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的问题探析及与CM教学结合的探索
2014-06-05张林
张林
一我国高等学校PBL教学现状及其面临的瓶颈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中叶的北美[1],之后这种教学模式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逐渐完善并发展起来,受到美国教育界的认同与肯定,并被逐渐推广。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缩写,即“以问题为本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PBL中,学生面对的是许多真实情景中的复杂的、开放性的、建构性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这些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PBL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基本上可以分解为: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建构、评价、反思五个阶段[2]。它体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中心的三大特点。目前,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因其应用性、操作性、灵活性的特色已从当初的医学教育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并以其独特的理念在国内外教学模式改革中取得了重要成效。
然而,在PBL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导致PBL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一直未能成为我国普通高校以及医学院校的主流教学模式,而更多停留在教学实验阶段。因此,有些教育专家对于当前医学教育中实行PBL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出了质疑。Colliver等[3]曾对几个主要的PBL研究进行了重新评价,结果发现PBL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无论是在知识的获得还是在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上,均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优越性,这一研究激起了针对PBL教学的更尖锐的讨论。此外,另一项研究指出[4],在基础医学教育中,没有明显证据证明PBL在增加学生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优于其他教育策略,报告还显示参与PBL实施的教师和学生常有挫败感。尽管PBL是受学生们欢迎的,但PBL也存在诸如形式主义,包括对小组讨论的淡漠和不能规律地准备或参加等不良习惯。国内刘利平等[5]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还不适合完全实行PBL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二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PBL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有限
PBL要求实行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有多个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人数要求数量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高校扩招之后,绝大多数学校生师比偏高,尤其是医学院校,师资力量更为不足,严重制约着PBL的推广和应用。而且数量有限的指导教师中多数对于PBL教学的经验相对不足,自然会导致各组之间教学效果参差不齐。这种差距也许可通过教师能力考核及师资培训计划等加以弥补,但这些举措只会使代价增加并且无法确保能得到预期成效。
2配套资源不足
PBL教学中学生必须参考大量的资料,这对高校配套信息资源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传统的纸版图书、期刊资料,将日渐依赖于网络电子平台。但我国一般医学院校都缺乏足够经费用于建设完备的数据库和信息化系统,学生难以快速获得准确完整和全新的信息资料。另外开展PBL教学的场地、设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大多数学校开展小组讨论时仍使用固定座位的普通教室,不利于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和自由讨论,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3教师和学生积极性不高
PBL教学中用到的问题和案例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载体,PBL的指导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收集积累编写教学案例和不断补充相关各学科进展和背景知识,这势必要让本来就面临着很大的教学、科研压力的高校教师雪上加霜。与此同时,我国的学生习惯于传统“填鸭式”教育,缺乏主动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PBL教学要求学生能自主提出问题并且自觉探索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受制于课程负担繁重,往往不是通过深入查找文献资料分析整合知识,而是简单借助网络搜索引擎罗列概念,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4PBL教学本身存在的偏差
在PBL的教学理念中,“问题”是核心,“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问题设计时的质量控制包括:联系先前知识、引出相关概念、提供反馈。问题的来源往往有两个:一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划而预设的问题,二是学生经过头脑风暴析出的问题。
而“问题”———这个关系PBL教学核心的东西,往往是最会出现偏差的地方。为了试图通过问题集涵盖教学目标中复杂的知识点,教师往往使用大量无序的真实问题,同时杜撰一定数量的“完美”问题,构成问题集。而这样,就使得整个问题集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这样带来的后果就会非常危险。一方面会使学生对所学学科及课程的知识缺乏整体性的认知,不了解所学学科课程的总体特点、应用范围及应用效果,同时也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探索。其次,“杂乱无章”以及“完美杜撰”的问题会使得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梳理带来极大的难度,使学生变成“无头苍蝇”,导致学生会忽略分析和整合知识的过程,并影响学生进行开放性讨论,使讨论变成了学生提问题和教师回答问题的过程,在此情况下,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和能力培养就会遭到极大破坏,学生对PBL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随之消失。从而使得PBL教学的初衷消失殆尽。上述PBL教学本身存在的偏差,也是现阶段PBL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三PBL教学与CM教学结合的探索
经过长期研究,笔者认为,在现阶段,CM教学是PBL教学的最佳搭档,可以解决PBL教学自身的不足。
1CM教学简述
案例式教学(Case-Method Teaching,CM)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所使用的案例都来自于真实情境或事件。其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CM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真实案例,透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endprint
2CM教学是PBL教学的良好互补教学方法
CM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教学形式上,PBL是问题决定内容,核心是“先问题,后学习”,围绕问题来展开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而CM教学必须在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进行,理论或概念性的资料呈现在先,学生被期望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已选定的案例。两种学习方法,在学习形式上,具有非常强烈的互补性。通过PBL进行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再通过CM加以整合、梳理和规范。通过CM的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真实性,可以弥补PBL教学中对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欠缺的缺陷,同时,在系统掌握知识体系后,去解决包含复杂知识的真实案例,会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使得自主讨论与学习变得真实而有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组织形式上,CM的加入使得教学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指导性。由于PBL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因此PBL教学中一般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课堂讨论内容,教师充当智囊的角色。所以在不同的小组中,讨论的重点和讨论质量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控制。而CM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对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的范围和程度具有更好的可控性,也更有利于知识总体的把握。从教学资源上看,CM的加入更加节约教学资源。CM耗费的教学资源比PBL少。CM教学采用的是大组讨论会的形式,因此相比PBL来说需要的教学资源减少,仅需要一个受过训练的教师来主持一个大组的讨论,能够减少课程时间的分配,有效强调学习目标。所需要的教室和辅助设备也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在PBL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问题,不断引发争议的今天,引入CM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应用,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中一个非常有益的举措,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黄斌.PBL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现代教育科学,2005(6): 7-9.
[2]林锐利,刘芳.教学与我国高校教学现实适用情况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98-100.
[3]Colliver JA. Effectiv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research and theory [J]. Acad Med,2000,75(3): 259- 266.
[4]Hartling L,Spooner C,Tjosvold L,et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pre-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22 years of outcome research[ J]. MedTeach,2010,32(1): 28-35.
[5]刘利平,方定志. PBL教学方法的调查和探索[ 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 95- 96.endprint