活泼、流畅的成分。

爽口悦耳是新闻语言感动受众的前提条件。电视新闻解说词与平面媒体新闻稿不同,不是写出来供读者看的,而是通过播音诉诸受众听觉的。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的写作必须考虑播音员的播音效果和受众的听觉效果,因此,电视新闻语言在服务新闻内容的前提下,要注重形式美感和听觉美感,尽量做到爽口悦耳,提高解说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爽口就是电视新闻解说词要做到琅琅上口,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让播音员解说起来顺畅自如,抑扬顿挫,灵动鲜活,给受众以交流感。切忌拗口生涩,佶屈聱牙,让播音员读起来吃力难受,观众听起来自然费解伤神。电视新闻做到爽口要多用短句,句子成分要单纯。句子太长了,成分必然复杂,不容易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句子短了,成分简单了,意思会很明白,解说起来也会很流畅。电视新闻要多用常用句型,不用倒装句、祈使句。要避免同音、谐音词的误读误听。

电视新闻写作要多用双音节词,少用单音节词。单音节词一闪而过,给人印象不深,双音节词音波存在时间长,使人印象深刻。同时,电视新闻写作要选择响亮上口的词语,在同义词近义词中选择最普遍使用的词语。配以语言的声调、色彩、感触;注重词汇的明暗和软硬,响亮和沉郁;处理语句的急促和舒缓,豪放和委婉,明快和抑郁,让受众听起来要顺耳舒畅。

当前,新闻工作者正致力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真正做到“三贴近”。在新闻写作的层面上追求语言的感性特色,正是我们走群众路线应完成的具体实践,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应当积极探索。

(作者单位:新民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爽口生动电视新闻
脆嫩爽口的生菜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夏季爽口第一茶——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Informations pratiquesRecettes chinoises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夏季爽口第一茶一一中医御膳房版酸梅汤配方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