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地方媒体经济新闻深度报道之我见

2014-06-06王光

记者摇篮 2014年6期
关键词:时效性深度经济

王光

新闻深度报道,原本是起源于西方新闻学的专门术语,它是用解释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一种形式。我国的经济报道深度报道是在西方新闻学影响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主要形式有系列报道、新闻追踪、记者调查等,对于深入反映我国开放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在现实情况下,地方媒体如何强化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加以努力:

一、加强指导性

指导性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区别于西方新闻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政治新闻、经济新闻,还是社会新闻都应遵循这一重要原则,并很好地加以运用。

加强指导性,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经济新闻,特别是深度经济报道,常常是反映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主题,或是涉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尤其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这里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对于经济体制转换中人们思想的转变、政府行为和作风的转变等都要进行深入的正面分析和阐释;对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产生的重大典型及经验,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去年底,锦州电台新闻中心根据省委领导的相关批示,在锦州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调派骨干记者连续多日前往黑山县,走村屯,进农户,入机关,下基层,访百姓,接地气,对黑山县的十大工作模式进行了深入采访,采制了系列录音报道:《黑山创新十大工作模式释放红利多多》。详尽报道了黑山县坚持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建设辽西强县为目标,以创新十大工作模式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党心民心,激活发展动力,让众多百姓分享创新红利,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成功经验。

另一方面,对经济转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影响诸如大学生就业、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安置等社会敏感问题,要持一种冷静思考的态度,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分析,引导听众转变观念,克服眼前的困难,顺应社会发展。比如,去年创纪录的全国699万高校毕业生集中出现在毕业季,让就业压力陡然攀升。从当年暑期开始,新闻中心就组织记者跟踪关注锦州市人才市场的情况,看供需双方如何自我调整、契合对方,提升人力资源效益。采写出了系列录音报道《求职浪潮涌出高校,社会化解就业之难》,分别从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的专业设置、大学生的自身能力与期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鼓励新一代的大学生以更宽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

二、提高时效性

新闻的新的特点规定了其应具有的时效性。尽管深度报道属背景分析类新闻,不像纯消息那样对时效性要求特别严格,但也不能就此放松对其时效性的要求。从现实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在时效性方面存在不足,有的报道主体事件本身就是旧闻,如去年三月底写一篇关于上年经济工作思考类的新闻综述、事件过去半年之后写一篇对重大安全事故的分析类新闻调查。尽管这类深度报道给人以某些启示,但是也会因其时效性方面的不足失去它应有的光泽。当然,如果是属于报道时机方面的问题则另当别论了;如果是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失去应有的时效性就不可取了。另一方面,有的深度报道虽然主体事件本身不是旧闻,但是报道在进行新闻阐述时所选取的其他一些新闻事实不很新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报道的时效性,从而使深度报道在宣传效果上大打折扣。如一篇关于锦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闻分析类文章,在进行新闻阐示时,报道所选取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数据,大多是一年前甚至更长时间的内容。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令人质疑的负面影响。

提高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时效性,一方面要求记者编辑要牢固树立时间观念,要像采写纯消息那样重视时效性,该及时出手的深度报道就要及时出手。同时,在进行新闻阐示时还要尽量采用一些时间上很新的新闻事实,以增强深度报道的时效性。

三、增强贴近性

在内容上要紧扣时代主题,在不违反新闻纪律的情况下,要勇于触及政治、经济等社会敏感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弘扬正气,抵制社会不正之风;要积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项目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的课题。2012年秋,锦州松山新区一家农场引进了一个老年公寓项目,记者根据群众反映,在调查中发现这一项目存在未批先建、野蛮施工的现象,由于使用大型作业机械违法施工,导致山体被挖、林木植被被毁。此事经过媒体披露之后,围绕这一招商引资项目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及时介入,制止了这一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关责任人也受到查处。

增强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贴近性,在形式上还要力求生动活泼,以小见大。报道角度新颖,语义深刻,耐人寻味。今年春节期间,本台记者在“新春走基层”的报道中,以“开着小车赶大集,喜看农村新变化”为题,记述了郊区农民曹先生“二十年前赶集要赶着马车来,后来生活好了就骑着自行车来……去年他家的锦丰梨丰收,在果窖里还储存了60多包,年前刚买的小面包车就派上用场了”。寥寥几句却道出了农民生活的巨变。

此外,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还要注意根据媒体的不同情况增强可读性。比如广播的音响,这一特点发挥得好,也会增强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在吸引听众方面的作用,提高宣传效果。

(作者单位:锦州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时效性深度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深度观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